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誌的領導智慧8(3 / 3)

上午11點整,受邀記者陸續用聯想事先提供的賬號和密碼加入會議。當他們在電腦前看到柳傳誌和楊元慶熟悉的臉以及嶄新的Lenovo標識時,有些記者甚至表示後悔沒能親自到場。

就在4月28日當天,首批帶Lenovo標識的產品——多款自主研發的聯想手機推向市場,電視中也出現了關於聯想新標識的廣告。與此同時,聯想在中關村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戶外廣告欄全部換上了宣傳新標識的廣告。

不過,新標發布會僅僅是個開始,換標包括的內容非常多。楊元慶介紹說:“包括了聯想在各個辦公場所的標識、各種用品,以及宣傳廣告、產品標識、渠道中的標識等各方麵都要變。應該說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係統工程。”

不管多複雜也要做,不管非典多麼恐怖,新標發布也要如期舉行。這是因為聯想國際化的決心已定,不容遲疑。一個有夢想的人一旦踏上追夢之路,任何艱難險阻都會風消雲散,一個有願景的企業同樣如此。

換標是聯想正式邁出國際化的第一步,也是聯想發展中的一個新的裏程碑。在各國企業案例中,換標並不是新鮮事。原本在日本有著顯赫聲譽的“東京通信工業”在1955進軍美國市場後,就在其銷售的收音機產品上貼上了SONY的標識。三年以後,連公司名稱都改成了“索尼株式會社”。如今SONY是全球知名的頂級品牌。1995年的樂喜金星為了配合全球化戰略,也更名為LG電子。

換標如換刀。換了新標識的聯想當然希望能像SONY和LG一樣,實現自己的國際知名品牌夢想,最後在全球市場收獲更多的成果。

2004年底,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部後,聯想的國際化登上了一個新台階。收購協議中寫明,聯想可以使用IBM標識到2010年。但是,盡管IBM聲名遠播,聯想卻提前兩年放棄了這一品牌,這不僅因為使用雙品牌會讓消費者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更重要的是表明了聯想對Lenovo 品牌的信心。聯想提前兩年將Think係列產品從IBM標識全麵過渡到了Lenovo。在ThinkPad品牌筆記本上,IBM已經被Lenovo ThinkPad取代了。

在國際化和品牌的集中化過程中,聯想放棄使用IBM品牌,全力打造Lenovo的金字招牌,在很多人看來是並購的失敗和損失。而且這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正如柳傳誌所說,國際化是條不歸路。立誌成為世界一流IT企業的聯想集團隻能依靠自己的品牌來贏得消費者,這條路雖然曲折漫長,卻充滿希望。

換標是聯想發展的重大轉折之一。2001年退居二線的柳傳誌,在企業的重大戰略決策上依然發揮著靈魂人物的作用。正是有了柳傳誌的鼎力支持,楊元慶才頂住各方壓力,全麵啟動換標,聯想的國際化大幕才正式拉開。日後的並購、巨虧,在柳傳誌眼中都是聯想奔赴願景的一個個階段。2008年底,柳傳誌二次出山,協助楊元慶,以卓越的領導力讓處於懸崖邊上的聯想重新煥發生機。隨著聯想戰略布局的調整和扭虧為盈,Lenovo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2004年,聯想的海外業務隻是星星之火,但時隔五年,Lenovo這個品牌的產品已經賣到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營業收入在2008和2009財年分別占到全年營收的66%和57%。也就是說,聯想集團的營業收入中有近六成是來自海外市場。可以說,聯想的國際化已成燎原之勢。對於基本實現了“國際化聯想”這一願景的聯想集團來說,要想在更為廣闊的新興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占據主動,的確路漫漫其修遠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