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傳達的第一個概念:“現在大多數人覺得大學生很難有創業的機會,但我認為大學生抓住一個時代的機會,一個特定時段的創業機會還是有的。想來想去似乎都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創業的,但實際上每時每刻在你們的身邊都有創業的機會,隻是看你能不能夠抓得住。”
你們的創業目的到底是什麼?你們一定要想清楚,你們是喜歡金錢還是喜歡創業的過程?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你們畢業以後,一個是去大型跨國公司工作,吹著空調拿著高薪;另外一個是有一個自己的創業項目、自己的團隊,每個月可能一兩千塊錢都拿不了。你們會選擇哪一個?更多人隻是喜歡創業的結果,而不是喜歡創業的過程,但任何事情沒有過程怎麼會有結果呢?
“當我麵對大家的時候我就在擔心一個問題,大家是不是把創業過於理想化,這個是最難受的,如果真的想創業的話我希望大家去生產第一線觀察一下。很多創業都是非常辛苦勞累的。如果你們沒有一個要辛苦勞動的心理準備就想出去發大財的話,我覺得你們成功的機會很少。”這就是張建華想給大家的第二個概念。
張建華要告訴大家的第三個概念是:“要大範圍地去運用所學的知識,要到全球範圍內去尋找你的機會,而不僅僅是你的周圍,也許世界的某個角落非常需要你們。前幾天有一個醫科大學的研究生來找我說讓我指導他找一個工作,他的目標是去跨國公司搞研發。我就在網上給他搜,發現各大跨國公司的網站上都有登出職位空缺。有一個公司第一個要求是要會植物提取,這個他會沒問題;第二個要求是要會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醫科大學和理工大學學生都會用的,這裏要求熟練使用;第三個需要有團隊的精神;第四個是要有英文基礎。這些他基本上都可以做到。我們首先給他講了講團隊精神。這個團隊精神不要以為是一句空話,跨國公司是會對這方麵進行考核的,比如說:會讓四五個人站在一個堆滿亂書的屋子裏麵去麵試,但書都在地上可能別人會過不去,就觀察你會不會幫別人撿,具不具有團隊精神。我讓他去藥監署做儀器分析,分析兩個月,我幫他寫推薦書。這樣他成功應聘到英國倫敦一家很大的公司,報酬是一個月大概三千美金。”
放棄不現實的機會
我們可以運用自己的知識賺錢,但是我們的知識能不能與我們的社會接上軌呢?
這就要提到他的第二次創業。張建華成立了一個培訓學校,他編了五本教材,這五本教材是關於賣藥這個職業的。勞動保障部、國家藥物監管局規定賣藥的醫藥營銷人員需持證上崗,醫藥營銷人員的職業標準是他參與編寫的,全國醫藥營銷人員的培訓教材是由他主編的,題庫也是他組織的三十多個老師編寫的。然後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個培訓,如果有三十萬人報名,每個人收三百塊,加起來是九千萬元,張建華個人隻要百分之十,九百萬元就夠了,不算很貪吧?但是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現在畢業的大學生,都很不願意接受再培訓,或者隻願意接受免費的培訓,他們不願意花錢。覺得他們在大學裏麵花了這麼多錢了都覺得這幫人在騙他們。因此張建華突然痛苦地發現,要從畢業的大學生口袋裏拿出一點錢來非常的艱難,最後他決定不做這個事情了。但是他也坦言:“我曾經帶過五個學生,現在最低的月薪六千元,最高的是兩萬三千元。而沒有被我們培訓過的學生呢,很多月薪兩千元的工作都很難找,原因就是沒有掌握銷售原理。”
冷門帶來的機遇
張建華在讀研究生時學的是輻射防護專業,當時想考大連醫科大學熱門專業,但可惜的是那裏沒有他的位置。“後來我選擇了大家都不願選擇的輻射防護這個冷門專業。結果我擁有一個很好的學習條件,一是教輻射防護的老師是學部委員,我的老師與他的愛人都是用英文給我講的課;二是我有一個實驗室,裏麵所有的試劑都是我自己花三個月時間配的。我研究的是射線對皮膚的損害,碰巧當時發生了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前蘇聯就與我們合作研究怎麼樣防止射線損害皮膚,怎麼樣對皮膚的修複作用最好?結果發現胎盤對卵巢有一個很好的修複作用,就研究了胎盤,這就很好地運用了我所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