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創業第十四步:向創業成功者學習經驗(14)(2 / 3)

黃明光決定研製這些道士穿的鞋子。再一打聽,武當山有一個名叫袁理敏的人和他是老鄉。袁理敏是武當山武當武術功夫團的團長,在武術界很有名氣,經常帶團到國內外進行武當武術表演。為了更有把握,他先找到了袁理敏。當得知黃明光的來意後,袁團長說道:“不知道你的鞋子怎麼樣?這樣吧,你做好了,先放幾雙在我這裏試一下。”

袁團長之所以答應黃明光,並不是看著老鄉的情分,而是他也受著沒有合適鞋子穿的困擾,希望有人把這個空白填上。

小試牛刀 初戰掙到5萬元

回到家裏後,黃明光就琢磨著如何生產出道士們歡迎的鞋子。傳統的布鞋雖然合腳、舒適,但容易變形;膠鞋不易變形,但因為底是膠的,又不透氣。看來,必須在鞋底上下功夫。隻要鞋底的問題解決了,問題就好辦了。可是,什麼材料才能既透氣又不變形呢?黃明光想到了竹筍葉和玉米皮。他找來竹筍葉和玉米皮進行試驗,結果都不行。

2004年2月的一天,黃明光去一個朋友家串門。到朋友家門口時,他無意中看到牆上掛著幾片山棕。黃明光知道,早些年農村的蓑衣,就是用山棕做的,棕床用的棕繩,也是用山棕編的。黃明光就想,能不能用山棕做鞋子呢?

從朋友家回來時,黃明光手裏多了一樣東西:幾片山棕。回到家後,他用剪刀按鞋樣把山棕剪成鞋底模樣的片,然後把中藥敷在山棕片上,最後在山棕片上粘上粗棉布。這樣,幾雙用棕絲做成的鞋底問世了。黃明光還特意用水連洗了幾次,鞋底始終不變形。就這樣,困擾黃明光很久的問題解決了。

黃明光決定生產這種用山棕做鞋底的布鞋。可是,當他真的需要山棕時,卻發現,市場上沒有山棕銷售,而野山棕大都分布於深山密林中。沒有辦法,隻得自己去山裏采摘。於是,黃明光就每天步行到大山深處,尋覓野山棕。2004年3月的一天,黃明光與助手采完山棕返回, 走到半山腰的時候,突然聽到後邊有很大的響聲。還沒等他們明白是怎麼回事,二三十隻猴子已經到了麵前,其中一隻猴子抓著黃明光的袖子,另外幾隻搶他手上裏麵裝有野山棕的塑料袋。兩人驚魂未定, 跑了二十多米回頭看時,發現猴子們在撕扯裝山棕的袋子,以為裏麵是食物。還好,當猴子們發現裏麵不是吃的東西後,把山棕丟了一地,然後呼嘯而去。黃明光和助手又返回原地,把山棕撿起來,寶貝般地裝好。

黃明光和朋友們在大山裏采摘了半個多月,才采摘到了足夠的野山棕。把這些野山棕做成鞋底後,他又動員老母親和鄰居們做布鞋。一個多月後,首批100雙山棕鞋底的布鞋做成了。第二天,黃明光就帶著這批特殊的布鞋去找袁理敏。可是,等他找到袁團長時,袁團長告訴他,這批布鞋的款式看起來像過去農村人穿的,沒有顯示出練武人的特性來。根據袁團長的意見,黃明光對鞋的外形作了修改。當他帶著生產出來的鞋再次找到袁團長時,又碰了釘子。原來,黃明光將鞋的價格定為每雙80元左右,袁團長嫌太貴,接受不了。為了從袁團長打開突破口,黃明光覺得哪怕賠本也要幹。於是他對袁團長說:“這樣吧,價格先不談,我送給你們100雙,等你們穿後感覺好了再說!”

就這樣, 這100雙鞋被分發到武當山的100位道長手裏。道長們穿後,普遍反映穿上“功夫鞋”,不憋汗,透氣,很舒服。消息反饋到袁團長那裏,袁團長很高興,開始批量購進功夫鞋。武當山的一些道士,也找到黃明光,購買功夫鞋。眾人的口碑相傳,使功夫鞋在武當山名聲大振,不到半年,1000雙功夫鞋被購買一空。黃明光一算賬,賺了足足五萬元!

一年即成百萬富翁

小試牛刀大獲全勝,黃明光鉚足了勁準備大幹一場。2004年8月,他正在批量生產功夫鞋時,袁團長氣衝衝地尋上門來。原來,袁團長穿著功夫鞋在外地表演時,鞋子出了質量問題。當時,袁團長正在表演太極拳,其中有一個動作,叫做“千斤墜”,要求力量往下沉,袁團長正在運力朝下時,腳上的功夫鞋突然裂開了一個口子!

袁團長特意把鞋子帶了過來。黃明光拿起鞋子一看,連接鞋麵與鞋底的棉線斷了,而鞋窠裏的棉墊很濕,水分把棉線都漚爛了。隨後,陸續有四五百雙功夫鞋因為同樣的原因退了回來,黃明光陷入了困境。

黃明光平時非常注意通過網絡收集信息。一次上網時,一條新聞引起了他的注意,國外從中國進口絲瓜絡做洗浴用品。絲瓜瓤不吸水,通透性很好,沾水之後很快就幹掉了,黃明光覺得這個特點很好。他就在鄉下收集老絲瓜,把皮去掉後,用刀剖開,剪成大小不等的鞋墊樣子,用石灰水浸泡後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