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車上的歲月 (1 / 2)

被采訪人:孫德全,男,47歲,生於北京,祖籍山東微山。曾在某汽車團服役十六年,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創作聯絡部副主任。

采訪地點:太平路22號內一辦公室內。

在中國作協會員的圈子裏,孫德全副主任的口碑極好,他工作認真,做人謙虛,待人熱情,樂於助人。最近得到他贈送的一本個人的散文、隨筆集《知者樂》,更使我了解到了另一麵的孫副主任,本以為他隻是仕途上的人,沒想到他的文筆還這麼好。他曾在軍旅當了十六年汽車兵,說起那段刻骨銘心的生活他總是滔滔不絕。

七0年底參軍入伍時我隻有十六歲,才開始去的是北京軍區七分部,部隊在石家莊和平醫院西邊,當時在汽車四團,那時和平醫院算是西郊,現在已是市中心了。我們北京去的兵年齡都小,大部分被分去做飯、養豬、幹雜務活,領導看我個子小,人又機靈,就被一連連長要去當通訊員,我們團有九個汽車連隊,一個修理連。我跟連隊去山西井徑縣一個叫南張村的地方協助當地駐軍搞中防施工,我們連的人分散住在了好幾十戶人家裏,那時老百姓對軍隊特別好,每家每戶把家裏最好的房子都讓出來給我們住。我們連部住在村裏的一個富農家裏,他們的房子都是窯洞,那時村裏沒有電,也沒有水井,人家都開著車去施工了,我擔著水桶去坡下的河裏去挑水,擔兩桶水爬坡時特別吃力,有時前邊水桶裏的水潑出來,好多次都差一點把自己滑倒。因是城市兵哪幹過這活,有時累的都想哭。

我是在清東陵學的開車,農村兵學車的心情比較迫切,對我們城市兵來說,能躲過上山下鄉來部隊當兵就感到很光榮的了,所以對學車並不是特別感興趣。在東陵的石板路上,我們排長教我開車,當時我們連隊裝備的是從朝鮮戰場上退下來的嘎斯51卡車,載重量為2.5噸,一上車排長就讓我坐在主駕駛這邊,他教我起步、踩離合器、給油,加檔減檔,我總是手忙腳亂,顧了這兒忘了那兒,經常滅火,一半天下來出了一滿身汗。後來我去了營汽訓隊學開車,一共就我們十多個人,都是在工作上表現比較好的。營裏怕這些好兵送團汽訓隊訓練分不回來了,所以抽了幾個老司機自己訓練。

我們汽車團,每年春天出發,俗稱上山,配屬兄弟部隊執行國防施工任務,多數時候是在山區跑。十一月份下山,回營房休整。修理連要把車全卸了保養一遍。七三年我當了班長,帶著五台車出去施工,因為都是舊車,車況特別的不好,每次出車都有趴窩的。為了不出事故,我總結出了班組出車經驗,並編了順口溜,到別的連隊去介紹經驗。順口溜是這樣編的:班組行車頭車是關鍵,中速行駛保安全,超車時要想一想,後邊還有一個班。當時出車我在最前麵。速度保持在每小時40公裏,副班長在最後一輛車上壓陣。七四年我提了幹,七五年初我帶著我們排,15台車到河北豐寧執行任務,修碉堡、築工事。據說當年蘇聯紅軍打日本時從壩上下來,走的就是那條溝。那時任務緊,沒白沒夜的趕工程進度,仗著年輕,苦累不在話下,睡一覺,第二天起來接著幹。幾十個碉堡要修在十幾個山腰裏,多少噸水泥、鋼筋要運上去。臨時修的路坡陡彎急,一台蘇製的嘎斯51裝半車拉二十袋水泥上去還費勁。上山時車好象是掛在牆上往上爬,有時拐幾個彎車卻又下來了幾米高。下山更危險,掛著一檔踩著刹車一點點往下蹭,一不小心就可能車翻人亡。每跑一趟都是提心吊膽,我不但為自己但心,還得為全排的人員、車輛操心。晚上天黑了下了班,所有的車輛都回來了,我才能長出一口氣。一天晚上收車前下起了大雨,09號被困在了山上,司機小安跌跌撞撞從山上跑下來,說車在山上橫滑的厲害,實在不敢向下開了。他一邊擦著雨水和汗水一邊用手比劃著,前後輪都打上石頭了。我想這雨越下越大,今天晚上是沒辦法了。一晚上我也沒睡踏實,萬一山體滑坡,車可能就報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