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圖書出版業可以說是十分繁榮的,但有關方言,尤其是四川方言、成都方言的書卻寥若晨星。也許孤陋寡聞,這些年來,筆者僅見兩部研究四川方言的書,一部是上世紀80年代,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成都話方言詞典》(多人編寫),一部是200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方言與民俗》(黃尚軍著)。馬驥編撰的《成都方言》在總結前人研究方言成果的基礎上,無疑填補了一些空白。這些空白的填補表現為,該書查找詞語極為方便,特色為四個字“簡單明了”,讀者翻閱一目了然,為熱愛成都、喜歡(學)講成都話的人免去了許多麻煩和苦惱,實乃不可多得的參考書籍。
矮 ai ①低人一等:我們憑啥子要~人一等嘛?②形容身材短小:“~是~,經得踩;高是高,當柴燒。”語出成都童謠,後接:“瘦是瘦,有肌肉;凶是凶,臨時工。”③少:我的工資比別人~一節。④低下去,跪下:咋整來~起說了喃?
矮冬瓜 aidonggua ①指個子矮小的人:看壩壩戲,~些掽不上潮。②巴蜀笑星林小東的綽號:~演的“滾燈兒”那才叫絕!
矮一篾塊兒 aiyimikuair 就差那麼一點:鄭浩考大學,就矮那麼一篾塊兒沒拈到“夥食”。篾塊兒:竹篾條,喻指厚度。又為“矮一篾筷”。
從《成都方言》中,隨手摘錄幾條以“矮”字打頭的方言,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愛不釋手。這些寶石一樣的方言,不應該沉埋於曆史的泥沙之中。正如作者在“說明”中所言:“從非遺文化的角度上講,口口傳授的東西更應該加以保護傳承;從語言活性上看,成都的這些方言詞語,皆有可能有朝一日待漢字重新修訂時被納入正式版本。”作為老友,我十分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
今夜,當我和馬驥的《成都方言》相見甚歡,並在書中一條條鮮活的方言的引領下,回到陌生而詩意的故鄉,請允許我同樣彬彬有禮地說:“普通話,請繞道!”在現實生活中,強大的普通話蠶食了我們太多的語言空間,而一個文化多元的社會理應容納那些弱勢的方言。在此,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秘密,那就是,在夢中我永遠隻講方言,在夢中我隻用方言思想,那是一個既容納普通話,更堅守方言的自由王國。
2012年初夏,於錦城西
(甄先堯,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