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了以後我在大連醫科大學當老師,正好這個時候日本有一個老師來我們醫科大學跟我談,我們從胎盤裏麵提取了RNA抑製酶,它可以抑製病毒的繁殖和合成,對治療一些病毒引起的疾病效果也很好。當時我隻是做了一個很粗糙的實驗,發表了一篇論文,記得好像是1993年。過了將近5年,1998年的時候日本的百泰康公司加藤董事長找到我,對我說能不能將這個實驗繼續下去,我答應了。於是,現在的百泰康公司就這麼成立了,前期三四十萬元的設備和幾十萬元的準備基金全部都是他送給我的。我們公司就是做RNA抑製酶起家的,最近我們又有了新的想法。”張建華始終認為冷門的專業,很可能在將來的社會上更容易得到創業機會。這是張建華要傳達的第四個概念:不要認為知識是分熱門或者冷門。你不知道你學的東西什麼時候會對你產生價值,你認為很偏的東西很可能就是最好的東西。所以,無論你學什麼一定要有你的特別之處,就是指你能最大限度發揮你價值的東西,隻有這樣才能在這個世界上發揮你特別的價值。
麵對今天的大學生,張建華認為:“你們的機會遠遠多於我們,尤其是現在我們處於一個非常的社會轉型期。剛才有一個朋友問我,現在的創業機會多不多,我說要看你怎麼看。一方麵,技術的進步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的機遇;另一方麵,我國經濟已經高速成長了29年,的確一些資源已經掌握在一部分人的手中,所以,現在大學生畢業後大多隻能為別人打工。但隨著技術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機會真的會越來越多。尤其是黨的十七大後,我們社會的財富將重新分配,很多資源將有可能分配到你們的頭上。社會資源在不斷變化,今天可能在別人的手裏,明天就有可能在你的手裏,我要說其實機會還是有的。”
編者觀點
做行為的贏家
張建華的創業經曆中總蘊含著一種快速行動的節奏感,而且,他在行動時又賦予這種節奏以美感,最終奏響了成功創業的樂曲。所以,我們不難想象,在自身意識和能力達到一定程度時,看準時機,做行為的贏家是創業中的製勝法寶!
張建華的創業故事告訴我們,不但可以等待機遇,還可以發現並自己創造機遇,這期間需要勇氣。他的大學創業經曆讓我們不得不相信,成功是眷顧勇者的,而並非一定要是強者。因此,作為大學生,擁有高度的敏感、勇敢無畏的精神再加上無人能比的生機勃勃的活力,成功就在離你不遠的地方。
勇敢的精神能帶領你做行為的贏家,自信果敢的人總會對別人有吸引力,大家也期望這樣的人帶領他們。事實上,隻有他們能成為領導者,能完成最好的交易,創設大膽的計劃並逐步完成它。但是,我們鼓勵的勇者並非狂想之徒,或是如沒頭蒼蠅般的“愣頭”。真正的勇者是擁有預測能力和判斷力的,他會設計整盤棋的每一步,並讓自己的行動贏得每一步的預期效果,在這種力量的滾動中他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而此時,他也會意識到,他已成為行動的贏家!
張湘輝
中南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原微軟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 主持開發了中文版Windows係列、Office係列和維納斯等軟件產品。現自己創業,投資了兩個高科技公司。
真正的創業不能因為自己以前有多少光環,而是應該像Google一樣,潛下心來,穩紮穩打,一步一步慢慢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