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誌的領導智慧7(1 / 2)

第一部分共啟願景 以產業報國為己任

幾乎所有有關領導力的案例都能證明一點,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深知建立共同願景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願景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做大量細致的工作,而且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但是,比這些觀念更重要的是,團隊裏的每一個成員都必須自始至終真心相信企業的願景。

2006年,柳傳誌在中歐工商學院發表演講:“很多企業不太注意願景,但實際上願景很重要,關鍵是你是否真心相信你的願景,真的往這方麵去做。真心想要做未必做得成,但是有做得成的可能性。如果不真心看中願景肯定做不成。20世紀90年代初,聯想提出三條願景: 第一條是要做一個長久的公司,要做百年老店,並不急於一下子很出名,利潤很高,然後就垮了,這是第一條最重要的願景;第二條是要做一個有規模的公司,要有國際化的市場地位;第三條是要做家高技術的公司,不想什麼賺錢做什麼。回顧聯想的發展過程,雖然時間過了20多年,營業額和市值都翻了成千上百倍,但這些願景一直沒有變化,它們一直激勵和鼓舞著聯想人。”

柳傳誌總是把聯想的未來與中國的信息產業、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中華民族的振興聯係在一起。你可以認為這是柳傳誌的一種策略,正是靠這種策略,聯想獲得了國家上下廣泛的支持。你可以認為這是柳傳誌那一代人的夢想,因為柳傳誌那一代人經曆過“文革”,深感振興中華的重要性和意義。

當20世紀90年代初期,國內微機市場遭遇“八國聯軍”入侵之時,很多企業承受不住壓力,紛紛改弦易轍。而柳傳誌卻對剛剛出任聯想微機事業部總經理的楊元慶說:“不管我們願不願意,實際上我們已經充當了民族計算機工業的旗手。至少也要拚命賭上一把,就算犧牲了,也要慷慨就義。”在回答記者提出的“如果中國完全沒有自己的民族工業,說到底又會怎麼樣呢”?之類的問題時,柳傳誌激奮地說:“沒有什麼怎麼樣,任人宰割罷了。”

不久,他又以一番入情入理的言論表明了聯想的態度:“我們已經開始考慮所謂撤退的問題。如果確實掙不到利潤,我們隻有忍痛放棄聯想國產微機的品牌。這當然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我們已經注意到生產整機的幾個大廠家從去年到今天為形勢所迫,基本已經放棄了原有的品牌,通過和外國公司合作的方式打出了新的品牌。我們自己是企業,所以非常理解這種企業行為。但是如果我們也放棄聯想品牌的微機,有可能國產微機就完全不存在了。”

在聽完了柳傳誌一半表決心一半要條件的話後,時任電子工業部部長胡啟立很是感慨。當時中國的電子工業在胡啟立的主持下進入一個相對繁榮的時期,但同時整個行業也存在著危機,那就是海外品牌大舉進入,同時國產品牌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不少品牌因此采取了與海外品牌合資的方式以確保自己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聯想的舉動無疑讓包括胡啟立在內的政府官員感到欣慰,同時他們也獲得了更多的政策回報。媒體也對聯想的舉動表示了支持,《人民日報》在頭版報道了聯想高舉民族工業大旗的行為。這讓聯想這個品牌得到了廣泛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