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歐典公司來說,既然犯了錯誤,欺騙了全國人民的感情,從承擔責任的角度來說,歐典理所當然地要向消費者公開道歉,交納罰金。當然,除了很“德國”的高端品牌形象和企業信譽掃地之外,歐典公司的其他損失並不很大。但同時,歐典的虛假宣傳,固然可恨,但還不到偽劣害人,病入膏肓的地步。拋開誇大宣傳不說,歐典的產品質量本身還是比較過硬的。“有關部門”的檢測結果顯示歐典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既然不是產品質量問題,事發之初媒體普遍預測的消費者將獲得雙倍賠償的願望也最終落空。
從企業自身的管理發展來看,歐典事件的發生緣於品牌定位的失誤,因為太強調“德國”,一旦被人抓住了把柄,就無法回避,這才導致了危機的發生。無論是誰向媒體透露了歐典德國總部子虛烏有的線索,都無法排除歐典自身在品牌定位上的失策。品牌研究專家李海龍認為,企業在規劃品牌架構時,要向顧客傳達品牌信息時,先強化什麼,後強化什麼,哪些元素要進行弱化,哪些要進行強化,是非常重要的。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歐典更應該學會及時轉換品牌的內涵和外延。盡管中國的消費者還不成熟,比較熱衷於外來品牌,但消費者最想得到的還是健康的家居、美麗的生活。如寶潔公司,剛到中國的時候,知道中國消費者喜歡從美國、英國來的東西,所以在強化產品本身以外,強化來自美國的品牌。當寶潔產品的品牌力量在功能、功效和訴求方麵,都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起固有的模式和依賴度以後,便逐漸淡去了來自美國的企業品牌形象。
歐典事件,不隻是一個普通的企業組織危機案例,更是一個影響深遠的社會事件。歐典事件發生後,遭遇信任危機的地板企業開始了集體“危機公關”,不少企業還費盡心思地打起了“質量牌”和“親情牌”。地板行業正在經曆前所未有的寒冬,行業的洗牌已經開始,小品牌銷售寥寥,消費者購買力向幾個知名品牌集中。同時,歐典事件也直接導致中消協誠信度嚴重滑坡,中消協已經使用6年的“3·15”標誌認證工作在2006年“3·15”晚會之後也全麵停止。
“歐典地板”為什麼會出現危機?
麵對誘惑或陷阱,企業該如何進行風險管理?
歐典地板危機事件,給我們什麼啟示?
新創企業猶如一個生命有機體一樣,也會經曆誕生、成長、壯大、衰退到死亡的過程。從最初創意的產生到最終企業死亡的全過程稱為企業的生命周期。企業從成立之日起,在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麵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尤其是新創企業規模較小、資金實力薄弱,各項工作均處於起步階段,抗風險能力最差。創業者如果不能對創業時期的各種風險實施有效管理,將會使自己舉步維艱,甚至有可能使新生企業提前夭折。
一、企業風險的來源和類型
風險是指發生損失或失敗的可能性。企業風險,可以理解為未來發生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的影響。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各種不確定性和威脅,如環境的不確定性、機會的複雜性、創業團隊能力與實力的有限性等,都有導致企業偏離預期目標的可能性及其後果。
在市場競爭中,企業的優勝劣汰是必然規律。據統計,日本中小企業能夠維持10年的隻有8.3%,能夠持續經營30年的則不到5%。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大約2.5~3.5年。
發達國家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創業失敗率高達70%。如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2000年一季度有176家公司上市,同時就有173家退出。納斯達克市場成立至今已有數千家公司摘牌。也就是說,20%~30%企業的巨大成功是以70%~80%的企業失敗作為代價的。而服務行業的開店失敗率更是高達95%,可見創業失敗率之高、風險之大。
根據不同劃分標準,企業風險的類型也不同。
(1)按風險來源的主客觀性劃分,可分為主觀風險和客觀風險。
主觀風險是指由於創業者的自身能力與心理素質等主觀方麵的因素導致企業失敗的可能性。客觀風險是指由於客觀因素導致企業失敗的可能性,如市場的變動、政策的變化、競爭對手的出現、資金的缺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