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個公司是否成功,一要看利潤,二要看占有的市場份額。達到這兩個目標的關鍵在人才。伊萊克斯將教育培訓能適應各國業務的人才,作為公司發展的重要目標,注重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讓每位員工都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並采取開放內部勞動力市場的做法,在公司內外招聘能人,努力做到人盡其用。”邁克爾·特雷索說。
目前,伊萊克斯公司約有5000名經理,公司在1995年為他們專門設立了用於培訓和教育的伊萊克斯大學。除了學院式的培訓外,公司十分注重提高經理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為此,集團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往往選擇不同的國家,設立一些可操作性的項目,讓來自集團不同地方的經理去解決這些問題。
伊萊克斯公司在人才培養、使用方麵比較有特色的。他們的人才培訓守則:每位員工都要明確工作職責,職責落實狀況將受到監督,每位員工要對自己分管的工作負責。自從進入公司的那一天起,每位員工就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和發展目標。為了做到這點,每個部門經理都要與每一位部下單獨見麵,互相交換對對方的看法和期望,確定切合實際的發展目標:這一年該幹什麼,將如何豐富業務知識、提高個人競爭力。下級經理與上級經理也以同樣的方式明確職責與目標。
有了明確的目標後,人人求上進。當然,加薪和升遷都與個人競爭力的提高直接掛鉤。
在用人上,公司更獨特的做法是開放內部勞動力市場,實行崗位招聘製。自1997年開始,伊萊克斯立下了一條規矩:凡出現職位空缺或在崗人員不能勝任的情況,所在部門經理必須將空缺的具體職位、候選人能力要求等信息,輸入到集團公司內部的人才數據庫網絡,向整個集團招聘合適的人才。如在集團內部招不到,才通過《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媒體在全球進行公開招聘。這種內部選聘的製度,充分激發了員工和經理們的工作熱情,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歸屬感,更好地使企業人力資源的效用得到發揮。
二、“思科”的人人平等
“思科”中國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關遲先生介紹說,思科公司十分重視對新員工的培訓。對於思科大家庭的新成員,公司首先要他們接受一項為期30天,名為New Hire Work Station的培訓,在新員工剛開始工作的90天內,還要參加一個亞太區舉辦的企業文化培訓。一位新人進入公司後,公司會告訴他前三個月要做的事情:在第一個月,他需要寫一份報告,評價自己的主管對自己工作的了解程度,當然,這份報告需要新人本人作正式認可。這樣在三個月之後,公司對這位新員工的工作總結之時就有據可依。此外,公司要求新進員工的主管必須充分了解不足之處和優勢所在,針對新員工的特點,幫助他製訂計劃,以促進他的發展,否則該主管必須承擔相關的責任。與普通公司不同,思科不是在年初作一年內執行的計劃,由於互聯網的速度,決定了從事互聯網的企業不可能做出為期一年的計劃,因此,思科公司一年內要作3次評估,不斷地重新擬訂計劃。
思科公司的員工很幸福,他們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工作和培訓,而沒有被嚴格限定的培訓時間。這就像把員工放在一個開車的位置,讓他自己來做決定一樣,給了員工充分發揮的空間和自由。在思科,“人人平等”的觀念深入到每一位員工的頭腦中,他們明白,自己就可能是潛在的經理,公司從來不會特地把某個員工當重點培養,人人平等的原則在公司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保證企業的人力資源不發生流失方麵,思科有自己獨特的觀點,他們認為:成功的公司不會到了員工離開之時才想到留人。幫助員工所在的部門取得成功,是使個人感覺成功的首要方法,因此,當團隊業績不斷上升時,就能留住人。思科公司曾坦誠地說,盡管十多年來公司的資產增加不少,但最為可貴的是人才的增加和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