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除病因,對症治療。大量嘔吐及腹痛劇烈者應禁食,臥床休息。
(2)急性發作時,最好用清流質飲食,如米湯、杏仁茶、清湯、淡茶水、藕粉、薄麵湯、去皮紅棗湯,應以鹹食為主,待病情緩解後,可逐步過渡到少渣半流食。盡量少用產氣及含脂肪多的食物,如牛奶、豆奶、蔗糖等。
(3)嚴重嘔吐腹瀉患者,宜飲糖鹽水,補充水分和鈉鹽。若因嘔吐失水,以及電解質紊亂時,應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等溶液。
(4)腹痛劇烈時,應禁飲水,使胃腸充分休息;待腹痛減輕時,再酌情飲食,應禁用生冷、刺激食品,如醋、辣椒、蔥薑蒜、花椒等,也不要用興奮性食品如濃茶、咖啡、可可等。烹調時,以清淡為主,少用油脂或其它調料。
46.慢性淺表性胃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慢性胃黏膜淺表性炎症,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見的一種類型,在胃鏡檢查中約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本病的發病高峰年齡為31~50歲,男性發病多於女性。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不同的患者臨床表現各有差異。有的患者可無症狀和特征,多數患者可有上腹部隱痛、食後飽脹、食欲不振及噯氣等,且症狀時輕時重,可反複發作或長期存在。
(1)上腹疼痛。
最常見的症狀,約占85%。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數無規律,與飲食無關(有的患者空腹舒適,飯後不舒),一般為彌慢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常因進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狀加重,少數與氣候變化有關。這種上腹疼痛用解痙劑及抗酸劑不易緩解。
(2)腹脹。
占70%,常因胃內瀦留、排空延遲、消化不良所致。
(3)噯氣。
約占50%的患者有此症狀,患者胃內氣體增多,經食管排出,使上腹飽脹暫時緩解。
(4)反複出血。
也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常見表現,出血原因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基礎上並發的一種胃黏膜急性炎症改變。
(5)其他。
食欲不振、反酸、惡心、嘔吐、乏力、便秘或腹瀉等。
(6)慢性淺表性胃炎缺乏典型的陽性體征,體格檢查時可有上腹壓痛,少數患者可有消瘦及貧血。
47.怎樣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
目前慢性淺表性胃炎尚無特異性藥物治療,一般主張無症狀者無需治療,有症狀者可根據有關病因、病理及臨床症狀給予合理用藥。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1)病因治療。
祛除致病因素是治療和預防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上策,所以,應避免精神緊張,戒煙,適量限製飲酒,盡量不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積極治療慢性扁桃體炎、副鼻竇炎、齲齒及咽喉部感染灶。
(2)飲食療法。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飲食宜清淡,有規律,定時定量,避免過酸、過辣、生冷及粗糙食物。
(3)藥物治療。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藥物治療大體可分為兩類,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及消除損害胃黏膜因素的藥物。
48.保護胃黏膜的藥物有哪些?
(1)生胃酮。
能增強胃黏膜粘液的分泌,延長胃上皮細胞壽命及輕度抑製胃蛋白酶的活力,故能保護胃黏膜不受膽汁損傷。用法:100毫克,每日3次,2周後改為50毫克,每日3次,餐前半小時服,4~5周為一療程。副作用有水鈉瀦留,故宜同時服用氫氯噻嗪和鉀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