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甘、微酸,涼,生津清熱,健脾開胃,助消化。
棗:甘、平溫,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杏:甘、酸,平,生津潤肺,理氣止咳,健脾開胃。
桃:甘、酸,溫,生津除熱,活血消積,養肝潤腸。
柿子:甘、澀,寒,清熱止渴,潤心肺,開胃消痰,澀腸止血。
櫻桃:甘、辛,平,補中健脾,除熱止瀉,《別錄》雲“令人好顏色,美誌”。
荔枝:甘、酸,溫,補氣血,填精髓,止煩渴,益顏色。
冠心病的飲食禁忌
世界公認,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及吸煙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險因素。這三大危險因素中前兩項均與膳食有關,因此,改善膳食結構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冠心病人膳食原則
1.控製攝入總熱量膳食攝入總量過多,超過人體的消耗,必然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於體內,形成肥胖。因此,中國營養學會曾提出全國平均膳食熱量,每日每人2400千卡,冠心病人則應控製在2000千卡左右。一般主食每日350~400克,最多不要超過500克。避免過飽,晚飯的量宜少,少食甜食。
2.控製膳食中總脂肪量及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美國心髒病學會提出:膳食中總脂肪量應小於總熱量的30%,飽和脂肪酸應小於總熱量的10%,膽固醇應小於300毫克/日,因此,烹調菜肴時,應盡量不用豬油、黃油、骨髓油等動物油,最好用香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
應盡量減少肥肉、動物內髒及蛋類的攝入,增加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多的海魚、豆類的攝入。可適當吃一些瘦肉、雞肉。
3.控製膳食中能引起血壓升高的物質高血壓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控製膳食中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實際上就是預防冠心病。研究證明鈉攝入量與血壓升高呈正相關,即鹽吃得越多,高血壓越明顯,而鉀與血壓升高呈負相關;研究還指出缺鈣可以加重高鈉引起的血壓升高。鉀的主要來源是新鮮蔬菜、水果;鈣的主要來源是豆類、動物性食物及牛奶。因此,冠心病人飲食宜清淡,改變嗜鹹的飲食習慣,鹽的攝入量每人每天以不超過4克為宜。提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提高膳食中鉀、鈣及纖維素的含量。
4.增加膳食中纖維素的含量由於纖維素不能被人類胃腸道的酶所消化,不提供熱量,再加上纖維素有保留水分的作用,使纖維素在胃腸道中所占體積增加,熱量密度相對減低,
總熱量因而減少。纖維素尚能使胃排空時間延長,小腸蠕動增加,使食物在小腸中停留時間縮短,從而使能量吸收減少。有些水溶性纖維素和木質素能與膽固醇結合,能使膽固醇的排出增加。纖維素還能與膽汁鹽結合,一方麵使脂肪和膽固醇吸收減少,另一方麵使膽汁鹽的肝腸循環減弱,使體內膽固醇合成膽汁的活動加強,血脂及血清膽固醇水平因而降低。
冠心病禁忌食物
1.羊髓由於羊的腦髓中膽固醇的含量頗高,所以冠心病和動脈硬化者不宜多吃常吃,以免加重病情。
2.肥肉由於豬肥肉中脂肪含量高達90.8%,如多吃常吃肥肉,容易使人體脂肪過剩蓄積,血脂升高,導致動脈硬化,故凡冠心病和動脈硬化者,不宜多吃豬肥肉。
3.豬肝據分析,每100克豬肝中含有膽固醇368毫克,是豬肥肉的3倍多,常吃多吃豬肝,不利於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症的改善。所以,適當忌食,對身體反而有利。
4.豬腎又稱豬腰子。據分析,其膽固醇的含量頗高,凡患有心腦血管疾病之人,忌吃豬腎,以防增加血中膽固醇量,可減輕動脈硬化症的病情。
5.鴨蛋凡動物之禽蛋,都含有大量的膽固醇,鴨蛋(尤其是蛋黃)也不例外,故動脈硬化之人應忌食之。常食多食,對病情極為不利,會加重冠心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症。
6.鵝肉一方麵,鵝肉、鵝蛋均為大發食物,如《本草綱目》中說:“鵝,氣味俱厚,發風發瘡,莫此為甚”。《飲食須知》又說:“鵝卵性溫,多食鵝卵發痼疾”。另一方麵,鵝肉、鵝蛋均屬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品,所以,凡動脈粥樣硬化者應忌食之。
7.白酒屬於高濃度的烈酒,俗稱燒酒。現代有學者研究指出:白酒可使心率增快,長期飲酒由於心髒的休息時間少,會使心髒擴大,導致心肌收縮功能日漸減退。同時,白酒能使β脂蛋白的產生增加,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升高,最終沉積在冠狀動脈的內膜壁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心肌的損害程度更為嚴重。所以,有冠心病及動脈硬化之人,切忌多飲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