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誌的領導智慧5(2 / 2)

柳傳誌在1989年12月北京聯想集團成立大會上的講話《創辦走向世界的計算機產業》中提到:“公司發展到今天,確實要有自己的行動準則了。我們要樹一麵旗幟,非常鮮明地寫清企業要幹什麼和怎樣去幹。願意跟著一起幹的就站在旗下,不願意幹的就離得遠一點。”放棄在內地代理AST損失不小,香港聯想一年代理AST銷售營業額超過2億元,利潤就差不多有2000萬港幣,讓人不得不佩服柳傳誌當時做出決定的這股勇氣。

1990年4月,柳傳誌在聯想內部會議中講道:“我們經常把我們聯想公司比作一條在大海裏航行的船。我要講的是,希望我們的同誌站在更遠一點的角度,從海圖上來看看我們這條航船六年來走過怎樣的航線,描繪下我們下一個戰略目標大概在什麼位置,以及怎樣才能避開潛流,繞過暗礁,開辟一條能達到下一個目標的新航道。進軍國際市場,絕非易事。但我相信,我們這條由理想和意誌組成的大船,一定能越過激流險灘,達到勝利的彼岸。”柳傳誌的這番言論,很有煽動力,很能激起員工的積極性。

1990年5月29日,江澤民總書記接見了包括聯想總裁柳傳誌在內的24位科學家。到了1990年夏天,AST終於感受到了來自聯想的壓力,失去了聯想這個合作夥伴其實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於是不得不示弱,並想重新討論製造聯合品牌電腦的事情。但是李勤很堅決地告訴他們:“市場,你們比我清楚,時機特別重要,時過境遷,這事再談也沒有什麼意義。”整個1990年聯想僅銷售了2000台AST電腦,到AST屈尊降貴與他們談判的那個夏天,銷售量也隻剛超過1000台。盡管柳傳誌當時心裏並不是真的很有底,但還是很果斷地將AST的談判代表打發出門了。

1990年10月26日,聯想係列微機通過鑒定和國家“火炬計劃”驗收。12月13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視察聯想並題詞“馳騁海外,服務國防”。這一年,聯想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開發綜合經濟效益先進企業獎。聯想計算機及軟件產品納入了國家計劃。政府領導考察了香港聯想,肯定了聯想的生產能力,給聯想發了生產許可證。柳傳誌的“曲線救國”終獲成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中國降低了關稅,取消了進出口批文,開放了國內微機市場,外國計算機開始大量湧現在中關村。它們的出現既推動了計算機的普及與應用,也使那些一度靠批文生存的中國計算機廠家麵臨巨大壓力。

AST在中國犯下的錯誤其實就在於,他們忽視了聯想的中國主場優勢,而且AST在全世界本就不是什麼名牌,完全是靠聯想代理才讓其在中國家喻戶曉。可以說AST在中國的成功是因為聯想,而最終離開人們的視線,還是因為聯想。正所謂“成也聯想,敗也聯想”。至於他們日後逐漸在市場中銷聲匿跡時,是否會後悔當初拒絕聯想的合作品牌建議,我們不得而知。我們隻知道,從此以後,聯想正式踏上了自主品牌之路。幾年過後,“聯想”便成了消費者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