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絛蟲病有哪些臨床表現?
絛蟲病症狀輕微,患者常因糞便中發現白色節片而就醫。由於蟲體吸取人體養料並刺激腸壁及其代謝產物的毒性作用,部分病人產生腹痛、腹脹、腹瀉、惡心、乏力等症狀。牛肉絛蟲節片常自動由肛門排出,引起輕微肛門部搔癢;豬肉絛蟲活動力弱,孕節經常數節相連地自鏈體脫落,隨糞便排出體外。部分病例血液中嗜酸粒細胞輕度增高。
37.怎樣治療絛蟲病?
(1)檳榔、南瓜子合用。
檳椰對豬肉絛蟲有較強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蟲麻痹癱瘓;對牛肉絛蟲則僅使頭節和未成熟節片麻痹,故療效欠佳。南瓜子能麻痹牛肉絛蟲的孕卵節片,單獨應用療效亦不佳;與檳榔合用治療牛肉絛蟲治愈率較高,治療絛蟲病時都采用兩藥合用。早晨空腹服用南瓜子仁粉60~120克,2小時後服檳榔煎劑(檳榔60~90克,水煎1小時),再過半小時服瀉藥。一般在3小時內即有完整活動的蟲體排出,少數患者可能於下午或次日排出蟲體。
(2)滅絛靈。
即氯硝柳胺。氯硝柳胺原為殺滅釘螺的藥物,但對豬肉及牛肉絛蟲病均有良好療效,臨床上也用以治療絛蟲病,抗蟲效果較檳榔與南瓜子為優。本藥可抑製絛蟲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反應而殺死其頭節和頸節,死亡的蟲體隨糞便排出。劑量為空腹先服1克,隔1小時再服1克;服藥時將藥片充分嚼碎吞下,而飲水量應少,使藥物在十二指腸上部即達較高濃度,2小時後服瀉藥;小兒劑量減半。本品副作用少,但對蟲卵無作用。當蟲體在腸內被消化而釋出蟲卵時,蟲卵可逆流入胃及十二指腸,豬肉絛蟲則可因此引起囊蟲病。故主張治療豬肉絛蟲病時,應先服止吐藥以防嘔吐,並服瀉藥使死亡節片在未被消化前即迅速排出。此藥應連服2天。
(3)吡喹酮。
為新型廣譜抗蠕蟲藥,除有抗血吸蟲作用外,也是一個高效抗絛蟲藥。吡喹酮殺絛蟲的原理尚未闡明,可能有促進Ca2+進入蟲體,從而引起蟲體肌攣縮,產生痙攣性麻痹的作用。成人劑量0.5克,兒童0.2~0.3克頓服,1小時後服瀉藥,效果良好。
(4)仙鶴草。
用根芽全粉30~50克,服後不需給瀉劑。亦可用草芽浸膏,鶴草酚單體或鶴草酚粗晶片,但應服硫酸鎂導瀉。
(5)甲苯咪唑。
成人200毫克,每天2次,連服3天,驅絛蟲率約為80%。
(6)丙硫咪唑。
對絛蟲也有較好療效,劑量是每天400毫克,連服6天。
不論應用何種驅蟲劑,應注意以下幾點:
(1)驅蟲後均應留取24小時全部糞便,淘洗檢查頭節以確定療效。查得頭節表示治療成功;未查得頭節,並不表示驅蟲失敗,因為頭節不一定在治療的當天排出,也可能是驅蟲藥物使蟲節破壞或變形而難於辨認。
(2)治療豬肉絛蟲病時,應先服止吐藥,以免蟲卵反流入胃,進入小腸,孵化成為六鉤蚴;六鉤蚴進入腸壁血管,隨血液分布全身,發育為囊蟲,從而形成皮下和肌肉囊蟲病、腦囊蟲病、眼囊蟲病等。
(3)治療後觀察3個月,對又排節片或蟲卵者,則應複治。
38.常見胃病有哪些?
所謂胃病,實際上是許多病的統稱。它們有相似的症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後飽脹、噯氣、返酸,甚至惡心、嘔吐等等。臨床上常見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複合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的良惡性腫瘤、胃黏膜脫垂症、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人們常說的胃病,一般是指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炎是胃黏膜炎症的總稱,經常發生於40~50歲,男性多於女性。
39.什麼是急性單純性胃炎?
急性單純性胃炎可由化學物質、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毒素等引起。其胃黏膜病變主要為充血、水腫、黏液分泌增多、表麵覆蓋白色或黃色滲出物,可伴有點狀出血和輕度糜爛。本病發病多急驟,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疼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因感染而致病者常伴有急性腸炎而有腹瀉、臍周疼痛,重者可有發熱、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本病病程較短,其治病原則主要為祛除病因、對症治療、合理應用抗生素及注意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
40.怎樣治療急性單純性胃炎?
(1)一般治療。祛除病因,臥床休息,進清淡流質飲食,多飲水,必要時酌情禁食。
(2)對症治療。腹痛者可予局部熱敷或用解痙劑,如阿托品、普魯本辛、顛茄片等;嘔吐頻繁者可肌注胃複安,或口服胃複安、嗎叮啉等;有時可給予甲氰咪呱,減少胃酸分泌,以減輕黏膜炎症,也可用製酸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