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創業第十四步:向創業成功者學習經驗(14)(3 / 3)

用絲瓜瓤做成鞋墊濾汗效果好,即使汗沾上去很快就散發了,不會腐爛,而且有自然回彈性。

黃明光用絲瓜絡取代了棉花,濾汗和舒適效果大大提高。但是,功夫鞋開裂的問題還是沒有找到方法解決。一次,黃明光在出外收購老絲瓜時,看到一位村民在用野麻打草鞋。這位村民告訴他,野麻不僅比棉線和尼龍線結實,而且遍地都是。黃明光一聽,靈機一動,決定用麻線替代棉線生產功夫鞋!

到2005年3月,黃明光已經做出了有別於傳統布鞋、獨具特色的功夫鞋。很多到武當山來的中外遊客看完武當武術功夫團的表演後,都打聽哪裏能買到這種布鞋。黃明光便在景區遊客中轉的中心八仙觀設立了銷售點,不斷接到一些訂單。而袁團長穿上這種功夫鞋後,不僅與身上的服裝很搭配,而且感覺身輕如燕。去國外演出時,外國友人見到了這種鞋子,都想買一雙。袁團長表演之餘,不得不替黃明光接下訂單,就這樣,一些功夫鞋還賣到了國外!

功夫鞋的市場雖然打開了,但主要是針對成年男性,黃明光感覺麵太窄。他就又根據遊客的心理,開發出了兒童布鞋、工藝繡花鞋和養生布鞋等六七個係列品種的布鞋。投放市場後,很受歡迎。許多到武當山旅遊的遊客,不僅自己買一雙功夫鞋,還給家人各帶一雙。 武當山特區景區管理局副局長王富國欣喜地告訴記者:“我們這裏國外的人比較多,國外遊客來了大多買黑色那種鞋。如果是我們國內團隊遊客女式的好賣。這是武當山實實在在的千層底鞋,別處買不到!”

在立足武當山的同時,黃明光沒有忘記向外推銷自己的產品。他在淘寶網等網站設立了專賣店,大力推介功夫鞋。2006年9月,一筆大訂單通過網絡飛向了黃明光。

對方名叫羅玲玲,在廣州一家貿易公司做服飾進出口生意。羅玲玲在網上看到黃明光功夫鞋的材料和款式後,很感興趣。出於商人的敏感,羅玲玲覺得這種極土的產品在大城市可能有市場,她決定訂一批功夫鞋在廣州試銷。

後來的事情證明了羅玲玲的眼光。功夫鞋投放廣州市場後,效果好得出乎人的意料。

小試成功後,羅玲玲向黃明光下了20萬元的訂單,這也是黃明光第一次接到這樣大的訂單。

這筆生意,黃明光能賺到了在武當山一個多月才能賺到的錢。

在開發功夫鞋的同時,黃明光還非常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增加產品的文化底蘊。2006年4月,他成功地為自己的功夫鞋係列申請了專利。他將功夫鞋命名為“踩運”。在廣東一些地方,人們習慣出外踏青,並將踏青稱之為“踩運”,也就是把壞運氣踩在腳下,把好運氣帶回來。在武當山,也有一座“轉運殿”,也就是誰的運氣不好,進去後好運氣會回來。2006年,通過武當山景區和網絡,黃明光靠賣功夫鞋一年收入幾百萬元。現在,他在海南、雲南麗江等地都開有連鎖店。黃明光還和浙江一位商人聯合,開發針對學生銷售的防臭鞋。

黃明光說:“現在我的銷售很紅火,就是生產跟不上,哪裏有會做鞋的人呢?老太太大媽都行!”有理由相信,黃明光的“錢景”會如同“踩運”品牌一樣,前途無量!黃明光和他的“功夫鞋”。

267.潘石屹怎樣成為地產紅人

在中國,談論房地產風雲幾乎不可能不談到SOHO中國公司的潘石屹,他開發的樓盤占據了北京CBD地區將近一半的銷售額,他永遠不變的招牌形象不間斷地出現在各種論壇、媒體、戶外廣告上。9月1日,是潘石屹創辦SOHO中國10周年的日子,他向記者來了一次“憶苦思甜”,談起“走紅”之前的那段艱辛淘金路。

坐在SOHO現代城18層寬敞的辦公室內,SOHO中國董事長兼聯席總裁潘石屹像說書一樣,描述著多年以前的那段落魄淘金史。

1991年下半年,海南的經濟正遭受著第一次低潮。和許許多多的淘金者一樣,潘石屹和馮侖幾個人成天混跡於海口的街邊排檔,沙灘浴場,“無聊的時候騎著自行車繞島一周,回來時已經滿臉胡子。”有一段時間,一位女士和他們幾個人走得比較近,大家自認為意氣相投,常常一塊喝酒聊天。直到有一天,這位女士來到潘馮注冊的“萬通公司”辦公室參觀了一番,從此不辭而別。多年以後,當潘偶然再次遇到這位女士時,不忘對此問個究竟。女士坦言,“你們惟一的一張辦公桌上都是厚厚一層塵土,和這樣的人交往,實在怕惹是非。

在成立海南萬通之前,馮侖、潘石屹等人的計劃是承包一家叫做“大地公司”的國有小企業,雙方約定,馮潘每年向原來的廠長繳納數千元管理費,大地公司由馮潘經營。合同簽訂,馮潘接手了大地公司的印章,正準備開展業務,不料第二天,老廠長便騎車趕了過來,要回了印章,撕毀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