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市場營銷管理(3)(3 / 3)

因此,在過去,我們之所以長期感受不到“生活方式”的存在,就是因為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被一種或幾種所謂的“主流生活方式”所主導。在這種狀況下,企業所謂的創造顧客或滿足顧客,變得相當容易和輕鬆,甚至連細分顧客都用不著,通俗地說,你即使閉著眼睛,都能猜出上班時間顧客在幹什麼、下班之後顧客又會在哪裏。

但是,社會新時代的來臨,使得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開始逐漸分離,生活方式逐漸獨立凸現出來,由此人們開始擺脫“為生產而生產”的生活怪圈,人類生活本身也開始回歸它的本質:生活比生產更重要,或者說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生活,而不是相反。

這種情況的出現,常常被解釋為是整個社會普遍富裕的結果,這是一種頗有誘惑力的說法,但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因為它不僅忽視了生產方式的重要性、而且誤解了生活方式本身的意義。事實上,生活方式的凸現,是傳統生產方式瓦解的結果;生活方式的意義,在於人們具有了自由選擇個性化生活的權利和意識。當社會上大部分的企業是非生產製造類的工業企業時,當企業裏的大部分員工都是白領知識分子時,傳統生產方式就自然而然地瓦解崩潰了。事實上,傳統生產方式的崩潰瓦解,不僅使得人們獲得了更多的閑暇時間,而且直接釋放了長期被壓抑的個性化的生活方式,曾經統治整個社會的三點一線的所謂的主流生活方式,被各種個性化或流行的生活方式所顛覆。

在今天,生活方式不僅獨立於生產方式之外,甚至開始統治生產方式或工作方式,我們隻要看看一些新型的公司——譬如Google公司的工作場景或工作方式,就會知道生活方式是怎樣統治工作方式的:在Google公司裏的辦公室裏,代表著紀律嚴明的統一裝飾色不見了,知識工作者正在按照個人喜好,把個人工作空間變得五顏六色,人們不僅可以懶洋洋地躺在沙發上工作,也可以帶著自己的愛狗一同來工作,知識工作者們不再按照命令行事,而是需要看似荒誕的奇思妙想。顯然這樣的工作場景和工作方式,同居家生活是如此的相似,隻會讓我們想到一個詞: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時代

我們今天所處的嶄新的時代,不是一個顧客時代、不是一個消費時代、不是一個知識時代,當然,也不是所謂的休閑時代或體驗時代,因為無論是休閑生活、還是體驗經濟,僅僅是生活方式其中的一個類別,遠遠不能夠涵蓋人類生活方式本身的豐富性。

我們是處在一個生活方式的時代,每一個顧客或消費者,都是處在大大小小的、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的河流中,並且深受其中一種或某幾種生活方式的影響和左右。假如不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就無法解釋為什麼好產品卻不受歡迎·為什麼盡量滿足顧客卻反遭顧客的強烈反感?為什麼最先進的技術產品卻反而被市場淘汰?為什麼企業具有了強大的組織複製功能,卻依舊無法走向世界的各個角落?這其中的原因,隻有一個:顧客或消費者受製於某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受製於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凡是不代表生活方式意義的產品或服務,都會因為無法被消費者認可而無情地淘汰。

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產茶大國,但是,茶葉產品卻很難走向世界,一個似乎令人信服的、自我辯護式的理由是,西方人不習慣喝茶。這種說法當然沒有錯,但他們卻忽視了另一種現象:中國人同樣不習慣喝咖啡,但是卻一點都不妨礙星巴克公司在中國落地,並且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