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物不要過於精細,更不能偏食,要適當增加膳食中的纖維素含量,如五穀雜糧、蔬菜(蘿卜、韭菜、生蒜等)、水果(蘋果、紅棗、香蕉、梨等)。
(2)攝取足夠水分。每日進水量約2000毫升。每天清晨空腹飲1~2杯淡鹽水或開水或蜂蜜水,均能防治便秘。
(3)適當食用有助潤腸的食物,如蜂蜜、酸奶等。
(4)少吃強烈刺激性助熱食物,如辣椒、咖喱等調味品,忌飲酒或濃茶。
(5)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最好每天早飯後定時排便,因為根據“胃—結腸反射”,進餐後易於排便反射的產生。隻要堅持定時排便,即可逐漸建立起排便反射的條件反射,習慣後則能按時排便。
(6)養成集中精力排便的習慣。上廁所不宜看書報、聽廣播、抽香煙等,消除一切分散便意及延長排便時間的不良習慣。老年人宜用坐式便器,以防排便時久蹲及用力排便而致虛脫。
(7)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加強體育鍛煉。比如,仰臥屈腿、深蹲起立、騎自行車等都能加強腹部的運動,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排便。
(8)自我腹部按摩。簡單的方法為:仰臥位,以腹部為中心,用自己的手掌適當加壓,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約10分鍾,可促進消化道的活動,保持大便通暢。
(9)生活要有規律,保持心情舒暢,盡量避免精神緊張。
10.中醫對便秘怎樣辨證施治?
(1)熱秘。主要症狀為大便幹結、腹部脹滿、麵紅身熱、心煩口幹或口舌生瘡、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或燥、脈滑實。治療原則是清熱潤腸。治療藥方有:
①主方為麻子仁丸加減。處方為枳實12克、大黃10克、火麻仁20克、北杏仁12克、鬱李仁20克、瓜蔞12克、玄參15克,水煎服。
②中成藥。
上清丸,每次1丸,每日2次;
清瀉丸,每次1瓶,每日1~2次;
牛黃解毒片,每次4片,每日3次。
③單方驗方。
處方為大黃6克、麻油20毫升,先將大黃研末,與麻油合勻,以溫開水衝服,每日1劑。
(2)氣滯秘。
主要症狀為欲便不得、脅腹脹痛、噯氣頻作、便少、舌苔薄白、脈弦。
治療原則是順氣行滯。
治療藥方有:
①主方為六磨湯加減。
處方為沉香10克、木香10克、檳榔15克、烏藥12克、枳實12克、大黃10克、柴胡9克,水煎服。
若氣鬱化火者,可加梔子12克、牡丹皮10克。
②中成藥。
麻仁丸,每次1丸,每日2次。
③單方驗方。
處方為大腹皮12克,青皮、陳皮各6克,生枳殼、烏藥、青橘葉、玉竹各9克,生何首烏15克,水煎服。
(3)氣虛秘。
主要症狀為大便不暢、臨廁無力努掙、掙則汗出氣短、便後疲乏、麵色發白、舌淡苔薄白、脈弱。
治療原則是益氣潤腸。
治療藥方有:
①主方為黃芪湯加減。
處方為黃芪20克、陳皮10克、黨參18克、當歸12克、火麻仁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②中成藥。
便秘通,每次1瓶,每日2次;
補中益氣丸,每次9克,每日3次。
③單方驗方。
處方為白術、蒼術各30克,枳殼10克,肉蓯蓉20克,水煎服。
(4)血虛秘。
主要症狀為大便幹結、麵色萎黃無華、頭暈、心悸、舌淡、脈細。
治療原則是養血潤燥。
治療藥方有:
①主方為潤腸丸。
處方為當歸12克、生地黃20克、火麻仁30克、肉蓯蓉18克、何首烏20克,桃仁、枳殼各10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