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敲希望的鍾呀
多少祈禱在心中
讓大家看不到失敗
叫成功永遠在
讓地球忘記了轉動呀
四季少了夏秋冬
讓宇宙關不了天窗
叫太陽不西沉
讓歡喜代替了哀愁呀
讓時光懂得去倒流
叫青春不開溜
讓貧窮開始去逃亡呀
快樂健康留四方
讓世間找不到黑暗
幸福像花開放
讓大家看不到失敗
叫成功永遠在
比爾·蓋茨有一句名言:微軟離破產永遠隻有18個月。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這是經濟生活中的一條公理。但是經濟生活中也有一些風險卻隻存在損失的可能性,不能帶來收益;也有一些風險通過預防和管理,可以獲取高收益的同時把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誰製造了歐典地板危機?
2006年3月15日,一個在建材業被反複提及的裝飾材料品牌,一個號稱在德國擁有百年基業的地板品牌——歐典地板轟然倒地。
誰給歐典地板製造了危機?是競爭對手?是“趁火打劫”的媒體?是中央電視台?
在央視2006年“3·15”晚會上,被認證為“連續6年零投訴”、“3·15標誌”產品,號稱“世界最好的”,“德國歐典創建於1903年”,“在歐洲擁有一個研發中心、5個生產基地,產品行銷全球80多個國家”,“歐典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羅森海姆市擁有占地超過50萬平方米的辦公和生產廠區”……中央電視台3·15晚會解下歐典地板給自己披上的“皇帝的新衣”,揭開“歐典”地板的真實麵目:“號稱行銷全球80多個國家,源自德國,著名品牌地板德國歐典總部其實根本不存在,存在嚴重欺詐消費者行為。”歐典企業並不存在所謂的“歐典德國總公司”,德國一木材加工場與歐典也沒有任何產權隸屬關係。
從這一天開始,關於歐典的各類新聞幾乎每天都占據著媒體的大量版麵。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歐典事件的發展經曆了山窮水複、柳暗花明、峰回路轉、塵埃落定,其劇情可謂跌宕起伏、精彩紛呈。正如一位媒體記者所言:“歐典事件是一場媒體的狂歡。”
3月16日,各地歐典專賣店開始紛紛撤櫃,工商部門稱等待總局對此事件定性,消費者索賠以及對歐典的處罰均要等待定性以後。
3月16日下午,“歐典”品牌擁有者北京歐德裝飾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歐典地板)對外界做出回應,將事件解釋為“歐典對企業形象宣傳層麵所出現的失誤”,但同時表示“歐典地板的質量是絕對值得信賴的,是符合國家產品質量標準的合格產品”。
“歐典”事件迅速引發木地板行業整體信任危機,3月25日中國木地板行業誠信宣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木地板企業集體向社會做出承諾。
2006年4月14日,中消協副秘書長董京生就此事件首次表態:“在歐典地板問題上,中消協確實存在失察。”
4月15日,北京工商部門經過調查認定歐典公司屬“誇大企業形象對外宣傳”,違反《廣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其處以747.3776萬元的罰款。歐典地板也在各地重新恢複銷售,但消費者獲得雙倍賠償願望落空。在掏出了近800萬元的罰款後,沸沸揚揚的歐典事件終於告一段落。但歐典事件引發的企業危機思考與應對策略探討卻遠沒有結束。
從事件的背景來看,歐典事件是近年來少有的引發媒體追殺和公眾關注的本土品牌危機案例,其影響力廣泛。事發後,不少業內人士紛紛給歐典的危機公關支招,但不論第一時間做出反應也好,統一信息發布口徑也好,或是轉移公眾焦點也好,都很難拯救深陷輿論漩渦的歐典。這種形勢下,即便用世界上最好的危機公關公司來搶救,也是無濟於事的。事實上,被中國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媒體——中央電視台在3·15這樣的敏感日期曝光,歐典公司基本上已沒有危機公關的空間,在全國媒體的連環聲討中,歐典的所有宣傳,都被痛打得體無完膚。麵對義憤填膺的消費者,歐典的解釋顯得那樣蒼白無力。
從企業方麵的危機應對來看,整個事件中歐典始終保持了一種低調的姿態。事實上,歐典公司所能做的便是道歉和承認錯誤。好在它也明白這個道理,一不抵賴二不掩蓋。除了3月16日就事件發表正式聲明承認事實外,3月20日歐典總裁閆培金又鄭重向全國消費者致歉。在工商部門的處罰結果出來後,歐典方麵也相當配合,既不申請複議,也不起訴,其態度之好幾乎出乎人們意料。除了必要的聲明、道歉外,幾乎沒多少公關活動。也許正是這種低調的方式挽救了歐典,使它最終沒有遭受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