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對可能發生的某類風險的預計、度量和估計後果等工作,主要分定量風險評估和定性風險評估。定量風險評估是量化分析每一風險對項目目標造成的影響。 定性風險評估方法主要有曆史資料法、理論概率分布法和主觀概率法。曆史資料法是在項目情況基本相同的條件下,可以通過觀察各個潛在的風險在長時期內已經發生的次數,估計每一種可能發生事件的概率。理論概率分布法是項目的管理者沒有足夠的曆史信息和資料來確定項目風險事件的概率時,根據理論上的某些概率分布來補充或修正,從而建立風險的概率分布圖。主觀概率是管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去猜度項目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或概率分布。
(三)風險處理
風險處理是指通過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使因風險而發生的損失最小。常用的方法有回避風險、轉移風險、損失控製、自留風險。
回避風險是指對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盡可能地規避,直接消除風險損失。它通常用於風險損失程度大、發生頻率高的風險,一般包括先期回避和中途放棄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都是基於承擔或繼續承擔風險的成本將大大超過回避的可能費用這樣一種認識。回避風險具有簡單、全麵、徹底的優點,能將風險的概率保持為零,從而保證項目的安全運行。
轉移風險是指為避免承擔風險損失而有意識地將損失轉嫁給別人去承擔。轉移風險有保險轉移和非保險轉移兩種形式。保險轉移是指向保險公司交納保險費並同時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非保險轉移一般通過轉移風險源和通過契約責任轉移。轉移風險源的所有權或管理權就可以部分或全部地將損失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契約責任轉移主要是指企業管理人員在簽訂合同時將合同標的可能產生的風險,盡可能轉嫁給簽訂合同的對方。
損失控製是指在風險發生時或在損失發生後,為了縮小損失程度所采取的各種措施,主要是要減少損失發生的機會或降低損失的嚴重性,使損失最小化。損失控製主要包括預防損失和減少損失兩方麵。預防損失是事前積極的風險控製技術,即采用各種措施努力消除造成風險的一切原因,以達到減少損失發生次數或使損失不發生的目的。減少損失是事後的風險控製技術,它試圖通過一係列措施來降低損失的嚴重程度,使發生損失的影響減到最小。
自留風險是指企業既不回避風險也不轉移風險,而是自行承擔風險及損失發生後的直接財務後果。自留風險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可能是有計劃的,也可能是無計劃的。當創業者未意識到風險的存在,或低估了潛在風險的嚴重性,因而未作風險處理準備時,自留是被動的,必然會給企業產生不利的影響。
如果是主動自留風險,一般應用於風險發生概率低,風險損失程度小的風險控製。
三、危機管理
危機是一種突發事件,會使企業遭受嚴重損失或麵臨嚴重損失威脅。企業因多種原因,如產品質量不合格、勞資糾紛、法律糾紛、重大事故案等被公眾媒體曝光,而使企業公信力和美譽度急劇下降。作為創業者一定要樹立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重視企業的危機管理。
(一)危機發生前的管理
企業的危機源於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不足和失誤的積累。創業者要在日常的運作中,對企業的薄弱環節或潛在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並對可能造成的危害形成清醒的認識,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