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正向為農村社區提供均等化服務方式轉變
隨著鄉村政治的發展,“政社合一”的“國家強主導型”模式和“鄉政村治”的“國家弱主導型”模式都暴露出自身的弊端,為了改變這種困境,浙江省近年來開始探索“國家範導型”農村治理模式,即在鼓勵鄉村自治的基礎上,加大對農村的投入,近年來浙江省各級政府加大對農村建設投資,支持農村村莊整治和對欠發達地區村鎮的扶持。在農村村莊整治和農村社區建設方麵,2001—2005年全省財政預算內支農支出累計310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86.1%,依法籌集預算外資金投入180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97.8%,用於支持農業基礎設施,2004和2005年全省各級財政安排5億元資金,支持村莊規劃的編製,全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1151個示範村、8516個整治村的規劃編製工作;各級財政部門共投入資金100多億元,帶動村集體、農民和社會其他方麵資金250億元,投入交通、水電、綠化等建設與“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改造工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對欠發達地區村鎮的扶持方麵,2001—2005年,省財政共安排欠發達地區及海島地區財政轉移支付、農業龍頭企業專項資金、先進製造業發展資金、建立生態保護機製、發展教科文衛事業發展等資金共計277.8億元。各級財政共投入扶貧資金15.8億,共實施扶貧項目8500多個,扶貧項目直接覆蓋的農村住戶數達到120萬戶,400多萬人(數據來源:2006年《浙江省統計年鑒》)。盡可能地為農村社區在公共品供給上提供均等化服務。“公共品”概念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學術界對政府職能和國家財政等有關公共問題的研究而引入經濟學的。雖然對公共品內涵和範圍的界定分歧很大,但按照存在形態,我們大致可以將公共品分為有形公共品和無形公共品,前者包括基礎實施,如公共道路、公共醫療衛生、供水和排水係統、垃圾收集和處理實施以及其他環保實施等、學校、公共圖書館、展覽館和其他公益型設施;後者包括法律法規、社會保障、社會治安、行政管理、區域發展戰略等(李華:《中國農村:公共品供給與財政製度創新》,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頁)。
(1)農村社區有形公共品財政投入的初步成效。本節數據統計來源於2007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關於農村社區建設的重點調研課題。農村有形公共品,特別是基礎設施,是農村社區的物質基礎。隨著農村公共品均等化服務理念的宣傳,浙江省各級政府都加大了對農村基礎實施的投入,雖然與城鎮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總體狀況得到了有效改善。
第一,以道路、水電、通信設施和生態環境設施為核心的基礎實施明顯改善。浙江省等級公路通村率已達到90%以上,村內道路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截至2006年底,全省12.63萬公裏村內道路的硬化率為57.9%。實行縣域和鄉鎮統一供水的村莊接近50%,村級統一供水的占到20%以上。農村電網得到普遍改造,基本達到“村村通”、“戶戶通”的水平,全省隻有556個自然村未通電,占0.5%。網絡及信號已基本實現全省農村的全覆蓋,全省固定電話線路通達的自然村達到10.92萬個,占94.5%;安裝固定電話的農戶717.94萬戶,占66.6%。全省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已覆蓋50%以上的自然村,分別實行縣域統一處理、鎮域統一處理和村統一處理。生活汙水處理覆蓋20%的自然村。村莊內部布局逐步實行功能分區,人畜、人禽分離起步。農民居住衛生條件改觀,60%的農戶實施改廁。對全省108個村的抽樣調查反映,有90.5%的被訪者表示所在村的主要道路為水泥路或柏油路,有66.6%的村入戶道路改成了水泥路或柏油路,主要道路像城鎮一樣裝上了路燈的村占到79.6%,有47.4%的村開通了公交車,86.8%的村民家裏已用上自來水(見表61)。
(2)農村社區無形公共品財政投入取得重要成效。浙江省農村社區由於政府財政投入的增加,不僅在有形公共品供給方麵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而且在無形公共品方麵(主要是公共服務)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第一,新型社會救助體係趨於完善。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實現城鄉標準協調聯動,全省平均標準為167元,56萬農村低保對象平均每人每月補差56元;近5萬五保對象得到妥善安排,92%在敬老院集中供養;醫療救助製度不斷完善和規範,90多萬農村困難群眾得到醫療救助,困難群眾通過分層分類救助享受到教育、住房、司法等援助;救災應急預案體係和緊急救援響應機製基本建立,政策性住房保險工作穩步實施。
第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快速發展。農民“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加強預防少生病”的目標逐步實現。全省共有831所農村鄉鎮衛生院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484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每千農村居民擁有責任醫生0.8人,2484萬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投入的財政資金占總籌資額的64%。農民享有基本的衛生服務和衛生安全保障,重點人群享有重點服務。抽樣調查的108個村中,分別有85.2%、68.2%的村享有新型合作醫療、醫療保健服務。
第三,農村社區警務戰略有效實施。全省建立了1984個農村警務室(站),配備駐村民警2900人。排查調處矛盾糾紛的工作網絡向農村延伸,疏導化解因征地拆遷、環境汙染、土地山林水源權屬、村級財務、基層選舉等引發的突出矛盾糾紛,依法嚴厲打擊農村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農村群防群治力量加強,有效發揮了群眾參與平安創建和治安防範的積極作用。
第四,勞動就業服務廣泛開展。公共職介機構廣泛開展了向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力提供免費政策谘詢、擇業指導、求職登記和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活動。建立了企業空崗報告製度,並以上網發布、編發簡報、張貼通告、廣播宣傳等形式,將招工信息及時送到村鎮、傳遞給農戶。建立了政府主導、企業支持、個人自願、社會參與的培訓機製,將促進再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範圍擴大到了農村勞動力培訓。社區教育開始起步,例如平湖市、嘉善縣、德清縣、富陽市、桐廬縣、餘杭區、舟山普陀等地在中心鄉鎮建立了社區教育中心,開展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
第五,農技服務蓬勃開展。截至2006年底全省共有縣市級農業技術推廣中心110個,鄉鎮農技服務站1546個,26041個村配有農技員,為農民提供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的引進、試驗和示範,動植物疫病及農業災害的監測、預報、防治和處置,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檢驗檢測等服務。
第六,老年福利服務拓展。老年人優惠政策基本實現城鄉統籌。全省建立了近3萬個農村老年活動室,並設立一批老年電視大學教學點,杭州等地全麵開展了農村“老年福利服務星光計劃”;一些地方如舟山市以“以獎代補”方式向所有6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生活補貼。普惠型的老年福利政策極大提升了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第七,法律援助網絡基本形成。全省普遍建立鄉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村(居委會)法律援助工作聯係點,向農村困難群眾和農民工發放10萬多張法律援助卡。
全省一些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的村都建立了社區服務中心,統籌安排,為全體居民提供社會救助、勞動保障、衛生服務、綜治警務、老年活動、體育健身等服務;有的建立了為民辦事全程代理製、“365”服務窗口、農技“110”等服務體係,紮實推動了公共服務向農村社區的覆蓋。對108個村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浙江省農村社區服務中,農民滿意度排名前4位的分別是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養老保險、醫療救助和農村警務服務。村民對新型合作醫療服務項目滿意度最高,有69.7%的人表示滿意,不滿意的隻占3.1%;其餘項目滿意的比例均在一半以上。這四項服務都是政府主導的公共服務。
2.農村正向高度自治化的鄉村治理方向邁進
浙江省各級政府一方麵加大對農村社區財政投入,縮小城鄉差距;另一方麵,積極鼓勵農村社區自我建設,完善自治體係。
(1)村民自治的組織體係不斷完善。村級組織民主選舉紮實推進,村委會隊伍建設得到切實加強。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平穩有序進行。村民(代表)會議、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民主理財小組等自治組織進一步健全。村民(代表)會議作為村民自治的權力機構,在落實“四個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2005年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後,全省34000多個村中99.8%的村建立了村民代表會議。例如,天台縣、武義縣探索建立了村級廉情監督站、村務監督委員會製度,創新了民主監督的運作機製;紹興市推動實施每月一日的民主理財日製度、一年兩次的村民代表聽取審議村級財務執行情況製度。農村社區民間組織如專業經濟合作社、專業經濟協會等經濟合作組織和誌願者協會、老年人協會、各類文體團隊等社會合作組織發展步伐加快,對改善農村社區治理結構的作用逐步顯現。
(2)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製度趨於健全。全省村務公開製度普遍實施,內容、形式、程序“三個到位”基本落實,各地明確規定村務公開內容,及時把村級重要事項納入村務公開範圍,重點突出財務公開,村級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事項基本做到了及時公開、事前事中事後都公開。“三個組織”——村民代表會議、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村民民主理財小組——不斷健全並切實發揮作用。村民代表推選產生辦法、村民代表權利與義務、村民會議向村民代表會議授權、村民代表聯係村民(戶)、村民代表議事規則等進一步製度化、規範化,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和民主理財小組開始行使監督、審查、檢查、問責等職權。村級重要事項民主議事協商、集體財務審計監督、民主評議村幹部工作“三項製度”不斷完善並有新的探索,村務管理的民主參與、監督和製約明顯增強。
在抽樣調查的108個村中,有106個村建立了村務公開製度,100個村建立了村財務審計監督製度。有60.1%的村民對本村的村務、財務公開表示滿意,25.4%的村民表示比較滿意。製定了村規民約、村民自治章程的村分別占98.1%、89.8%;建立了村民代表會議製度、村議事協商製度的村分別占89.8%、71.3%(見表64);對於村內事項,有76.6%的村民表示是由村黨員和村民代表聯席會議討論決定,有13%表示是由村兩委和黨員會議討論決定,認為由村兩委會或村書記說了算的隻占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