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之初,浙江各地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標語:“老百姓願意幹的不阻攔,老百姓不願幹的不強迫。”當很多省區對改革還存在各種疑慮、甚至責難的時候,浙江從省到市縣政府都對人民自發的創業行為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鼓勵鄉鎮企業“家家點火、村村冒煙”,“千家萬戶搞經營、千軍萬馬闖市場”,並提出了“允許試、允許犯錯誤、允許失敗”以及“不爭論、不動搖、不氣餒、不張揚、不攀比”的原則。毫無疑問,浙江地方政府官員與浙江農民都是“變通”的高手,這種“變通”其實是尊重實踐經驗而非邏輯的製度,正是這種實踐智慧使浙江得以先行一步。
二、有領導的發展
“摸著石頭過河”是中國改革的經典話語。這句話更多的是強調一種鼓勵民間創新的精神,強調避免盲目的幹預,它可以作為農村發展工作的一個模糊原則,但不應是農村發展工作的指南。發展的星星之火或許是自生自發的,但它絕不可能依靠這一點而成燎原之勢,迷信“小政府”、迷信市場與迷信計劃三者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它們都不是靈丹妙藥。因此,單單“有活力的農民”,包括有活力的民間社會並不夠,有領導的發展亦是農村變遷中的另一個主導力量。
世界各國的發展實踐已經證明,有領導的發展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不能迷信生產關係或生產組織的重組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進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一個國家、地區不能把農村發展作為政治或社會運動來強製推行,正如蘇聯的集體農莊、我國的“人民公社化”或坦桑尼亞的“烏賈馬村莊”詹姆斯.C.斯科特:《國家的視角》,王曉毅譯,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297—299頁。運動的失敗所昭示的,靠強製變革農村的生產關係來推動農村的現代化是注定要失敗的。二是不能迷信專家、技術或現代化裝備的力量,而是要相信農民。正確的做法是要讓專家、技術、現代化裝備等依附於農民,而不是相反拉南·魏茨著:《從貧苦農民到現代化農民》,楊林軍、何大明等譯,中國展望出版社1990版。。三是要因地製宜,要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勞動力狀況、技術水平、發展階段等來決定自己的現代化路徑和步伐,而不是一味模仿發達國家的農村現代化模式。如下表所示,美國由於人均耕地較多,其單個農業勞動力的產量遠遠超過日本、台灣,但就每公頃土地的產量而言,台灣、日本都是美國的15倍左右,這是非常驚人的。也就是說,美國的農業現代化其實是一種粗放型的現代化,是建立在資本密集、機械密集基礎上的,而日本、台灣則是一種精致農業,其現代化則是建立在勞動密集、技術密集基礎上的。因此,每個國家或地區在土地、勞動力、資金、技術四個方麵的平衡都會是完全不同的,但同樣都能實現農業現代化。
(一)引導多元的發展單位:建立城鄉關係的新模式
對於農村轉型來說,發展單位的確立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涉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供應,如道路、水電、垃圾處理、公交、衛生、醫療、學校等,還涉及商店、農藥、化肥、種子、技術推廣等基本生產、生活資料的供應。一個合理的發展單位,不僅能使各種資源得到有效配置,而且能夠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目前,村莊仍然是浙江農村轉型發展中最重要的發展單位,也是各種發展活動的政治、社會、經濟組織的基礎。但是,以村莊為基本的發展單位正麵臨越來越多的挑戰。主要的問題是,農業勞動力越來越快地持續減少;而且,有相當部分的人口已經流出村莊,進入城鎮。2003年以來,浙江農村住戶以每年20萬戶的速度減少,統計數據顯示,2003—2006年4年間農村住戶持續減少,從943.15萬戶到920.61萬戶到903.47萬戶再到808.26萬戶數據根據2004—2007年《浙江年鑒》農業部分之基本情況整理。。
這樣,很多村莊的人口密度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實踐來看,變化的趨向有三個:一是部分村莊(約占10%~20%)轉變為村鎮(中心鎮、村)。這類村莊大都具有較好的工商業基礎,有大量的非農就業機會、便利的交通條件、配套的商業服務、較好的公共服務等,在發展中逐漸轉變為非農業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二是由於種種因素,浙江有部分村莊整體搬遷乃至消亡。這類村莊有兩種情況,第一是自然環境比較惡劣,村莊的經濟發展程度不高,基本上處於糊口農業的狀況。在政府的動員下,整體搬遷至條件較好或非農就業機會較多的村鎮,浙江全省大約有幾十個村莊進行了類似搬遷;第二是村莊撤並,從20世紀90年代起,為了拓展村莊的發展空間以及減少治理成本,浙江各地市紛紛出台了村莊撤並方案,從數量上看,全省大約減少了1萬多個村莊,行政村數目由1995年的43364個減至2006年的32976個,平均每年減少約1000個。三是相當一部分村莊出現衰落和“空心化”跡象,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其仍將繼續存在,維持原有的空間結構。這類村莊在數量上占多數,村民職業有了很大的分化,但大多數屬於兼業家庭。同時,有部分村民逐漸搬出村莊到城裏或鎮裏居住。這樣,村莊的人口規模已經逐漸縮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住宅、基礎設施等的過剩現象。在浙江嵊州流傳的一段民諺形象地說明了這一現象:“村村舍舍求洋氣,滿眼新屋搞攀比,其實房中無人住,擺了一個‘空城計’!”
不難看出,在很多地方把村莊繼續作為一個發展單位或民政單位,依靠它們為村民提供越來越好的服務以滿足村民的需求,將麵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尤其是在提供的成本與效率上。換句話說,在村莊之上我們必須增加一個新的發展單位,既能為脫離農業的村民提供非農就業機會,又能使他們可以就近得到各種服務。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浙江省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把小城鎮建設,尤其是中心鎮、中心村兩級作為村莊上一級的發展單位來統籌解決這個問題。例如,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新昌縣就在靠近工商企業、交通便利、非農就業機會較多的村鎮規劃農民集中居住的住宅區,除了路、水、電等以外,還在住宅區周圍配套商店、醫院、學校、體育文化等服務設施,吸引那些想從事非農就業的農民來集中居住。在當時,麵臨的主要障礙是土地置換以及戶籍管理的問題。後來,全省各地紛紛出台了類似政策,比較典型的有奉化、義烏、紹興、嘉興、台州等地。在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推動下,2005年底,浙江選擇了141個鎮開始推動“中心鎮培育工程”,通過放權強鎮,壯大特色產業,使中心鎮的經濟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壯大。到2006年底,141個中心鎮的平均總人口達7.4萬人、鎮區人口3.1萬人;平均年財政收入達2.2億元,最高的達到了12.8億元;平均鎮域麵積為117.3平方公裏,鎮區麵積9.5平方公裏,分別是全省建製鎮平均水平的1.38倍、1.63倍。一路(高標準的進鎮道路)、二廠(自來水廠、汙水處理廠)、三網(自來水供應網、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網、通村公交網)和一校(高標準的普通高中或職業高中)、二院(中心衛生院、綜合性敬老院)、三中心(文化中心、科普中心、體育中心)的構架初步形成,三分之一的中心鎮已初具小城市的規模。在此基礎上,2007年4月,浙江又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中心鎮培育工程的若幹意見》,提出選擇200個左右的中心鎮,通過政府推動、政策扶持、體製創新、市場運作,力爭在“十一五”期間,使中心鎮人口集聚率年均增長1%以上,非農業人員比重達到80%以上,成為具有輻射和帶動能力的小城市。
為了把200個中心鎮培育成為產業的集聚區、人口的集中區、體製機製的創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示範區,浙江在管理體製、運行機製和要素供給等方麵擴權放活,著力做好五個“新”:規劃編製上有新理念、發展方式上有新轉變、要素保障上有新途徑、管理體製上有新突破、組織領導上有新加強。在規劃上,中心鎮將作為縣市域總體規劃的戰略節點,實行縣城、中心鎮、中心村一體規劃;依托原有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培育特色產業,創新發展壯大特色經濟是中心鎮培育的核心內容;除得到財力、人力的扶持外,中心鎮在土地指標分配上將得到傾斜,並逐步探索建立土地指標直接分配製度。在擴大增量上探索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和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製度,在盤活存量上鼓勵舊城改造、遷村並點,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依法下放,能放就放”。中心鎮可以擁有部分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不僅中心鎮黨政主要領導實行職級高配,以前集中在縣級政府的財權、審批權、人事權等都將被最大限度地下放到中心鎮。
與中心鎮建設相一致,在村莊一級,浙江各地也紛紛明確將大批區位條件好、經濟實力較強的村莊作為中心村,按照城鄉一體、梯度集聚、分級配套的原則,改“撤村並村”為“輻射”策略。為了讓中心村更具輻射力,各縣市在政策和資源要素配置上向輻射中心傾斜,在中心村優先設立公交站點、衛生院、文化活動中心、小型超市、菜市場、垃圾收集點等公共服務和設施;周圍其他村莊與中心村有便捷的道路連接,進行資源共享。
這樣,通過適度調整農村發展的單位,浙江不僅有效克服了以村莊為單一發展單位的缺陷,迅速形成了中心鎮—中心村—村莊三位一體的發展單位,而且通過把培育中心鎮作為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切入點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平台,建立了村莊與城市有機銜接的新的城鄉關係模式。
(二)重要的是土地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
在中國,長久以來,土地是農民的根,也是他們的精神家園,擁有一份土地曾是千百萬中國農民的世代夢想。但隨著農業發展的向前推進,浙江農民越來越明白,要想獲得最大的收入和利潤,重要的是土地的使用權和使用方式,而不是土地的所有權。張五常在研究台灣租佃製時也提出:如果有了“使用權、自由轉讓權、不受幹預的收入享受權。有了這三種權力,所有權是不需要的。”(張五常:《佃農理論》,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第33頁)30年來,浙江農民使用土地的方法一直在變,正是這些變革,保證了農民收入的增加。必然的一個結論是,在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之間應該有一個審慎規定的界限,必須采用一種特殊的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方法來保障農民在使用土地、改良土地、增加土地的產出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同時,一旦需要時,又能夠改變土地的規模及用途等。
農地流轉浙江土地流轉的主要類型有三種:常年流轉、季節性流轉與土地股份合作。常年流轉就是以“年”為時間單位簽訂一定使用年限的合同,這是比較普通的形式。後兩種是土地流轉的新形式。土地股份合作製就是在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基礎上,農民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於一定的組織形態加以運行,並依據股權獲得相應收益的土地經營模式。2006年底,平湖市黃姑鎮渡船村成立了浙江省首個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季節性流轉,是指土地流入方根據自身生產需要向流出農戶租借土地的一個生產季節,生產季節結束後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歸回承包農戶,主要針對土地季節性拋荒展開,可提高同一塊土地產出效率,是化解土地拋荒的有效途徑。“季節性流轉”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鬆散型”,就是農戶直接承包給種植大戶,承包麵積一般在幾畝到幾十畝不等,以農戶間口頭協議為主。二是“組織型”,由村級組織發動農戶連片“分時承包”,承包麵積一般在幾十畝至數百畝。當地種植大戶一般隻種西瓜或西蘭花等單一的一季經濟作物,不願常年承包土地,寧可租金高點,願意進行“季節性流轉”,而農戶得到租金比全年一次性承包租金要高。三是“規模型”,一些農業龍頭企業為滿足加工業務需要,通過土地中介服務組織,實行外延土地“季節性流轉”,目前已延伸到溫嶺、椒江、三門等周邊縣(市、區),甚至上海等地,他們與農戶簽約取得土地季節性承包經營權後,再連片發包給農業專業大戶和農業企業經營。是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產生而產生的,也是隨著農業市場化進程推進和農業結構調整的發展而發展的。從浙江省的情況分析,自20世紀80年代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以來,農村土地流轉機製的形成和發展大體經曆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1997年“二輪土地承包”之前。為了解決家庭聯產承包後“有人沒田種,有田沒人種”的問題,浙江在寧波鄞縣、溫州樂清等地,通過開展土地轉包、倒包、代耕、委托經營和建立農業車間等形式,積極推行糧田適度規模經營,使耕地向種糧大戶和種田能手集中,從而有效防止了土地拋荒的出現,穩定和促進了糧食生產。據浙江省農業廳的統計資料,到1996年末,浙江省經營耕地10畝以上的農戶已達96752戶,占農村總戶數的1.05%,參與土地流轉的麵積達195.8萬畝,占當時全省耕地總麵積的9.06%。
第二階段從1997年開始實行土地的“二輪土地承包”到2001年初放開糧食購銷之前。隨著農村土地第一輪承包期限的到期,浙江省各地在切實保障農民基本權利、穩定土地承包基本製度的前提下,按照“穩田活製、三權分離”的原則,探索各種形式的土地流轉形式,發展土地適度規模。據浙江省農業廳的統計資料,到2000年底,浙江省擁有10畝以上的土地規模經營大戶98584戶,經營麵積234萬畝,分別比延包前的1996年大戶增加1823戶,經營麵積增加70.53萬畝,每個大戶平均經營規模從延包前的20.24畝增加到27.0畝。
第三階段從2001年至今。2001年國務院批準浙江省率先取消糧食定購任務,放開糧食價格和放開糧食市場,啟動了農民盼望已久的糧食市場化改革,從而帶動了新一輪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截至2007年底,已有超過全省耕地總麵積20%的土地進入流轉市場。
從這三階段來看,隨著農村非農產業的發展和農業結構的調整,浙江省農地流轉形式開始漸趨多樣化,流轉的麵積也快速增加,更多體現了市場化的特點,從而有效促進了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
在目前的農村發展中,很多經濟學家往往過於迷戀土地結構,尤其是土地所有權的調整。這是非常急於求成的心態在作怪,其實是無益的,也是不科學的。世界農業的發展,包括浙江農業的部分實踐都在證明,土地已不再是現代農業、甚至一切農業經營的必要基礎。實際上,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比如無土栽培)使農業土地的價值越來越小,相對於生物技術、市場銷售和農業勞動者的技能來說,土地隻是一種次要的和不太重要的生產資料。
在很多情況下,浙江部分農民早已脫離了土地的束縛。比如溫嶺箬橫的西瓜合作社,為了大規模種植西瓜,合作社的瓜農依靠自己掌握的種植、管理技術和銷售渠道,每年都成群結隊地到外地,比如海南、江蘇、新疆、河北、廣東等地去租種小至幾十畝、多至上千畝的土地,甚至他們在緬甸、澳大利亞等也開辟過種植基地。在正常年景下,多年的種植和市場銷售經驗使得他們事先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需的投入、能夠得到的產量和利潤。他們每年都會放棄上年已經利用過的土地,每年都租種新的土地。實際上,在世界範圍內,非農經濟的發展雖然使得非農用地的價格飛漲,但農業用地的價格卻是在下降。相對於機械設備的擁有、新技術的掌握、市場銷售渠道的暢通而言,土地已經不是非常重要的生產資料了。
與這種趨勢相適應,浙江農村在改革以後就不斷地探索更有效率的土地使用製度,從“兩田製”、集體發包、反租倒包到“土地信托銀行”,浙江農民的每一次探索都明白地顯示,土地所有權製度根本不會對農業發展造成障礙。
現代農業的發展已經證明,作為農業生產要素的技術、土地、勞動力、現代化機械、資金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速水佑次郎、弗農·拉坦:《農業發展的國際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96頁。在建立土地擁有或使用的固定格局之前,最好先發展農業技術以及生產的專業化,因為固定的土地格局可能會抑製未來的發展。當技術的進步使人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地的彈性時,比如無土農業或更加集約的土地利用技術,我們可能就會重新審視、質疑以前所有的土地製度。
(三)指導下的合作
凡是關注農業發展和農村進步的人都清楚地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在市場上,單個農業生產者在討價還價中處於很弱的地位,他們所出售的農產品的生產是很不穩定和難以預料的,對其的消費缺乏彈性,而且這些產品通常很難長久保存和儲運。農村發展的經驗表明,組織農民合作是彌補他們的這種弱勢、加強他們的市場地位和決策能力的重要方式。在現有客觀條件下,農民合作社農民合作社的主要功能:其一,在農業的某些生產或經營環節上通過合作來取得規模效應,降低成本,以提高中小農戶的市場競爭力;其二,通過合作社,處於關係弱端的農民可以團結起來,並采取一些措施使自己有能力直接地或間接地參與價格決策。是將小農戶組織起來參與市場競爭、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好組織形式。這也是這些年來聯合國和國際合作社聯盟不遺餘力地向各國政府,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政府力薦合作社的基本原因。但吊詭的是,很少地方的合作社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從實踐來看,浙江的合作社取得了很大成績,它不僅把農民與市場聯係了起來,而且還在生產的過程中傳播了更先進的生產技術。截至2007年6月,浙江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社4608家,入社社員33.6萬人,帶動農戶245萬戶,產業門類涉及各大主導產業,經營領域涵蓋了生產、加工、營銷、服務各個環節。這支合作社隊伍已在浙江農村經濟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浙江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已近5億元,固定資產達37億元。2006年,銷售農產品總額248億元,經營盈餘12億元,社員通過返利獲得的收入戶均達2463元。浙江因此成為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水平、社員收入最高的省份。與此同時,浙江也成為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推行標準化生產、實施品牌經營最突出的省區。絕大多數合作社都已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1300多家合作社的產品通過省或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330個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139個產品獲有機食品認證,一大批產品進入了國內外市場,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無疑,與以往分散化的家庭生產相比,浙江的農民合作社組織取得了驕人進步。
要清楚地呈現浙江農民合作社的成功之匙是困難的,其中既有農民傳統合作文化的因素,又有人才(包括技術專家)的因素和市場機會的因素,但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忘記地方政府的強介入。對於政府與合作的關係,我們往往保持一種過分警惕,因為“人民公社化”的曆史創傷並未痊愈。如果平心靜氣地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就會承認地方政府的介入對於農民合作社的成功運轉幾乎是不可或缺的。我們以往的反思往往是單方麵的,習慣於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政府的強製幹預。林毅夫:《製度、技術與農業發展》,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版。可問題是,同樣是強製的加入,為什麼以色列、日本的合作社卻取得了很大成功?以色列的“莫沙夫”以色列的第一批“莫沙夫”組織,是在1920年代自願的基礎上建立的,他們的理想是建立一個以農業勞動為基礎的平等的社會。在以色列獨立以後,負責鄉村發展的權力機構——猶太人移民安置局就在新移民村強製推行合作社組織。是由個體的家庭農場組成的多功能合作社社區,這是與集體化的人民公社唯一不同的地方。它包括了村裏的全部農民,合作社組織與村社組織是同一的。僅有少數被聘請來的專業人員可以不參加合作社而住在村裏。對此,拉南·魏茨拉南·魏茨:《從貧苦農民到現代化農民》,中國展望出版社1990年版,第93頁。拉南是以色列移民安置研究中心的專家。指出,以色列村莊合作社的立論原則是“合作社組織應從外部施加給村莊,直到全體農民自身感覺到其重要性為止”。對於這個說法,我們很多中國學者肯定是卻之而不及的,這簡直就是“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的翻版,以色列憑什麼會成功?說起來非常簡單,以色列合作社的成功有三條基本經驗拉南·魏茨:《從貧苦農民到現代化農民》,中國展望出版社1990年版,第89頁。:第一,所有的機構與機關,政府的、公共的、私人的,都認可與支持合作社為農民提供農業服務這種作用,並透過合作社支持農業,而不是相反。第二,合作社是多功能的,包羅一切。也就是說,農民經營一個商品化農場所需的一切服務,如資金、技術、種子、化肥、運輸、儲存、銷售等都是通過合作社來提供,而合作社所需的一切則由政府協助解決,尤其是資金和技術。第三,合作社領導是民主選舉的,但在具體事務上,村社的所有成員都必須認可它在一切經濟活動領域的決定權。
限於材料,我們無法把浙江的農民合作社與其他省區相對比,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浙江地方政府對農民合作社的支持是普遍的、持續的,並在實踐中不斷進行自我矯正。在當前的情況下,要想實質性地推進合作社建設,以下四點做法是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