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的失敗使清代統治者萌發了軍事熱兵器化的要求,然而中日甲午戰爭的全軍覆沒,則大大刺激了中國士大夫上層階層的反思,開始清醒地認識到:最落後的民族並不是貧窮的民族,而是愚昧保守的民族;最落後的軍隊並不是劣勢裝備的軍隊,而是觀念陳舊的軍隊。如果不從軍事觀念上變革,中國難免在日後的戰爭中重演甲午海戰的曆史悲劇。麵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其“船堅炮利”的技術和先進的“養兵用兵”方法不斷戰勝中國傳統軍事優勢的嚴峻現實,中國各階層、各種人士都意識到中國與西方的差距。看來光向洋人買洋槍洋炮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強對火器的研究和開發,必須加強對軍事知識的學習。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一月,魏源嘔心瀝血編著成長達100卷的著作《海國圖誌》,主張在廣州建造船廠,設火器局,並且雇傭法美工程師。他係統地介紹了世界五大洲數10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方麵的情況,深刻總結了鴉片戰爭失敗的教訓。他同時建議科舉項目中增加水師科,能造輪船槍炮者為科甲出身,能駕駛輪船施放槍炮者為行伍出身,軍中將官均應由此途升轉。這是中國軍事傳播史上最早的先驅意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代民主思想的萌芽,並為後世的維新思想的出現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盡管魏源的諸多主張已經具有較為先進的軍事思想,但是其基點仍立足於對西方軍事技術的仿效,他不了解軍事活動是一個傳播係統,不了解西方軍事傳播思想跟西方政治製度和科學進步的關係,因此缺乏對西方軍事深層次的把握。魏源盛讚西方人製器精利,卻不知道從社會環境和社會製度上找原因;他肯定西方軍事技術和熱兵器威力,卻不知道獲取軍事信息和組織軍事行為,以及從社會經濟發展、科學發展上去解決問題,隻能歸之於人的性情和用腦方式。他認為中國隻要能自製武器裝備,就能解決軍備和海防問題,這是一種脫離中國實際的幻想。
與此同時,一部分官僚,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開展了一場學習西方技術以求“自強”的洋務運動,他們引進外國技術、開辦工廠、自製槍炮和戰艦,購置洋槍洋炮來裝備和訓練軍隊,聘請外國軍事教官,指導軍事訓練,講授西方軍事學術,並派留學生出國學習,翻譯和編著多種軍事書籍,等等,廣泛學習西方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術。1911年潘毅等人翻譯的《大戰學理》,是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在中國的最早譯本。但是,他們始終囿於“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指導思想,“西學”終究隻是實用而已,並未從思想觀念上進行調整。
正由於此,中國近代軍事傳播上冷兵器向熱兵器的轉型,最後成為發動內戰、鎮壓農民起義的先進工具。
二、近代軍事教育的傳播思想
隨著武器裝備的更新導致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和訓練內容的變化,其標誌性行為便是創辦傳授西方先進軍事技術知識的軍事學堂的誕生。19世紀60年代,清政府開始籌建新式海軍,為培養海軍人才,洋務派左宗棠於1866年創辦福建船政局(即後來的福州船政學堂),以此為肇端,揭開了中國近代軍事教育的序幕。隨著中國海軍的發展壯大以及先進武器裝備的不斷引進和更新,培養各種專業技術人才的軍事學堂應運而生。1876年,李鴻章奏請朝廷在天津設立電報水雷學堂,並鋪設了中國第一條電報線路。電報的出現讓還習慣於靠驛站烽火傳遞消息的中國人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瞬時千裏”。
與此同時,建立得較早的陸軍軍事教育也發生變化。1885年清政府正式創設了中國最早的新式陸軍軍事學堂——天津武備學堂,開中國近代陸軍軍官學校之先河。
當時人們尚對西洋化的學堂抱疑慮態度,很少有人報名,李鴻章就專門發了一個招生告示,宣布學堂將每月發給學生4元的月銀(津貼),這一措施使很多家境貧寒的學子引發入學的願望。李鴻章還對學子未來的前景做了十分樂觀的展望:“今日之學生,即他日之將佐,投考該學堂,將會有遠大之前程。”李鴻章認識到西方列強“陸營將弁,必由武備書院造就而出,故韜略皆所素裕,性習使然”,而清軍將領“僅憑血氣之勇,粗疏之材,以與強敵從事,終恐難操勝算”,於是產生創設武備學堂以培養新式指揮人才的想法。一麵從社會上招收學生,一麵令直隸提督李長樂、廣東水師提督曹克忠、署廣西提督唐仁廉、四川提督宋慶、總統銘軍記名提督劉盛休、正定鎮葉誌超、通永鎮吳育仁、大名鎮徐道奎、皖南鎮史宏祖等各軍中挑選“精健聰穎,略通文藝之弁目”,“擇其精悍靈敏者,挑取百餘人”,“其中有文員願習武事者,一並量予錄取”。1886年後,該學堂增加到約250人至300人之數。1887年起,學校開始招收13歲至16歲間“良家年幼子弟”40名,入院肄業。學製5年,比選自弁目者的2年期限為長。天津武備學堂還聘請大量德國軍官為教習。天津武備學堂辦得卓有成績,培養了一大批傑出陸軍軍事人才,如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王士珍、段芝貴、陸建章、王占元、何宗蓮、張懷芝、田中玉、商德全、雷振春等,他們大多成為甲午戰爭後清政府編練新軍的骨幹力量。但是,由於其辦學的主導思想不夠明確,培養的軍事人員隻能用在對內應付上。如1891年“熱河教匪倡亂”,李鴻章遴派天津武備學堂學生“赴前敵各營練習戰事,考證所學,屢獲勝仗,頗著成效”。一旦對外就難以應付而顯得捉襟見肘了。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天津盜搶,天津武備學堂被徹底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