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誌的領導智慧7(2 / 2)

進入新世紀以後,國際化浪潮來勢之凶猛已非昔日海外品牌可比。在成為國內IT業的領軍企業之後,曾經誓死捍衛民族工業的聯想又一次當仁不讓地成為中國IT企業走向全球的急先鋒。2003年全麵啟動的更換商標,標誌著聯想國際化大幕正式拉開。一路走來,盡管曲折坎坷,卻讓人在熱血沸騰之餘對聯想心生敬意。

而聯想頂替海爾成為奧運頂級讚助商和對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的並購猶如一套組合拳,更加大了聯想國際化成功的係數。外界對聯想成為奧運會頂級讚助商的舉動僅保持謹慎樂觀。畢竟,這不是一筆小的投入,如果按照以往的現金讚助費和支持費用1∶3的比例,那麼,付出6500萬美金讚助費的聯想一共要掏26億美金進行相關活動。這不是一個小數字,相當於聯想將近兩年的利潤。但是為了實現打造全球金字招牌的夢想,柳傳誌認為這麼做是必需的也是值得的。

雖然在國家大力支持的衝擊世界500強的6家種子選手中並沒有聯想。不過,聯想卻在2008年以非壟斷行業的民營企業身份率先撞線,為國人圓夢。柳傳誌不可能有未卜先知的能耐,但他卻有著不斷造夢並不斷圓夢的能力: 他夢想聯想可以造自己的電腦;夢想聯想可以成為中國計算機產業的領袖企業;夢想聯想可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全球頂級品牌……柳傳誌始終堅信這些夢想會實現,並把這種信念傳遞給聯想集團中的每一個成員,從而讓聯想始終能保持昂揚的鬥誌和激情,知難而上,一往無前。

在聯想控股的網站上,聯想控股的願景格外醒目: 以產業報國為己任,致力於成為一家值得信賴並受人尊重,在多個行業擁有領先企業,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化控股公司。

隨著聯想集團把總部設在紐約,開始成為一個有上萬海外員工,有一半高管由海外職業經理人擔任的國際化公司,柳傳誌發現,在聯想集團談民族產業、談產業報國多少不合適了。但這不妨礙柳傳誌把“以產業報國為己任”這樣的話語寫進聯想控股的自我介紹中,這是一種多麼豪邁的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