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根據病情:病情常有寒、熱、虛、實的不同,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相應的食物,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如寒涼疾病可服薑、酒、羊肉、狗肉等以溫熱之;燥熱疾病可服荸薺、生梨、生藕、香蕉、芹菜、西瓜等以涼之;實性、不通性疾病可服麥芽、山楂、雞內金、陳皮等以通瀉之;氣血虛衰性疾病可服當歸、人參等以補益之。
(2)因時製宜:天人相應,“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均產生一定的影響。故食療應注意氣候特點。中醫學中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養生準則。
(3)因地製宜:俗語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域不同,人的生理活動、飲食特點和病變特點也不盡相同,所以食療應根據不同的地域配製膳食。如東南沿海地區,氣候溫暖潮濕,居民易感濕熱,宜食清淡除濕的食物;西北高原地區,氣候寒冷幹燥,居民易受寒傷燥,宜食溫陽散寒或生津潤燥的食物。
3.日常常用飲食性味功效簡介
(1)主食類
大米:甘、平,健身養胃,止渴,除煩。
糯米:又名江米,元米。甘、微溫,
暖脾胃,補中益氣,縮小便。
小麥:甘、涼,養心除煩,利尿止渴。
玉米:又名玉蜀黍,包穀,苞米。甘、平,調中和胃,降濁利尿。
(2)豆類及油類
花生:又名花生,長生果,落地生。甘、平,潤肺止咳,和胃,利尿,止血,催乳。
花生油:甘、平,滑腸下積。
黃豆:又名黃大豆。甘、平,健脾益氣,補養氣血。
麻油:又稱胡麻油,芝麻油,香油。甘、涼,潤燥滑利通便,解毒生肌。
豌豆:又名青豆,雪豆,荷蘭豆。甘、平,益氣和中,解瘡毒,利小便。
赤豆:又名紅飯豆,赤小豆,米赤豆。甘、酸,平,除熱毒,散惡血,消脹滿,利小便,通乳。
蠶豆:又名胡豆。甘、平,健脾胃,和髒腑,止血,解毒。
綠豆:甘、涼,清熱解毒除煩,消暑,生津止渴,利水消腫。
(3)蔬菜類
蔥:又名香蔥,青蔥,葫蔥,蒜蔥。辛、溫,發表解肌,利肺通陽,溫暖脾胃。
生薑:辛、微溫,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健胃進食,解毒祛痰。
大蒜:又名葫蒜,蒜頭,獨蒜,大蒜頭。辛、溫,抗菌,消炎,解毒,健胃,溫陽散寒,活血散癰。
辣椒:辛、熱,溫中散寒,開胃除濕。
白菜:甘、涼,清熱除煩,解渴利尿,通利腸胃。
蘿卜:辛、甘,涼,消食順氣,醒酒化痰,潤肺止咳,解毒,散瘀,利尿。
芹菜:甘、涼,平肝清熱,祛風利濕。
菠菜:甘、涼,斂陰潤燥,調中養血。
韭菜:辛、溫,溫中下氣,行血除濕,補腎壯陽。
冬瓜:甘、淡,涼,清熱解毒,養胃生津,止渴利尿,減肥健美。
蓮藕:甘、澀,寒,生者清熱生津,涼血散瘀止血,熟者健脾開胃,補血止瀉固精。
(4)肉類
豬肉:甘、鹹,平,補益氣血,養陰潤燥。
牛肉:甘、平,補脾胃,養五髒,益氣血,強筋骨,利水濕。
羊肉:甘、溫,暖中補虛,益氣開胃,強身健體。
雞肉:甘、溫,補血,養五髒,強筋骨,潤肌膚,填精髓。
鴨肉:甘、微寒,滋陰補虛,養血健身。
(5)水產類
鯽魚:又名鮒魚,脊魚。甘、平,補益氣血,除濕利水。
青魚:甘、平,益氣力,滋陰平肝,逐水除濕。
鯉魚:甘、平,利水消腫,下氣通乳。
蝦:甘、鹹,溫。補腎壯陽,強腰膝,下乳汁,益氣血,開胃化痰。
蟹:又名毛蟹,河蟹,螃蟹。鹹、寒,清熱解毒,舒筋活絡,益氣養血。
(6)水果類
木瓜:甘、酸,溫,平肝和胃,舒筋去濕,消水腫、除脹滿,強筋骨。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健康食品中的頭號水果。
西瓜:甘、涼,生津止渴,清熱祛暑。
草莓:甘、平,生津止渴,止腹瀉,健脾潤肺。
獼猴桃:甘、酸,寒,解熱止渴,利尿通便。有“百果之王”之稱。
橘:甘、酸,涼,專入肺、胃經,舒肝理氣,開胃潤肺,生津潤燥,止渴,止嘔,除煩,解酒。
梨:甘、微酸,涼,生津止渴,清熱化痰,止咳,除煩,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