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策略是指導企業正確定價的行動準則,是企業進行價格競爭的方式,它直接為實現企業的定價目標服務。常用的定價策略有薄利多銷策略、厚利限銷策略、階段定價策略、差別定價策略、折扣定價策略、心理定價策略和隨行就市的定價策略等。企業可以根據所處的市場狀況和產品銷售渠道等不同條件,采取不同的定價策略。
差別定價策略是指企業按照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差異價格銷售某種產品或勞務。差別定價策略可以因顧客、式樣、時空而異。
心理定價策略是指企業運用心理學原理,根據消費者的購買心理來製定價格。
如尾數定價、整數定價、品牌定價、組合定價、習慣定價、價格係列定價等。
定價方法是企業在特定的定價目標指導下,運用適當的定價策略,對產品價格進行具體計算的方法。常用的定價方法有成本導向定價、需求導向定價和競爭導向定價三類。企業應在全麵掌握成本、市場需求、競爭者的情況下,選擇適合於本企業的定價方法。
6.確定產品的最終價格
定價策略和定價方法為產品定價提供了依據,但企業在選擇最終價格時,還必須考慮製定的價格是否符合國家的有關政策和法令,是否符合企業的定價政策和企業形象,是否考慮消費者、競爭對手、經銷商等各方的反應等。
(三)分銷渠道策略
分銷渠道是指產品從生產者轉移到消費者手裏所經過的通道。這種轉移往往通過一定的中間環節如中間商、代理中間商來完成。因此,分銷渠道可以理解為是產品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轉移過程中的所有參與者,即各種機構和個人。
根據是否擁有商品所有權來劃分,中間商可以分為經銷商和代理商兩類。經銷商是指從事商品流通業務並擁有商品所有權的中間商。經銷商在商品買賣過程中擁有所有權,因此在買賣過程中要承擔一定的經營風險。代理商是指接受生產者的委托從事銷售業務,但不擁有商品所有權的中間商。
根據是否直接麵向消費者,中間商可以分為批發商和零售商。批發商是指在商品流通過程中不直接服務於消費者,主要經營批發業務的中間商。零售商是指麵向消費者,直接為消費者服務的組織和個人。
分銷渠道的類型,按照商品在銷售過程中是否經過中間環節來劃分,可以分為直接銷售渠道和間接銷售渠道;按照商品在流通過程中經過流通環節或層次的多少,可以分為長渠道和短渠道;按照商品在流通過程中同一個層次選擇中間商數量的多少,可以分為寬渠道和窄渠道等。
影響分銷渠道選擇的因素有很多,如產品因素、市場因素、企業自身因素、經濟效益因素、政府政策因素等。企業在決定選擇何種分銷渠道之前,應對產品、市場及企業自身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環節、最省的費用、最大的效益轉移到消費者手裏。
1.選擇直接渠道與間接渠道的條件
直接渠道與間接渠道的選擇,實質上就是是否采用中間商的決策。
(1)可考慮選擇直接渠道的條件
①大多數的生產資料產品;
②技術複雜的產品;
③價格高的產品;
④需要安裝和經常維修與服務的產品;
⑤用戶對產品規格、配套、技術性能有嚴格要求的產品;
⑥需要長時間才能完成交易的產品;
⑦原材料購買量很大、購買次數少、用戶數量有限的產品。
(2)可考慮選擇間接渠道的條件
①大多數生活資料產品;
②一部分應用麵廣、購買量小的生產資料;
③一些生產量大、銷售麵廣、顧客分散的產品。
企業在選擇直接渠道和間接渠道時,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有的企業根據產品與市場分析,認為應該采用直接銷售;但如果銷售力量太弱,或財務困難,有時也會選擇間接渠道。這就是說企業在選擇渠道時,對自身的因素如營銷能力、財務、控製渠道的要求等必須考慮在內。
2.選擇長渠道或短渠道的條件
(1)可考慮選擇長渠道的條件
①生產與消費的時空距離較大的商品;
②消費者比較分散;
③生產或消費具有較強季節性的商品;
④消費者每次購買數量不多、單價較低的商品;⑤商品具有耐久性;
⑥標準化程度低的商品;
⑦售中、售後服務技術要求不高的商品。
(2)可考慮選擇短渠道的條件
①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很近;
②生產者自身資金雄厚,產銷量較大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