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政府誠信,一方麵,離不開誠信道德理念的培育與維護,因為政府官員的信用觀念、信用意識和信用道德是政府信用的基礎和核心,是政府信用賴以存在的精神內核;另一方麵,在現代政體中,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已隨著政治文化的普及上升為一種製度信任,這種信任必須建立在一套可靠的信用製度基礎之上。製度和法治才是維持和增進政府信用的根本保障。製度的激勵約束機製可以規定人們的行為方向,改變人們的偏好,影響人們的選擇,起到抑製機會主義行為並促使行政人員擺脫對舊有製度“路徑依賴”的作用。隻有建立起完善的製度規範和法治保障,才能逐漸形成政府守信的道德信念和信用習慣,現代政府信用秩序才能最終實現。政府信用的製度保障包括三個方麵:信用約束機製、信用激勵機製和信用實施機製。
一、政府信用的約束機製
建立政府信用的約束機製,就是約束政府權力,締造有限政府;就是加強法製建設,締造法製政府;就是加強政務信息公開,締造透明政府;就是規範政府行為,締造績效政府。對於政府信用約束機製的構建,國內學者根據中國政府製度建設的現狀,進行了有價值的探究。學術界普遍認為,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麵建立政府信用約束機製:
(1)政府誠信製度。政府誠信其本質就是為經濟發展“鋪路搭橋”,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一個地區的信用狀況,尤其是政府信譽度高低,對發展影響極大,政府若是誠信的,便能促進發展。市場經濟本身對社會信用有著內在的要求,市場經濟愈發展愈要求人們誠實守信。一個相對穩定的政策環境與市場經營者的利益密切相關,企業信用在經濟活動中降低交易成本作用的發揮,就是企業基於對於國家製度的信任,也即對於良好的政府信用的依賴。如果政策不穩定,會造成產權關係不確定,經營者難以預期未來的利益,從而誘發經營者追求眼前利益,采取短期行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作為“裁判員”,要依法對信用中介機構進行有效的監管,以充分保證資訊的真實性和全麵性;還要加大對欺詐、製假等違法行為和違約者的打擊力度,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更要有一套規範政策的製度,確保政策的透明與相對穩定。
(2)權力約束製度。政府機關及其公務員的廉潔是政府信用的重要體現,政府權力的運作狀況關係到政府的道德形象,所以,要建立科學的權力運行機製,對權力運行進行必要的監督製約。應該按市場化要求,建立廉潔、高效的權力體係,逐步規範權力進入市場行為;實行職權分解,注重以權製權,建立相互製衡的權力構成體係;適應公開化要求,建立權力運行外部約束體係,為有效監督權力創造條件;增強其權力責任意識,強化對權力行使者的責任追究;建立崗位輪換製度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製度;建立適應法製化要求的權力運作保障體係。
(3)政府承諾製度。政府對社會做出承諾,是政府履行職責的一種方式。政府一旦做出承諾,就要兌現,取信於民,不能輕諾寡信。政府承諾要製度化和規範化,要對隨意承諾卻無法落實的機構與官員進行處罰。可以考慮製定一套較為完善的對公務員承諾製度的獎勵、懲罰和監管的製度;繼續在政府職能部門和有關窗口單位全麵推行服務承諾製。對公眾的效忠應該先於對任何特定機構或官員的忠誠,這樣會提高公務員服務的可信度。當一個政府“公開承諾,有諾必踐”時,我們才能期待更多的市場主體把誠信當成自己參與社會的應有之義。
(4)政務公開製度。進一步推行和完善政務公開製度,加大政務公開化、透明化的力度,打造“陽光政府”,是提升政府信譽的有效途徑。從政府製定政策措施的抽象行政行為到實施行政管理的具體行政行為,都要誠實守信,依法辦事,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讓公眾了解政府機構的設置、權力的運行規則和方式等,參與政府政策的製定和實施。在國外,政務公開不僅是一項法律、一項製度,更是一項基本的原則和倫理。一些西方國家製定的《陽光下的政府法》、《信息公開法》等,對我們有一定的參考作用。要完善政府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建立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社會公示製度、聽證製度,完善專家谘詢製度、預告製和通報製。通過設立政府網站、建設“電子政府”等方式和途徑公開其政務運作過程。通過政務公開,還給群眾一個知情權,可以使政府行為有效地接受群眾監督,確保政府真正取信於民。
(5)依法行政製度。誠實信用原則本身隻是一種抽象的道德觀念、法律意識,行政法上實體的權利義務關係隻有通過行政程序才能具體化。誠信政府要真正保護行政主體與相對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就必須有相應的行政程序作為保障。首先,行政程序必須是誠實信用原則的法律化、具體化。隻有體現信任精神的行政程序,才能保護具體的信任關係。其次,要建立完備的行政程序製度,如告知製度、期間製度和回避製度等。另外,完備的行政程序要求各程序製度之間的銜接和協調,而不能脫節、交叉和矛盾,否則,程序上的真空和衝突就無法使誠信原則落到實處。就目前而言,“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雖然都規定了誠實信用原則,但誠信原則還不能作為一項法律原則適用於行政機關,隻能是在將來製定行政程序法典時將誠信原則和行政信賴保護原則作為基本原則規定在其中。”
(6)責任追究製度。政府誠信建設還取決於政府是否有健全的責任製度。建立責任政府,已成為當代世界各國發展民主政治的趨勢,也是建立政府信譽的重要途徑。要完善行政監察、行政問責、行政投訴製度,加強監察部門、社會、企業和社會公眾對行政機關和公務人員的監督力度,對失信嚴重、造成損失的公務員嚴肅處理。有必要建立包括道德責任、政治責任、訴訟責任和侵權賠償責任的政府信用責任體係,完善公務倫理立法,形成行政行為失信責任追究和懲罰機製。
二、政府信用的激勵機製
激勵首先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性,即通過一定的外在刺激或內在心理暗示,引導被激勵者的行為。從辯證法的觀點看,激勵就是約束,引導主體做什麼,也就是預防主體做什麼,對公務人員的守信行為的激勵,也就是為了預防他們的失信行為。改善行政人員的工作生活質量,合理化地提高公務人員的物質激勵水準可以起到保健因素的作用,使公務人員的個人價值及其社會地位得到應有的實現,提高其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激勵原則
建立激勵機製需要把握需求層次理論,實施激勵機製也應當遵循相關的激勵理論,如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美國行為科學家亞當斯的公平理論和維克托·弗魯姆的期望理論,這些理論是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是對實踐經驗的高度概括。對政府官員而言,要充分利用激勵理論,促使他們講信用,依法履行職責。
首先,要遵循雙因素理論。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認為,使用一個人應當考慮工作動機及保健、激勵兩個因素,也就是內因與外因兩個因素。造成員工不滿意的因素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環境產生的,主要包括公司政策、行政管理、工資報酬、工作條件、與上下級的關係、地位和安全等方麵的因素。這些因素即使改善了也不能使員工變得非常滿意,不能充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隻能消除員工的不滿。這類因素稱為“保健因素”。使員工感到非常滿意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績得到社會認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戰性、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工作所賦予的發展機會和責任等。這類因素的改善,或者說,這類因素的滿足,往往能激發員工的責任感、榮譽感和自信心,增進員工的滿意感,有助於充分、有效、持久地調動他們努力工作、積極上進。這類因素稱為“激勵因素”。赫茨伯格提出了三條建議:第一,就個體而言要不斷豐富工作內容,使工作更有興趣,更具挑戰性,從中獲取成就感;第二,就集體而言要增加個體的自主權,即讓員工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決策;第三,在管理上要改變人事管理的重心,將傳統的重合同、重製度的人事工作重心轉移到重工作設計、重激勵因素方麵來。
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公務員熱”持續升溫,表明薪金、福利、退休製度等因素使公務員的前景預期很高。為了保證公務員以及政府官員講信用、盡職盡責,必須重視兩個方麵的工作:一是要重視保健因素,努力滿足公務員的正當需求,防止公務員產生不良情緒;二是要通過不斷充實公務員的工作內容、擴大其工作範圍,激發其工作熱情,創造條件委以重任,使之經受新的挑戰,享受取得成就的喜悅。
其次,充分運用X-Y理論。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glasMcGregor)提出了有關人性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是基本上消極的X理論,另一種是基本上積極的Y理論。X理論以下麵四種假設為基礎:員工天生不喜歡工作,隻要有可能,他們就會逃避工作;由於員工不喜歡工作,因此必須采取強製措施或懲罰辦法,迫使他們實現組織的目標;員工隻要有可能就會逃避責任,他們傾向於安於現狀;大多數員工喜歡安逸,沒有雄心壯誌。Y理論則基於如下假設:員工視工作如休息、娛樂一般自然;如果員工對某項工作做出承諾,他們會進行自我指導和自我控製,以完成任務;每個人不僅能承擔任務,而且會積極主動地尋求承擔任務;絕大多數人都具有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這不僅僅是管理者才具有的才能。
在現行公務員體製下,對公務員的激勵機製設計不盡合理。很多基層的公務員感覺升遷無望,再加上負麵約束機製(淘汰機製)不健全,抱有“不求有功,隻求無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思想,結果不講信用,不正確履行自己職責的人大有人在。充分運用X-Y理論,關鍵在於設計有效的製度,最核心的是公務員考核升遷製度。長期以來,公務員隻升不降(除非觸犯法律或違反黨紀政紀),約束機製欠缺;公務員層級少,正常升遷需要很長時間(甚至一生升遷無望),為了獲得更高職位和權力,“跑官”、“要官”、“買官”等行為屢見不鮮。公務員管理體製要朝著“能上能下”的方向改革,凡是不講信用、不能履行或消極對待本職工作的,一律降職或免職;細化層級,使工作盡職的都可以得到正常的職位升遷和物質激勵,工作出色的得到更快的升遷,這樣,才可以盡量消除消極因素,激活積極因素。
再次,要遵循公平理論。美國行為科學家亞當斯的公平理論指出,員工的工作動機,不僅受其所得的絕對報酬的影響,而且受其相對報酬的影響。每個人會不自覺地把自己付出的勞動所得與他人付出的勞動所得相比較,也會把自己現在付出的勞動和所得的報酬與自己過去的勞動和報酬進行個人曆史的比較。當他發現自己的收支比例大於或等於他人的收支比例時,或現在的收支比大於或等於過去的收支比時,便會心情舒暢,努力工作。反之,就會產生不公平感,就會有怨氣。實施公務員的激勵機製需要體現公平理論的精神,提高公務員的行為與效益的對應性和可比性,使他們感覺投入有產出,成就有公正的評價和社會的認可。
最後,要遵循期望理論。維克托·弗魯姆是著名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他在《工作與激勵》一書中闡述了期望理論,該理論提出了一個激勵公式:激勵力=效價×期望值。效價指某項工作或一個目標對於滿足個人需要的價值。這個公式的含義是:當一個人對某個目標的效價很高,且他判斷出達到這個目標的可能性也很大時,那麼,這個目標對他的激勵作用較大。這一理論給公務員管理工作者組織實施激勵機製提供了有益的啟示:(1)應當注重實施多數公務員認為效價最大的激勵。(2)設置某一激勵目標時應盡可能加大其效價的綜合值。(3)盡可能擴大組織期望行為與非期望行為之間的效價差值。(4)適當控製期望概率和實際概率。
(二)激勵內容
激勵主要包括物質待遇、精神嘉獎、決策民主和輿論支持四個方麵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