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1 / 1)

對別人許下承諾之後,你要怎麼完成呢?如果你所說的承諾,隻是為了給人一個善意的安慰,那麼你要如何實現這個諾言,才不會顯得迂腐,又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呢?

以下這個故事,或許可以當作參考。

有一位老人臨死前,將他的律師、醫生和牧師全叫到床前,並分送給每個人一個裝有二萬五千美元的信封。

因為,老人希望自己死後,他們能遵照自己的交代,將這些錢放到棺木裏,讓他能有足夠的錢長眠於天堂。

不久之後,老人便去世了。

在入殮的過程中,律師、醫生和牧師都將信封放在老人的棺材中,並祝他們的委托人能夠安息。

幾個月之後,這三個人在一場宴會中相遇。

牧師一臉歉疚地說,在他的信封裏,其實隻放了一千美元,他認為與其全部浪費在棺材裏,不如將其中一部分捐給福利機構。

醫生被牧師的誠實深深地打動,也供出了自己把錢捐給一個醫療慈善機構,信封裏隻裝了八百美元。他也認為,與其把錢無謂地浪費掉,還不如用在其它有意義的事情上。

這時,律師卻對他們的作為,露不以為然的表情。

他慢條斯理地說道:“無疑的,我是唯一對死去的老朋友最守信用的人,我必須讓你們知道,我真的在信封裏放入了全部的金額,因為我在這個信封中,放了一張麵額二萬五千美元,寫了我的大名的私人支票。”

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誰才是真正信守諾言的人呢?

律師把金錢放進自己的口袋,並把二萬五千美元以支票取代,毫無疑問的,他才是最聰明,也是最守信用的人,因為,他“真的”一點也沒有違背對朋友的承諾。

這是一個簡單的價值認定,對一個臨死老人的請托,“數字的完整”才是他所要的,所以,當牧師與醫生各取所需地把金錢挪用時,他們便已違背了承諾,因為數字已經不完整了。

他們應該像律師一樣,把錢全數交給福利機構,並開立一張二萬五千美元的支票以告慰死者!

三個人有兩種不同的變通方式,如果是你,你會選哪一個?

也許有人對律師將金錢據為己有的行徑不能認同,不過在“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既要遵守對往生者的承諾,也要讓他的遺願更具意義的完成。

對律師而言,他的價值認定就在這一念之間,雖然做法或許有瑕疵,卻也沒什麼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