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卻不為所動。當初,楊震是看在老朋友的麵子上才舉薦王密的,他絕不是為了圖誰的報答。眼下,他見王密如此庸俗,隻得用略帶譏諷的口吻說道:“啊呀,我這個老朋友很了解你,而你卻不了解我啊。你這是為了什麼呀?”
王密沒聽出話中有話,仍然堅持己見,還說:“黑夜裏沒人會知道這事。”楊震一聽,怒不可遏。他像是受到莫大的侮辱那樣,正色說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人知道?”
王密這才知道,楊震是個為政清廉的人,他一身正氣,嫉惡如仇,怎會被眼前蠅頭小利所擊倒?於是,他隻得羞愧地退了出去。
後來,楊震又改任涿郡太守,仍堅持初衷,保持正直廉潔的品質,不接受私人的拜會請托。他的兒孫們平日都和他一樣,生活十分儉樸,經常吃素,安步當車。東漢官僚中,不少人都趁著自己在位,利用職務之便為兒孫置田產,置家業。楊震這一輩甚至比楊震長一輩的老友中,也有不少人這樣做。楊震卻不願這樣。別人問他為什麼,他卻說:“我讓後人稱他們是清官的後代,我把為政清廉的品德送給他們,這個‘財產,不也很厚重嗎?”
楊震在位時,東漢已屬中後期,當時外戚、宦官輪番專權,政治黑暗,官場腐敗,而楊震卻能潔身自好,甚至嚴格要求子孫,這在當時實屬鳳毛麟角。令他欣慰的是,他的子孫的確沒有辜負他一片苦心。兒子楊秉,和他父親一樣廉潔剛正。孫子楊牧、楊彪等,也都以耿直不阿聞名於當時。
可見,要駁斥小人,首先你自身要行得正、站得正,這樣你才能把那些小人駁倒。
製服小人之術
小人如魅,小人如蠅。這世上,有多少正人君子,被如魅如蠅的小人困擾著,事業被掣肘,家庭被破壞,前途被設障,甚至,連閉門家中坐,都會有小人的陰影幹擾你的安寧。那麼,怎樣製服可惡的小人呢?其中關鍵之處就是以毒攻毒。
以毒攻毒,是一句中醫術語。意思是要治療那些毒性很大的病症,必須使用毒性也很大的藥物。以毒攻毒的方法,應用於社會生活,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人們經常可以發現,對冥頑不化、別有用心的人或者某些心地不善的人,其言聽視動,所作所為,很難理喻說服,更難改變,而以毒攻毒的辦法,則能收到比較明顯的效果。
請看這個例子:
先秦魏文侯用西門豹做鄴縣縣令之前,不知從何時起,鄴縣的巫婆和地方惡棍搞了個為“河伯娶媳婦”的把戲,年年如此,不知坑害了多少良家女子,也不知詐取了多少不義之財。西門豹到鄴後,了解了這一情況,決定以毒攻毒,殺一儆百。
到了為河伯娶媳婦的日子,老巫婆領了許多弟子還有地方惡棍們都到了現場,有不少人圍觀。西門豹也親臨現場,說是為百姓祈禱,以求神明保佑。西門豹命令將準備好的河伯媳婦帶來親眼看看,西門豹打量著這位姑娘說:“這個姑娘不太漂亮,恐怕河伯不能滿意。巫婆可給河伯捎個話,我想過幾天選一個更好的送給他。”說罷,不由分說就叫人把巫婆扔到河裏去了。
然後,西門豹就站在河邊,恭恭敬敬地耐心等待。過了一會兒,又說:“這個老太太年齡太大了,弟子們快下去催催她。”接著又扔進去三四個小巫婆。然後,還是恭敬地站在那裏。過一會又說:“巫婆們皆女流之輩,話說不清楚,辛苦裏老們再走一趟。”說完,把裏老扔下去了。西門豹還是那樣恭恭敬做地站著。
過了半晌,還沒有動靜。西門豹說:“河伯把客人留了這麼久呀!還是勞駕廷椽、豪長們走一遭吧。”
廷椽、豪長聽了,嚇得麵如土色,趴在地上,乞求饒命。這時,西門豹才嚴肅地訓斥說:“哼!哪有什麼河伯!都是你們謠言惑眾,坑害良家百姓。從今以後,誰再敢說為河伯娶媳婦,這就是下場!”
從此,再也沒人提為河伯娶媳婦的事了,西門豹治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話。其實西門豹的邏輯極其簡單:既然河伯要娶媳婦,那就是說他和人一樣具有感情和思想。那就請你們作為我的代表去和河伯對話吧!巫婆和三老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做了自己所造謊言的犧牲品!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有一對兄弟因為分家產鬧起糾紛,都說自己的少,對方分的多。爭持不決,告到相府。有個叫張齊賢的人說:“這事用不著府台大人處理,我就能解決。”
張齊賢坐在相府大堂之上,招來告狀的兩兄弟,問:“你們不是都認為對方分得多自己分得少麼?”兩兄弟說:“是的。”
張齊賢說:“那麼,好吧,留下記錄。”等兩個人都在記錄上簽字之後,張齊賢召喚來兩個衙役,讓他們監督那兄弟二人互換財產,甲搬到乙家去。乙搬到甲家去,什麼東西都不許動。那兄弟二人,聽到這個判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無話可說了。
張齊賢的邏輯也是再簡單不過了:既然你們都認為對方的比自己的多,那麼,我滿足你們的要求,把你認為多的那份財產給你,看你怎麼辦?
以毒攻毒常常有一矢中的、無可反駁的功效。然而,在社會競爭中切不可隨意使用。因為這一方法的運用結果,常常使競爭雙方處在對立的狀態。手段高超的競爭者除非萬不得已,絕不為自己設計更多的敵人和對手,所以,以毒攻毒應謹慎用之。
力敵不如智取
小人如疥,小人如癬。製服小人,要靠大義凜然的正氣,要有百折不回的毅力,但更要憑智慧。對於癬疥頑疾,硬抓硬撓,隻會落個自家遍體鱗傷而癬疥如故的結果。隻有對症下藥,該內服的內服,該外敷的外敷,才能根本祛除它。下麵所講述的兩個君子智鬥的經典故事,正是消滅小人的頑癬劣疥的靈丹妙藥。
第一,借他的題目做文章。李軼是最早與劉秀一起謀事反抗王莽的。但是,他們與新市、平林合夥後不久,李軼不僅背離了劉秀,還反過來與“更始皇帝”劉玄站在一起,參與謀害了劉秀的哥哥。
劉秀到河北後不久,發展了自己的勢力,便與劉玄分道揚鑣。他派手下大將鄧禹率兩萬精兵密切注視著劉玄,不讓其北上。劉玄得知消息後,也派朱鮪、李軼進兵洛陽,以牽製劉秀主力。劉秀為在河北進一步擴大戰果,特派馮異駐守孟津,抵製朱鮪、李軼,以防後顧之憂。
李軼心裏明白,他得罪了劉秀,劉秀不會放過他,但他見劉玄大勢將去,隨他混不出什麼名堂。思前想後,正在矛盾之時,他收到了馮異從孟津給他寫來的信。信寫得委婉感人,希望他伺機再次倒向劉秀一邊。李軼也寫了封信給馮異,信中的言辭也十分動人,意思是:“如果你我能同心同德,那我也不會有什麼顧慮。請轉告劉秀,我願為其效犬馬之勞。如果貴軍攻打劉玄,我絕不救彼。”
馮異明白了李軼的意思後,放大膽子向劉玄進攻,先拿下天並關和上黨,又攻下十多座城池。李軼果然是袖手旁觀,看著劉玄被動挨打。這些情況,馮異很快就報告了劉秀。劉秀反複斟酌,覺得李軼是個勢利小人,反複無常,如果接納了他,將來定會後患無窮。可是,人家做出那個姿態,如果拒之門外,會被人感到他劉秀不能容人,這對日後招降其他勢力也不利。想來想去,最後想出一條辦法,那就是借劉玄之手,除掉李軼。
於是,劉秀一麵寫信給馮異,讓他堅守陣地,不要為李軼的姿態所迷惑;一麵又把李軼寫來的密信公開給自己手下的將領們看,要大家評說一下,李軼寫這信究竟是什麼意思。將領們議論紛紛,但也有點納悶,這麼重要的信怎麼會拿出來給我等傳看呢?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李軼寫信給馮異的事,很快就被李軼的直接頂頭上司朱鮪知曉。他對李軼私通劉秀,對劉玄離心離德之舉十分惱火,當即就把李軼給殺了。
劉秀此舉可說十分高明,既除掉了反複無常的小人,為自己的兄長報了仇,又沒有被背上殺降的惡名。這種計謀,既是反間,又是借刀殺人。到這時,劉秀手下將領方才如夢初醒,原來他把李軼的密信公開,目的是借題發揮,以解決他的難題。
第二,妙用偷梁換柱計。北宋大將狄青在瓦侖關一戰中,乘敵不備,突然偷襲關口,擺好陣勢,終於戰勝了敵人。眾將都認為狄青是個有勇有謀的將領。
其實,早在青年時,狄青就善用計謀。他從小就失去雙親,一直與哥哥狄素相依為命。狄素是個貧窮、正直的莊稼漢,對弟弟狄青十分關心。
一天,狄青去給在田裏幹活的哥哥送午飯。半路上,一個女人匆匆地跑來告訴他:他哥哥同鐵羅漢在河邊打起來了。鐵羅漢是個遊手好閑之徒,這天他喝醉了酒,就跑到田裏找碴兒打架,他從一個老實農民手中搶東西,這個農民想奪回來,於是兩個人便廝打起來,個頭矮小的農民被鐵羅漢摔倒在地。
一直坐在旁邊的狄素此時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衝上前去給了鐵羅漢一拳。於是狄素和鐵羅漢又打了起來。那個女子正好去送飯,見此情景,便馬上跑來喊人。
當狄青趕到那裏時,爭鬥早已結束,狄素正眉頭緊鎖地坐在一塊石頭上喘氣,隻見不識水性的鐵羅漢正在河中掙紮,他是被狄素一腳踏到河裏的。
狄青心想:若是這家夥淹死了,哥哥就要大禍臨頭。按宋朝法律,殺人要償命。於是狄青立即跳下河去救鐵羅漢。這時鐵羅漢已經撲騰得精疲力盡,因此,當狄青遊到他身邊時,他使盡全力伸出手,一把死死抓住狄青破衣衫的領子。隻聽“嘶”的一聲,鐵羅漢把狄青的衣領拉了下來。狄青趕快揪住他的頭發,把他拖向岸邊。與此同時,他在鐵羅漢耳邊低聲說道:“俺狄素救你一命。”
鐵羅漢喝了很多水,神誌已經不清。他無法搞清楚是誰救了自己。將近岸邊時,他便失去了知覺,躺在那裏像個死人一般。狄素以為鐵羅漢死了,便對弟弟說:“俺把他打死了,俺得償命,你別管這事了。”
“哥,你放心,他隻是一時失去知覺,不會死的。”狄青安慰哥哥說。
“可我在光天化日之下將人打傷,憑這一點,衙門就會罰我賠錢的。”
狄青胸有成竹:“這個兄長放寬心。不過,我隻要求兄長將衣服與我換過,這一身濕衣,倒著實令小弟難受得很呢!”狄殊不知兄弟葫蘆裏賣的什麼藥,隻好照他說的,同狄青換了衣服。
這時,村民們從四麵八方趕了過來,他們紛紛安慰狄素:“別擔心,我們會為你說情的。”
村長此刻也趕來了,他見鐵羅漢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就喝道:“狄素!朝廷有法,不準鬥毆。誰惹是生非,打死了人,誰就要償命。”
狄素呆呆地站在那兒,等著被抓。
“等一等!”這時狄青挺身而出。
“小子,你敢反抗?”村長沉著臉喝道。
狄青大聲說道:“你全弄錯了,事情明擺著,鐵羅漢欺負一個弱小村民,我出於旁觀者的責任感,一怒之下幫了弱者。這個流氓自己不小心掉下河去,差一點淹死,是我哥哥把他拉上來,救了他。”
村長看著他,有點不相信,又看看眾人。這時候,幾個村民馬上大聲說道:“沒錯,我們可以作證。”
狄青附和道:“你瞧,他手裏還抓著哥的衣領呢。”村長蹲下身去扳開鐵羅漢的手,果然那破衣領還被他緊緊捏著呢。村長想讓人把狄素綁起來,可狄素又叫了起來:“還不知鐵羅漢是死是活呢!”
“好吧,現在就搞清楚,如果他沒事,那就算了,一旦他死了,你就等著償命吧。”村長說道。
狄青敏捷地跑到鐵羅漢身邊,騎在他身上,開始揉鐵羅漢的肚子。很快,鐵羅漢張開了嘴,大口大口地吐黃水,又過了一會兒,他醒了過來。狄青趁機在他身邊低語了幾句。
鐵羅漢搖搖晃晃地爬起來,步履蹣跚地走向狄素。他雙膝跪倒,作揖道:“多謝你的救命之恩……”一連說了幾遍。
狄素覺得非常意外,一場暴風雨本來已臨到自己頭上,現在卻一下子雲開霧散了。看熱鬧的人見沒事了,也就各自散去。
村長見鐵羅漢沒事了,也就不再說什麼了。在回家的路上,狄素問弟弟:“鐵羅漢為什麼要感謝我救了他的命。”
狄青答道:“鐵羅漢搶人財物,又和你打架,他是喝醉了,對這些事根本記不清。後來我救他時,位置是在他身後,我對他說:‘我狄素救你。’當他從昏迷中醒來,我又輕聲告訴他:‘你應該去感謝狄素’。反正他一直搞不清楚,因此,也就這麼做了。”
狄青在鐵羅漢神誌不清,無法辨認出他和兄長時,采取了“偷梁換柱”的辦法,用自己代替兄長,騙過了鐵羅漢。
給小人設一個“騙局”
小人得誌,往往愈發猖狂,令正人君子們更加頭疼。其實事物都有兩方麵。得誌的小人,頭腦發熱,遇事反倒不那麼清醒,常常會喪失小人特有的狡猾。這時,不妨施展一些計謀,引他上當入圈套。
某年,我國一家大型造船廠參加了一艘萬噸巨輪製造工程的國際投標活動。我方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一家日本的船舶機械製造公司。
由於投標資格經過了嚴格的審查,所以進入最後的一輪競投的公司都具有製造該艘輪船的能力,中標的關鍵在於工程造價的高低,而投標的原則就是低價者得。
我方船廠是有備而來,組成了一個10人代表團到香港的投標地點參加競投,船廠的總工程師老吳則是代表團的核心成員之一。
老吳剛一下榻,就有一位張先生找上門來。老吳一眼就認出他是自己大學的同學,異地相逢,自然喜出望外,少不了把盞敘舊,張先生自稱6年前來港,現在在某公司供職,職位低微,及不上老吳,老吳隻得好言“開解一番”。酒後三巡,張先生問起老吳來港的目的,老吳實言以告,說是為投標而來,張先生立即顯示出極大的興趣,三番五次故作無意地探問詳情。老吳因身負重任,臨行前領導叮囑再三:“注意保密”,所以屢屢顧左右而言他。張先生見狀,也沒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