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安 切忌眼高手低(2 / 2)

大家去創業的時候,要先去調查這個行業有哪些主要的公司,如果你去這些公司能應聘成功,並且能拿到比較高的薪水和職務的話,就說明你具備自己去創業的能力,如果拿不到的話,首先就說明你不可能競爭得過這家公司。一個最簡單的量標準:如果你想在創業後超過哪家公司,那你必須保證你去那家公司也可以當老板。

如何拉近與企業間的距離

要想了解一家企業,主要是為縮短自己的認識和企業之間的差距,但通過這種單一形式很難徹底認清,還需要更多機會去參加企業舉行的交流、座談,去深入了解企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舉一個例子,大學生可能想象不到一家專業的公司大概需要多少個部門,作為總經理或者團隊的領導,很多人為你工作,你要去設計很多部門。也許你會想我要有一個設計部門、市場部門、研發部門,而其他就沒有更多的認識了,也不清楚其他部門是做什麼工作的。其實對於非常大的企業來講,最重要的部門不是技術也不是市場,而是HR(基礎素質評定)部門。

還有,創業時應該設置的IT部門、法律部門和財務部門,像這樣的結構對於很多創業團隊在初始規劃階段是很難涉及的,很多人在寫創業計劃書時就可能不會去寫法律部門或IT部門,IT即做企業信息內部化,很多學生會認為,我就是做技術的,為什麼還要去成立一個IT部門,為什麼要給自己企業內部增加額外建設。其實,500強的IT企業很多,但是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IT部門,IT在支持自己企業的發展和運作,因為隻有那樣做,才會比自己的競爭對手的工作效率更高,競爭能力也更強。

還有很多大學生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企業麵試是在兩個環節對你們打分的:HR部門進行基礎素質的打分,然後業務部門對業務或技術能力進行打分。在基礎素質這一環節,就有很多大學生通過不了。很多大學生覺得自己的程序寫得很好,但為什麼不錄用我,或者說公司為什麼不願意給我很高的薪水,其實問題很多時候就出在基礎素質和能力上。企業在看待一個人的時候,是去看一個人長遠的發展,尤其是一個企業招聘大學生時,絕對不會像去別的大公司挖人時的心態,而是首先強調你必須具備很強的基礎素質,因為你的技術不夠好沒有關係,企業能慢慢培養你。

所以大學生需要參與到更多的企業中,在企業裏麵去實習,企業會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培訓或有意識地采用一些灌輸方式。隻有多接觸大企業的一些高層,你才明白自己在這個行業的分量是多少。

編者觀點

找準自己的起點

王安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他是有遠慮的創業者。上大學前就決定創業,大學期間就著手自己創業能力的培養甚至人才的積累。但是,在麵對風險投資公司的時候,他仍然感覺措手不及,覺得自己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於是,他的經驗告訴我們:創業一定要找好起點,哪怕這個起點是先去公司打工,這也算創業的開始。

每個人創業的路是不同的,每個人的起點也是不同的,這也注定最終結果是不同的。所以,不要計較自己是以怎樣的方式作為起點,或許它是看起來並不光鮮亮麗的開端,但這並不代表未來的結果,這甚至要比盲目進行創業顯得更加具有智慧。打工是為了獲取經驗,或者是為了賺到創業的啟動資金,這並不代表你的未來會比“財團後代”差。富家子弟可以直接投資創業,的確在早期具備優勢,但是,他們在學習和發展企業生存所需要的技巧時總不會過分的積極;而靠自己雙手起家的創業者們,由於時刻處在迫切解決問題的自救狀態中,反而會充分發揮創造力,而積累了更多應變的措施,這會對創業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無論你處在什麼條件下產生了創業的念頭都不可怕,隻要切合實際地找到最適合自己創業的源頭,並把它視為創業的起點,真誠而全力以赴地對待它,你將獲得最終的勝利。我們要相信一個信念:起點可能會影響結果,但不會決定結果。畢竟能力、性格、理想、抱負、膽識、經驗、毅力、態度等綜合因素,才是促使你走向最終成功的重要動力。

肖勇

現任北京中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海迪創新技術資產投資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中海源產權經紀公司董事長,北京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董事,北京中海典當公司董事,北京創業投資協會理事。

創業並不是簡單的自己經營一個公司,而是要創意一個帶動就業的趨勢。隻有了解新形勢、掌握新動態、學習新東西,才能以最佳的方式麵臨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