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耘林桐回家了,在回家之前她們在縣城裏停留了一個晚上。剛下車的兩姊妹進了專程來接她們的秦明的車裏。秦明睡眼惺忪,很疲憊的樣子,把她們拉到了他的家裏。這是林耘第一次來他們家,一進門,十幾個人圍在客廳裏。秦明爺爺前幾天從樓梯摔了下來,八十幾的老人禁不起這一跤,住進了縣醫院。以前聽林桐說秦明是如何的友好,家裏人是怎樣的團結,看著眼前的大人小孩兒都是一副焦心的樣子,林耘終於明白了林桐所說的感覺,也有些放心林桐和這樣的人在一起。
和秦明弟弟吃完飯的姊妹兩陪同他們一家子去了醫院。醫院還有很多人,老人的兒子兒媳們輪流守護著他。作為大孫子的秦明也是幾夜沒合眼,來到醫院便坐在旁邊和他爺爺說著話,林桐陪著叫著爺爺。老人鼻子裏插著管子,話已說得模糊不清,長期處於昏迷狀態。醫生說熬過今晚病情便會有好轉,家人們個個提心吊膽。
在走廊一頭的林耘突然看到秦明急匆匆跑出病房,大聲絕望地喊著醫生。林耘一見如此,吞吞地向一邊的老人女兒兒媳們說讓她們快去病房。女人們臉上由哀傷轉為痛楚,哭著跑去了病房。林耘在門外透過門縫看著被圍得水泄不通的小小病房,突然聽到秦明的笑聲和眾人舒了一口氣,原來老人把管子弄掉了,機器上沒有顯示心跳。
虛驚一場讓原本沉重的空氣裏少了些許壓抑。
林耘想到自己過世爺爺生前病倒的情形,相比之下,秦明爺爺是多麼的有福氣。
聽林桐講,秦明的爸爸不是爺爺的親生孩子。作為抱養來的秦明爸爸從小很感激他的父親,也就是秦明爺爺。秦明爺爺當過小鎮鎮長,見識可見一斑,從小對子孫教育抓得嚴,要他們好好做人。秦明爸爸作為家族長子也承擔起了維係家族和平的紐帶,作為長孫的秦明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小男子漢。當看到秦明這個家族時,林耘放心了,放心林桐有秦明這樣的男友。
兩姊妹沒有在秦明家住下,去了林桐的大學同學小魚家裏。大學畢業後,小魚便回了縣城,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結了婚,有了房,縣城的房子比不上大城市,他們沒有房貸壓力,兩口之家日子過得很不錯。
林耘有很多高中同學大學畢業後回到了縣城,當了老師,公務員,村官,都有不錯的工作,日子過得滋潤。以前的林耘打死了也不回縣城,現在,回頭看看,她過得如此不堪,和同學們比起來,她多的就隻有跌跌撞撞,磕磕碰碰的經曆。躺在床上,她問自己,如果有機會,她還是不會選擇在這座縣城裏生活嗎?
每天看到高中同學們曬他們的幸福,曬他們的孩子,曬他們各種生活點滴,林耘好不羨慕。她能曬什麼呢,傷疤嗎?她問自己。可是轉念一想,她不曬,她的成長不是一句話一張照片就能表達出來的。如果回到當初,她還是會選擇去看世界,她還是願意做那個不走回頭路的倔強女孩兒。
到家了。隔壁兩個林氏哥哥家正在用挖挖機推房子。說起這些房子,也有不少年頭。林耘他們家的房子和她同歲,為他們一家四口也擋風遮雨了二十五六個年歲,房子由最初的一層樓修到了三層樓。□□十年代修建的樓房比不上當下的,顯得小家子氣,又因建築材料不講究的關係,很多樓房看著很單薄,有一種搖搖欲墜之勢,恰似糧食缺乏的歲月人們因營養不良而提前呈現出來的老態。房子還能住,這條街上大多都是有了年頭的老房子,這是小鎮上最早的一群樓房,因為良好的地裏位置關係,房子的前麵是正街,房子的後麵是一條車來車往的公路,樓前樓後都是門麵。
林爸林媽讓兩姐妹不要呆在屋子裏,害怕隔壁動工牽連了自家的屋子。挖挖機輕鬆的推拉著牆體,機身前麵的大錘捶著樓板,那些花了幾百個日子,費了不知多少的人力,投了用血汗掙來的鈔票的房子轟然倒塌。摧毀遠比創造來得更加容易。小鎮人辛苦勤勞一輩子,小心翼翼地經營著自己的家,一步一步累積了些許財富,一切隻為更好的家。
天空中飄著雪花,就像風鼓揚棄秕穀漫天飛舞的穀屑。林媽和林耘在一根電線杆下廢棄的鐵爐上麵剝著蔥蒜,為第二天趕集準備著材料。林耘手腳僵凍,看著有家不能歸,有火不能烤,著實心急。林爸是個熱心人,跟著隔壁兄弟在忙前忙後,他最擔心的是一不小心挖了自家的房子。林桐是個閑不下來的主兒,早已跑到兒時玩伴家去了。
幫林媽幹完活的林耘跑去了她的小姑家。小姑家開了一家副食店,眼看過年了,生意紅火。小的時候,林耘經常在年關時分幫小姑賣年貨,林耘發現了和記憶中不一樣的東西——賣的全是知名產品,酒水、油米、糖果都是那些叫得起名號的,還記得小的時候賣的全部是那些雜牌,康帥傅冒充□□之類的貨物。小姑說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出去打工,在外麵生活久了也講究了,買東西也要買牌子貨,不在乎貴了幾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