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軌道交通建設要引入國際慣例,培育業主代表(即代甲方),業主代表主要的業務是:(1)幫助業主組織優化前期工作;(2)組織招投標,確定設計、施工、機電總承包商;(3)幫助業主控製投資;(4)進行接口管理(設備、土建等)。具體經濟行為、其他行為等操作層麵的問題由業主通過競爭選擇社會中介實施,業主保留選擇權。例如,地鐵建設公司有專業人才、管理方麵的優勢,這些優勢使其在競爭中取得業主代表身份時非常有利。
4.新體製機製下的資源整合配置以及成本控製
市場化的目的是不斷優化資源配置,今後,在對軌道交通的建設過程中,要以市場化手段優化配置資源,為整體性資源的統一配置和集中管理留出空間。例如,從規範管理的角度,對軌道交通的整體性資源、整個軌道交通網絡的運營指揮中心(信號、供電、車輛段等)係統應集中管理為宜。政府和國有資金控製整體資源,各項目公司、建設公司和運營承包商共享資源,通過向使用者收取相應的使用費彌補成本。政府職能部門則要從加強城市軌道交通網絡運行效率出發,製訂指導性原則,規範各市場主體(包括投資者)之間的關係。
在公司內部管理控製投資成本方麵,申通集團要作為項目的設計和發起方從源頭和過程的各個環節控製成本,節約費用。主要有三個方麵:一是改變控製流程,把控製投資的關口前移,由原來的過程控製變為事前控製,從源頭抓起,著力於設計的優化;二是改善控製方法,在設計階段引進價值工程的概念,要求成本與功能相匹配,並以此確定目標成本指導設計;三是探索改革設計的取酬機製,改變按總投資收取設計費的方法,試行基本收費加獎勵。
(第四節) 案例三:上海水環境工程建設公司的改革與創新
一、上海水務係統的背景分析和水環境公司定位
城市水務係統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括上水、下水兩個部分。上水設施是指城市生產和生活用水的供給設施,如自來水廠、自來水的輸送管道等;下水設施是指城市生產生活的汙水排放和處理設施,如汙水收集係統、汙水處理係統等等。
目前,上海的城市汙水處理率在35%左右,遠低於北京市的80%的處理率,因此,從上海城市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考慮,包括汙水處理在內的城市水務建設大有可為。據估算,在今後5年之內,上海水務行業在重大水利工程和城市供排水建設上所需投入的資金量至少在400億元,而政府財政投入至多隻能達到60億元左右。傳統的水務投融資體製改革勢在必行。
上海水環境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城市基礎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的功能性公司,是一家具體負責水務設施建設的工程建設管理公司。
該公司資產關係上是上海城投下屬公司,係國有獨資公司(表現形式是股份製公司,上海排水公司占其總股本90%,其餘也是建設係統內的國有企業參股形成),但行政管理體製上隸屬於市水務局。上海水環境工程建設公司前身是上海河流汙水工程指揮部,在上海城市建設管理體製改革調整後成立,負責上海城市供排水(主要是排水)的工程基礎建設,功能上不是具體的施工單位,而是建設管理公司,屬於前麵提到的項目法人製的建設總承包。在體製方麵值得注意的是,在2000年年初上海水環境建設有限公司成立後,上海在城市水務建設體製上,又成立了上海水務資產經營公司,注冊資本達90億元。本章(第一節)提及,水務資產經營公司是上海城投的二級資產控股經營公司,接受上海城投資產委托,負責水務行業內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在“四分開”體係中,該公司屬於投資、建設、管理、運營的第二個關節,即建設方。
二、其他相關領域建設公司的借鑒
上海水環境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是上海城市建設體、機製改革中一個縮影,具體體現了傳統“大而全、小而全”的國有獨資建設公司如何理順體製,明確方向,走專業化發展道路。目前,許多過去依附於行業主管部門生存的國有工程建設公司都有一個重新尋求定位,加強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下麵是以上海軌道建設公司和煤氣製氣公司為例,分析該類國有企業的生存發展之路。
1.軌道交通建設公司
在上海軌道交通建設過程中的實施垂直分解的“四分開”的機製,即投資、建設、運營、管理分開,在各個環節分離的基礎上,根據行業性質,適度引入競爭機製。上海軌道交通建設公司就是“四分開”以後成立的軌道交通建設公司,該公司的定位方向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