原本隻能獲得六十分的事情,假如你堅定意誌,充滿信心、心情愉快地去做,很可能就會產生八十分的效果。
我們不能從工作中獲得快樂,往往都是因為我們把工作視為獲得賞賜的手段,而忽視了工作本身對於我們來講就是一種巨大的賞賜。隻有享受工作的態度才會給我們帶來享受的人生。
樂觀自信是成功者的特質
古今中外,凡是智能上有所發展、事業上有成就的人,都有一條成功的秘訣:樂觀自信。
一個好員工,應該是一個樂觀、自信的人。
在員工的眼中,樂觀、自信的同事充滿著吸引力,人們都願意接近他。在這樣的同事身上能感受到一種工作的激情,讓人很容易受到這種良好情緒的感染,從而變得樂觀、自信起來。而怨天尤人、消極悲觀的同事往往不受人歡迎。偶爾的一兩聲歎息當然沒什麼大不了,但長此以往,就會給周圍的人帶來無形的壓力。
樂觀自信的人能讓上司信任。
他們不會沮喪,永遠充滿朝氣,工作起來勁頭十足。日本的鬆下幸之助在戰後第一年發表講話時看到他的員工一個個精神飽滿,感到非常欣慰。他說:“在這令人憂患的時代,本公司能很快從混亂中站起來,邁向複興,是因為我們比任何創業者都更具信心。我認為經營必須全麵性地在明朗豁達中,一麵培養樂觀氣氛,一麵進行才好。”
公司需要樂觀、自信的員工,隻有自信的員工才會勇於承擔責任,遇事鎮靜,勇於承認錯誤,包容他人意見,獨立思考,在壓力下堅持關注焦點,不給人消極的反饋,始終保持積極的工作心態。
日本知名的老板土光敏夫也說過:“原本隻能獲得六十分的事情,假如你堅定意誌,充滿信心地去做,很可能就會產生八十分的效果。”
把娛樂帶到工作中
提高工作興趣最好的方法是把娛樂帶到工作中。
適度的閑聊對工作有幫助。相對於工作之類的大事,閑聊自為小道矣。然而小道卻常成為工作大事的話引子;若小道不暢,推動工作也難。
在辦公室裏老是打嗬欠、靠吃藥提神、沒精打彩的員工,永遠不會獲得老板的賞識。
在工作時,保持最佳狀態,就不會出現一點疲態。
不過,在一些輕鬆的場合中,應該表現得輕鬆自然,與工作中的拚搏完全相反。
美國醫藥界的查裏·華葛林原來隻開設了一家規模很小的西藥房,他也有和一般人一樣的見解,他怨恨自己的職業,他也常涉足歌台舞榭,可是後來他自問:“我能舍棄這種生涯嗎?”“我能在我的職業中施展我的才能嗎?”終於,他下定決心,想了一個辦法,找到了使他獲得成功的鑰匙。他曾驕傲地陳述他為顧客服務的態度,怎樣使顧客滿意,怎樣招徠生意:“假如有人電話購貨,我一麵接電話,一麵舉手招呼我的夥計把物品送去。”
有一天電話來了,他大聲回答說:“好,郝斯福夫人,兩瓶消毒藥水,1/4磅消毒棉花,還要別的嗎?啊!今天天氣真好,還有……”他不住地討好他的顧客,同時指揮夥計,把貨物找齊,馬上送去。夥計也訓練有素,在郝斯福夫人接電話的幾分鍾內,就將物品送至她家。而他們仍在繼續談話,等她說:“門鈴在響了,華葛林先生,再見!”於是他放下了電話聽筒,麵露喜色,知道貨已送到。
事後,郝斯福夫人常對別人說起這件事:當她訂貨的電話尚未打完,物品就已經送到了。她的無意中的傳播,使附近的居民都來華葛林的藥房購物,並漸漸擴展到別處居民,使他們都成為他藥房中的長期顧客。於是,他的藥房便擴展成了公司,並成立了製藥廠,在全國各地都設有分店。
華氏的成功訣竅,在於他工作的態度。他覺悟到工作原可以成為極有興趣的遊戲,便以遊戲的競技者出現,努力發揮競技的技巧,盡力去做。
我們不能從工作中獲得快樂,往往都是因為我們把工作視為獲得賞賜的手段,而忽視了工作本身對於我們來講就是一種巨大的賞賜。隻有享受工作的態度才會給我們帶來享受的人生。
享受工作本身
我們每天早上8點鍾就要衣冠楚楚地來到辦公室,然後做著每天都在做的工作,接觸著每天都要接觸的人,想從工作中獲得快樂,除了種種的成功和認同能夠給我們帶來喜悅之外,我們更應該享受工作本身。
因為有了工作,我們不必坐在窗子前無聊地打發時間,為自己不知道該忙些什麼而感到苦惱。
因為有了工作,我們可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點上,嚐試專注的感覺,而不再遊離。
因為有了工作,我們可以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結識很多的朋友,也從別人的身上學到很多;同時我們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績還時常給我們帶來成就感。
能夠如此這樣的工作,難道不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嗎?
當我們開始把工作視為生活對於我們的一種恩賜,由此開始珍惜它的時候,我們的快樂也就來了。既然是一種恩賜,我們就應該享受它,就應該輕鬆地去麵對它。隻有做到了輕鬆,才是真正的享受。
工作中的美是隻有輕鬆的心態才能夠體會到的。騎車踏青的目的不在於最終你到達了怎樣的世外桃源,而在於你所收獲的沿路的美景。而一個急於趕路的人的眼中是沒有這種美景的。
輕鬆地享受工作的每時每刻帶給我們的大大小小的樂趣,不要把這唾手可得的快樂源泉輕易地放棄掉。
大仲馬的寫作速度是驚人的。他一生活了68歲,到晚年自稱畢生著書1200部。他白天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一起,晚上則與一些朋友交往、聊天。
有人問他:“你苦寫了一天,第二天怎麼仍有精神呢?”
他回答說:“我根本沒有苦寫過。”
“那是怎麼回事呢?”
“我不知道,你去問一棵梅樹是怎樣生產梅子的吧!”看來大仲馬是把寫作當成了樂趣,當成了生活的全部。
不僅偉大的人物可以把工作當成生活的全部,平凡的人也完全能夠做到這一點,隻要他有一個正確的觀念。
激勵與工作
有個美國記者到墨西哥的一個部落采訪。這天是個集市日,當地土著人都拿著自己的物產到集市上交易。這位美國記者看見一個老太太在賣檸檬,5美分一個。
老太太的生意顯然不太好,一上午也沒賣出去幾個。這位記者動了惻隱之心,打算把老太太的檸檬全部買下來,以便使她能“高高興興地早些回家”。
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太太的時候,她的話卻使他大吃一驚:“都賣給你,那我下午賣什麼?”
卡耐基說:“人生的最大生活價值,就是對工作有興趣。”
做同一件事,有人覺得做得有意義,有人覺得做得沒意義,其中有天壤之別。做不感興趣的事所感覺的痛苦,仿佛置身在地獄中。
愛迪生曾說:“在我的一生中,從未感覺在工作,一切都是對我的安慰……”
柯維發現,我們對工作不再興致勃勃時,就會產生職業倦怠。職業倦怠不是說來就來的,而是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慮、沮喪,日積月累而成。職業倦怠和挫折、焦慮、沮喪的差異在於,後者發生頻率較高,時間也持續較長。喪失鬥誌的你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弱,睡眠時間不短卻老覺得不夠,注意力也愈來愈不能集中,到最後幹脆什麼也不在乎了,工作變得沒有意義,甚至人生也沒有什麼價值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