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善結人緣,多個朋友多條路(2 / 3)

●泛交:若即若離。這隻是普通朋友,不用特別投入,隻要能維持雙方的既有關係即可。可偶爾邀約聚會,以免中斷來往,有需要幫忙時也可婉言相求,但別作過高指望。被邀請時應盡量赴約,被請求支持時應盡量幫助,但不要勉強。如果發現值得深交之人,就“提升”他的“等次”,以相應的投入來加深友情;如發現非善良之輩,則可將既有的關係斬斷,不再與之來往,不可顧及太多的情麵。

第三,怎樣擁有知心朋友。知心朋友是朋友中較為特別的一個層次,其主要特點是“知心”,你知他心,他知你心;相互的交往更重在精神交往上。知心朋友彌足珍貴,但維係這份關係也很難,因為稍有懈怠,可能就會破壞這層關係。

●無所不談。知心朋友的友誼不是一顆心的奉獻,而是兩顆心的相互奉獻。因此敞開你的心扉,毫無保留地向對方坦誠一切,包括隱私。

●互相平等。知心朋友之間沒有主賓之分,在友誼的水平線上,朋友間都是平等的。不要為使朋友滿意,而去幹你不願幹、也不應該幹的事,不然,他會認為你把他視作勢利之人。不要在他麵前炫耀權勢、財富,說話不要居高臨下。

●尊重對方。不懂得尊重朋友的人肯定不會擁有知心朋友。不要無故去傷害你的朋友,不要批評他的生活方式、興趣愛好甚至古怪的行徑。

●耐心忠實。當朋友不順心的時候,他就會找你訴說,你隻要做一名忠實的聽眾,不加評論地耐心傾聽便可。他要求聽聽你的意見時,就忠實地把自己的觀點告訴他,而不要違心地隨聲附和。

●不摻雜利益。你有困難時,可讓知心朋友為你出謀劃策,提出解決辦法,但千萬不要讓他幫你具體做什麼。讓雙方的交往保持在純潔的精神交往上,才能避免因利益問題造成侵害。

廣泛結交,審慎選擇

在紛繁的大千世界,人是形形色色的,選擇朋友不是一件容易事。“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的老話,是舊社會人們極言交友之難。是不是因此就要少交朋友了呢?或者一強調交友的謹慎,就認為這個也不可靠,那個也信不過呢?當然不是,人既然是社會人,處在各種社會關係之中,交友是必然的,不但要有生死與共、患難不移的朋友,也要善於和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甚至是反對自己的人交朋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廣泛地結交那些不同職業、不同愛好、不同身份的朋友,有時也能相得益彰。常言道:“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結交各式各樣的朋友,對於取長補短,開闊視野,活躍思維,都是有益的。毛澤東同誌的經曆是很發人深省的:他胸懷博大,善於結交各種各樣的朋友。在青少年時期,他和蔡和森、陳潭秋等人組織了新民學會,結交了一大批有誌之友。同時,毛澤東同誌也有許多平民朋友、民主黨派的朋友,李淑一、章士釗、柳亞子等,都和他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通過這些朋友,他廣泛地了解社會各階層黨派情況,為他製定黨的方針政策,為發展統一戰線,做出了巨大貢獻。

那麼,既要廣泛交友,又要審慎選擇,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正如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的:“我還有不少幾十年的老朋友,要點就在彼此略小節而取其大。”略小節,取其大,就是不斤斤計較不足,而要從大處著眼。看人首重大節,不是盯住對方的缺點錯誤不放,而是用發展的、變化的觀點看人。如果不是略其小,取其大,就不能與人為善,就不能全麵地客觀地評價一個人、就可能一葉障目,不識泰山,就可能得不到真正的友誼。

那麼,如何來看一個朋友是否可靠,是否可交呢?建議你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第一,用時間來看人。所謂用“時間”來看人,看朋友可靠否要用長期觀察,而不在見麵之初就對一個人的好壞下結論,因為太快下結論,會因你個人的好惡而發生偏差,影響你們的交往。另外,人們為了生存和利益,大部分都會戴著麵具,和你見麵時便把假麵具戴上,這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這些假麵具有可能隻為你而戴,而演的正是你喜歡的角色,如果你據此判斷一個人的好壞,並進而決定和他交往的程度,那就有可能吃虧上當或氣個半死。用“時間”來看人,就是在初見麵後,不管你和他是“一見如故”或“話不投機”,都要保留一些空間,而且不摻雜主觀好惡的感情因素,然後冷靜地觀察對方的作為。

一般來說,人再怎麼隱藏本性,終究要露出真麵目的,因為戴麵具是有意識的行為,久了自己也會覺得累,於是在不知不覺中會將假麵具拿下來,就像前台演員,一到後台便把麵具拿下來那般。麵具一拿下來,真性情就出現了,可是他絕對不會想到你在一旁觀察。

用“時間”來看人,你的朋友,一個個都會“現出原形”,你不必去揭下他的假麵具,他自然自己會揭下來向你呈現真麵目。

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就是指用“時間”來看人,對方真是無所遁形。

用“時間”特別容易看出以下幾種人:

●不誠懇的人:因為他不誠懇,所以會先熱後冷,先密後疏,用“時間”來看,可以看出這種變化。

●說謊的人:這種人常常要用更大的謊言去圓前麵所說的謊,而謊話說多說久了,就會首尾不能兼顧,露出破綻,而“時間”正是檢驗這些謊言的利器。

●言行不一的人:這種人說的和做的是兩回事,但察看“時間”一長,便可發現他們的言行不一。

事實上,用“時間”可以看出任何類型的人,這是讓對方不自覺的“檢驗師”,最為有效。要用多久的時間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真性情?這沒有一定的標準,完全因情況而異,也就是說,有人可能第二天就被你識破,有人兩三年了卻還“雲深不知處”,讓你摸不清楚。因此與人交往,千萬別一頭熱,寧可後退幾步,並給自己一些時間來觀察,這是保護自己的方法。

第二,向各方打聽。了解朋友,另一個比較可靠的辦法是向各方打聽打聽。

人總是要和他人交往,同時本性也會暴露在不相幹的第三者麵前,也就是說,他不一定認識這第三者,可是第三者卻知道他的存在,並且觀察了他的思想和行為。人再怎麼戴麵具,在沒有舞台和對方的時候,這假麵具總是要拿下來的,所以很多人就看到了他的真麵目;而當他和別人交往、合作時,別人也會對他留下各種不同的印象。因此你可向不同的人打聽,打聽他的為人、做事、思想。每個人的答案都會有出入,這是因為各個人好惡有所不同之故。你可把這些打聽來的資訊彙聚在一起,找出交集最多和次多的地方,那麼大概就可以了解這個人的真性情;而交集最多的地方,差不多也就是這個人性格的主要特色了。如果十個人中有九個說他“壞”,那麼你就要小心了;如果十個人中有九個說他“好”,那麼和他往來應該不會有問題。不過打聽也要看對象,向他的密友打聽,他當然都是好話,向他的“敵人”打聽,你聽到的當然壞話較多,不過“敵人”說的比密友又較接近真相。最好能多問一些人,不一定隻問他的朋友、同事、同學、鄰居都可以問,重要的是,要把問到的綜合起來看,不可光聽某個人的話。

當然,打聽也要技巧,問得太白,會引起對方的戒心,不會告訴你實話,最好用聊天的方式,並且拐彎抹角地套。這種技巧需要磨練,不是三兩天可以學到的。

此外,你也可以看看對方交往的都是哪些人。人們常說“物以類聚”和“龍交龍,鳳交鳳”,意思是什麼樣的人就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因為他們價值觀相近,所以才湊得起來。所以性情耿直的就和投機取巧的人合不來,喜歡酒色財氣的人也絕對不會跟自律甚嚴的人成為好友。所以,觀察一個人的交友情況,大概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性情了。

除了交友情況,也可以打聽他在家裏的情形,看他對待父母如何,對待兄弟姐妹如何,對待鄰人又如何,如果你得到的是負麵的答案,那麼,這個人你必須小心,對待至親都不好了,他怎可能對你好呢?若對你好,絕對是另有所圖。

朋友交往要有“度”

與朋友之間的交往應該很好地把握親密度,不可太過火,否則會適得其反,甚至反目成仇。

第一,朋友交往忌過分熱情。物極必反的道理同樣適用於朋友之間的交往。

為了躲避朋友傑西克,希爾與妻子躲進了旅館,他知道今晚再也見不到那張熟悉的麵孔了。希爾說:“我和傑西克的友誼是公司所有人都知道的,我們白天在一起工作,討論的問題使我們口幹舌燥。傑西克是個重友情的人,開始,我們經常下班後去吃晚飯,順便談一些輕鬆的話題,後來我厭倦了,開始推脫回家。

傑西克婚姻上遇到麻煩,妻子離開了他,去了邁阿密‘投’入了情人的懷抱。傑西克像所有離婚的男子一樣,有點喪失理智,借酒澆愁,每天一下班就纏著我去酒吧,妻子為此常常抱怨我。可怕的是,在我借故離開後,他追到了我的家裏,他不再喝酒,隻是沒完沒了地向我介紹他的想法,並經常說:‘我們是世界上最好的朋友,勝過夫妻和所有的合夥人’,我不得不點頭。

天哪!這種事竟然持續了4個月,我和妻子的忍受力像加壓的玻璃瓶馬上就會爆炸,於是我在家裏對傑西克的談話置之不理,可這不能阻止他的談話,並增添了他的抱怨,他說,不管怎麼樣,希望我不要拋棄他。

我和妻子商量了很長時間,決定在不能去歐洲旅行之前,隻好先住進旅館,等到傑西克恢複正常再說,其實,我心裏十分清楚,他根本就沒有什麼不正常。隻是希望我們的友情勝過一切,但他從來就沒有注意一下我妻子氣憤的眼睛。”

有很多人遇到過這種情況,朋友的熱情讓你害怕甚至恐懼。《友誼自天而降》一書中說:“朋友之間各自的家庭、工作和其他社會環境,都不盡相同。作為朋友,如果不考慮實際,以自我為中心,強求朋友經常在一塊與你廝守,勢必會給他帶來困難。”此外,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必然存在的,交往的次數越是頻繁,這種差異就越是明顯,經常形影不離,會使這種差異在友誼上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天榮早就知道好友誌冬有大手大腳、不拘小節的毛病,卻一直認為這是男子漢粗獷豪放的體現,甚至因此埋怨自己什麼事都算計,節儉得有點對自己苛刻。

因為照顧得病的父親,天榮通過誌冬調到了他們的單位,兩個好朋友一下子形影不離了,聊天、旅遊、喝酒,出則成雙,入則成對,誌冬也經常幫助天榮照顧父親。

不久,天榮厭倦了這種生活,開始討厭誌冬粗獷豪放的性格:每次吃飯,誌冬都會要上滿滿的一桌菜,有時吃完飯,一抹嘴起身便走,留下天榮“買單”。一向節儉的天榮勸了誌冬多少次,誌冬也不聽。一次吃飯,上述情況再次出現,這次天榮非常惱火,付完錢告訴誌冬,我有父親需要照顧,以後吃飯不要再叫我了,誌冬吃了一驚,也非常生氣,多年的老朋友這算什麼呢?

不該發生的事,在一對令人羨慕的朋友之間出現了,真讓人感到遺憾。

因此,交友不要過往甚密,一則影響著雙方的工作、學習和家庭,再則會影響感情的持久。交友應重在以心相交,來往有節。

第二,不要越過界線。好朋友見麵和交往的機會當然比其他人要多,可是任何事都得有個“度”,超越這個界線你得到的就是相反的結果。小雷與吳瑞是同一宿舍的好友,也是因為住在一起才成為朋友的,他們戲稱宿舍是他們的家庭,所有的東西都沒有“標簽”,甚至工資也混同一處,兩人為這種關係而驕傲,別人的眼裏流露的也是羨慕的目光。

不久,吳瑞有了女友,經常出去逛逛商場、吃頓飯,於是兩人的合作經濟出現了危機。起初,吳瑞覺得沒什麼,小雷也不在乎,後來吳瑞提出實行AA製,小雷考慮再三同意了。

但後來,還是因為不習慣而放棄了。事有碰巧,一天小雷的母親病了,當小雷回宿舍取錢時,麵對的都是空空的抽屜,小雷不由問吳瑞,“錢哪去了,剛發工資僅三天。”吳瑞說:“為女友買了條項鏈。”小雷無言地離開了。他在別人那裏借了錢為母親看了病。兩人的友誼出現裂痕,有一天,兩人提及此事,大吵了一架,不得已分手了。假如兩人的AA製,不因感情的衝擊而放棄,那麼他們的友誼也不致破裂。

交往過密還表現在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占用朋友的時間過長,把朋友捆得緊緊的,會使朋友心裏不能輕鬆、愉快。

林穎把王怡看成比一日三餐還重要的朋友,兩人同在一個合資公司做公關小姐,雖然勞動紀律非常嚴格,交流機會很少,但她們總能找到空閑時間聊上幾句。下班回到家,林穎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給王怡打電話,一聊起來能達到飯不吃、覺不睡的地步,兩家的父母都表示反對。

星期天,林穎總有理由把王怡叫出來,陪她去買菜、購物、逛公園。王怡每次也能勉強同意。林穎可不在乎這些,每次都興高采烈,不玩一整天是不回家的。

王怡是個有心計的姑娘,她想在事業上有所發展,就偷偷地利用業餘時間學習電腦。星期天,王怡剛背起書包要出門,林穎打來電話要她陪自己去裁縫那裏做衣服,王怡解釋了大半天,林穎才同意王怡去上電腦班。可是王怡趕到培訓班,已遲到了15分鍾,王怡心裏很不舒服。

第二個星期天,林穎說有人給她介紹了一個男朋友,非逼著王怡一起去參考參考,王怡說:“不行,我得去學習。”林穎怕王怡偷偷溜走,一大早就趕到王怡家死纏活磨,王怡沒上成電腦班,林穎最終男朋友也吹了。王怡鄭重聲明,以後星期天要學習,不再參加林穎的各種活動……

對待朋友,還要注意不要窺探他的隱私。也許有一天,你興衝衝地闖進了朋友的家裏,一麵甩著自己頭發上的雨珠,一麵高聲喊叫,而你的朋友卻慌慌張張地藏著什麼東西。此時,請你不要追問,因為這是他獨有的秘密,你更不要因此而認為他有意疏遠你、不相信你。心中藏著屬於自己秘密的人會覺得,這是他們的權利,朋友沒有必要占有它。勞倫斯基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秘密,那他不是一個可靠的人。”

林宇軒至今還在為三年前的行為懊悔。那時他有一個分不開的好友呂健,兩人性格迥異,宇軒開朗、好動、無拘無束,呂健細心、沉穩,正是兩人不同的個性才吸引了對方。生活中,他們猶如球場上一對配合默契的雙打選手,互相彌補著對方的不足。在公司裏,兩人業績顯著,令人羨慕不已。

一個煙雨濛濛的日子,林宇軒帶著女友逛商場購物,路過呂健的住所,順便去看看朋友的生活。打開呂健的房門,裏麵整潔有序,而人卻不在。他和女友一起坐下來等,手腳從不老實的他在朋友家也不閑著,為了顯示和朋友的關係比鐵還鐵,他亂翻了一通。女友一再勸阻,他毫不介意,突然他從抽屜裏麵摸出了一個精致的筆記本。翻開一看,裏麵一片空白,第二頁夾著一張剪下的報紙,上麵記錄了一名女青年不幸被歹徒強奸致死。那女青年的名字被兩塊血跡掩蓋,報紙的最下麵是呂健的一行筆跡:“我的愛情隨著你死了,我要加倍懲罰我。”宇軒大吃一驚,難道那女青年是呂健的女友?此時,呂健抱著一撂書推門而入,當呂健看到林宇軒手中未及放下的筆記本時,立即扔下手中的書,劈手將筆記本奪了過來,他憤怒地大喊:“滾!離開這兒。”宇軒覺得當著女友的麵,呂健做得太過分了,一氣之下離開了。走出很遠,還聽見呂健在大聲地喊叫。

那天之後,呂健再也沒有到公司上班,林宇軒認為呂健的氣量太窄,很長時間林宇軒才登門去道歉,但遇到的隻是呂健的一房親戚,呂健已去了南方。宇軒非常難過,他知道,那張報紙,那兩塊血跡,那一字一字包含著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在好友呂健的心中已沉澱為一個秘密,一個隻有呂健才能占有的秘密。半年以後,林宇軒收到了呂健的信,信中隻寫了一句話:“你看了不該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