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繩之以法”,柳傳誌後來在當年的8月31日的職工大會上進行了精彩的講話,他說:“光說是沒有用的,你就得有法,就得有查,就不能往天上放空槍,該斃人的時候就斃,要不然會攀比,揀最壞的去比: 既然他能夠在別地兒去吃飯,他們那部門可以自己去聯歡,我們為什麼不能做?當然能做。比完了年輕同誌,就該比老同誌,大家就一鍋爛下去。其實絕大多數同誌都是心疼公司的……還有一些人上了這條船以後,就把救生艇準備好了,來了就鑿洞,鑿完洞以後,自己就上救生艇就走了,這樣的人也不見得沒有。這種人是我們要極其警惕的……”
柳傳誌擁有過硬的磨嘴皮子功夫和扣人心弦的感染力和演說天才,每每講解一個管理理念或者項目實施方案,他總會來一個令人不可解脫的故事,深入淺出。比如,當年他講了一個故事,令張祖祥啼笑皆非。張祖祥在香港聽到柳傳誌講的一個笑話: 一個人每天都開車到山頂鍛煉身體,每天他都要爬一個山坡。有一天他開車往那邊走,對麵過來一輛車。“豬!豬!豬……”他氣憤異常,大罵一聲:“你才是豬呢!”等他拐彎時路上突然躥出一頭豬來,他來不及反應,把豬給軋死了。原來人家提醒他前方有豬要小心,他還以為人家是罵他豬呢。這個故事的寓意似乎不深,可能柳傳誌隻是為了讓聽者開心而已。可是,這卻凸顯了柳的才華,幽默風趣,人情練達。
另外,就在這次總結會上,他還援引周光召為《聯想之路》所寫序言中的一段話激勵員工:“進軍國際市場,絕非易事。但我相信,你們這條用理想和意誌鑄成的鋼鐵大船,一定能夠越過激流險灘,達到勝利的彼岸。曆史將證明: 聯想之路是成功之路,聯想精神是時代的精神。祝聯想走向世界,事業興旺發達。”可見,柳傳誌對員工的鼓勵能力可以信手拈來,隨意揮灑。
然而,當聯想史進入到1991年,你必須從行為、力量和風格上去理解柳傳誌,才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其作為鐵腕領導者的另一麵: 當機立斷,義無反顧,堅定不移——隻有這種堅定和果斷,才可以將員工的心緊緊地擰成一根繩子。而隻有緊握著擰住了員工意誌的繩子,才可以指揮若定,不至於群龍無首。
上文提到,由於進貨渠道的繁瑣,給1990年初聯想微機的生產帶來了質量問題。年初獲得的5000台微機的生產許可,實際上隻售出了2131台。當時聯想微機的生產,除了裏麵的主機板為香港基地生產外,其餘配件全靠進口,而進口隻能通過經銷商即第三者居中轉手。繁瑣的環節增加了價格成本,也帶來了質量問題,嚴重影響了銷量。對此,柳傳誌意識到如果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將會從根本上影響到公司的存亡。於是,他當即責令“香港方麵立即尋找新鍵盤的貨源,並請有經驗的結構設計人員協助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指示燈、喇叭等應急加固方案”。接著他從香港飛回北京對公司的幹部說:“如果解決不了質量問題,我就辭職。”同時,又向全體聯想員工發出通報:“把一件事做成,從頭到尾100個環節,一個環節出了錯就不行。你們出了錯,你們就是公司的罪人。”柳傳誌對質量問題采取了大刀闊斧的措施,其凜然大義、堅定不移和利索果斷的風格躍然紙上。
以果斷行動保證聯想產品的質量,是為確保聯想大船能夠乘風破浪的物質基礎,以此證明了柳傳誌對大家的展望、鼓舞和激勵不是空洞言詞,也表明了他為願景而奮進的堅定意誌和信念。因此,在領導員工齊心協力向目標前進的道路上,又以行動來對團隊的意誌和信念緊扣了一針。
努力成就一番事業的奮鬥精神和熱愛工作、希望取得良好成績的積極心理狀態,是高尚的情操。具有事業心的人能根據自己的主客觀條件,確立相當困難,然而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並親自去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