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吾所謂無以自存無以遺種者,豈必死者國量平澤若蕉而後為爾耶!第使彼常為君,而我常為臣,彼常為雄,而我常為雌。我耕而彼食其實,我勞而彼享其休。以戰則我常居先,出令則我常居後。彼且以我謂天之僇民,謂是種也,固不足以自由而自治也。於是加束縛馳驟,奴使而虜用之。俾吾之民智無由以增,吾力無由以奮,是蚩蚩者長此困苦無聊之眾而已矣。夫如是,則去不自存而無遺種也其間幾何!嚴複從進化論“人種”繁衍角度喚起國民自覺的憂患意識,其思想對近代學人的思想影響極大。在他的思想感召下,一些滿族人士也逐漸覺醒,如壽富在《時務報》撰寫《與八旗諸君子陳說時局大勢啟》,文中說:
中國戎禍,始道光,一敗於英,再敗於英法,三敗於法,四敗於日本,失緬甸越南硫球高麗屬國凡四,割香港台灣澎湖北徼屬地凡四,無役不敗,無敗不失地,願我兄弟知中國為至弱之國,兵力不足恃也。自和約以來,入口洋稅,歲有增加,無窮漏卮,屆六十年,賠兵費者凡四,貨財之輸於外者,何可勝計,願我兄弟知中國為至貧之國,生機將日促也。同治時,德宰相畢士麻克,嚐建分中國之議,諸國因中國地大民眾,莫敢先發。自我敗於日本,此說複起,今日諸國議論,半是此事,願我兄弟知外人日日謀我,我中國將有瓜分之機也。壽富已拋開自身民族之私見,站在中華民族大體上談論中國的命運,利用新聞媒體來喚醒滿族同胞,以求自保自存的思想是很難得的。
(二)樹立新知識觀的傳播思想
為求生存、求自強,必須在教育傳播的形式和內容上進行改革,那麼首先要樹立新的知識觀。嚴複可稱是近代第一個主張拋棄儒學,提倡德、智、體教育的人。他吸收了西人斯賓塞(HerbertSpencer)的理論,提出培養國民德、智、體是實現“強民保種”的三大重要條件。他說:
蓋生民之大要三,而強弱存亡,莫不視此。一曰血氣體力之強,二曰聰明智慮之強,三曰德行仁義之強。是以西洋觀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斷民種種之高下。未有三者備而民生不憂,亦未有三者備而國威不奮者也。反是而觀,夫苟其民契虛恂!,各奮其私。則其群將渙。以將渙之群而與鷙悍多智愛國保種之民遇,小則虜辱,大則滅亡,此不必幹戈用而殺伐行也。磨滅潰敗,出於自然,載籍所傳,已不知凡幾,而未有文字之先,則更不知凡幾者也。是故西人之言教化政法也,以有生之物各保其生為第一大法,保種次之。而至生而種較,則又當舍生以存種。踐是道者,謂之義士,謂之大人。至於發政施令之間,要其所歸,皆以其民之力、智、德三者為準的。凡可以進是三者,皆所力行;凡可以退是三者,皆所宜廢。而又盈虛酌劑,使三者毋或致偏焉。他認為德智體三者在國民教育中最為重要,其他都可以廢,唯此不能。同時他還指出德智體是互補的,三者不能有所偏廢,能夠做到它並且實踐它,才稱得上“義士”。
(三)樹立自由人格觀的傳播思想
晚清思想的變化可以說是多姿多彩,近代知識分子紛紛尋求新知,紛紛探索救國求強之路,但是,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在樹立自由人格和追求自由言論上。
人格自由的思想主要表現在兩方麵:一是男女平等思想,二是民主民權思想。晚清持男女平等思想的很多,康同薇的觀點比較有代表性,她結合中國的天道觀和陰陽學說,指出:“凡物無論外陰陽者矣。光有黑白,形有方圓,質有流凝,力有吸拒,數有奇偶,物有雌雄,人有男女,未有軒輊者也。形質不同,而為人道則一也。”關於民主思想,譚嗣同在《湘報》上撰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