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野人怪獸(2)(3 / 3)

在世界範圍內,也有類似的考察。早在100多年前,俄國就有人聲稱,他們看到過一種直立行走,渾身披著白毛,行為舉止類似人樣的動物。因為它們主要出現在西伯利亞以及喜馬拉雅山的雪原地區,因此人們稱之為“雪人”。關於雪人的傳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6年。1920年,蘇聯官方首次宣布已經掌握了“雪人”存在的確鑿證據。1986年,意大利著名登山家梅斯納在攀登喜馬拉雅山時,無意中遇到了雪人。他發現雪人有2米多高,它有濃密的頭發,腿稍短,胳膊很長而且很有力量。借著月光,他還發現,雪人的眼睛很小但很亮,牙齒很白,與黑黑的皮膚形成強烈的反差。在以後的12年裏,他專心追蹤和研究雪人,最後他認為,雪人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雪人隻不過是喜馬拉雅山的棕熊而已。

相反,英國動物學家克羅寧卻認為雪人是存在的,它是巨猿的後代。他認為巨猿出現於700萬年前,200~100萬年前在喜馬拉雅山地區達到空前的繁榮,以後慢慢進化成如今的雪人。1992年,法國科學考察團,配備紅外線錄像機、微型直升機、摩托車驅動滑翔機、麻醉槍等先進設備,對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境內高加索深山的巨型野人進行考察。這種巨型野人被定名為“阿爾瑪”,它用兩足行走,身高2米有餘,渾身布滿紅色長毛。其麵型介於巨猿和“尼安德塔爾人”之間,頭部轉動時,整個身軀也隨之轉動。它們成年體重在200千克左右,棲息在海拔3000~4000米的山上,多在夜間出來活動。

1993年8月,《湖北日報》報道,有7名美國科學家,使用高科技的夜透鏡和從空中用熱能探測儀追蹤發現,北美至少有214隻這類毛茸茸的野人在太平洋西北部的茂密森林裏出沒。1994年,3名歐洲研究人員說在巴基斯坦北部吉德拉爾山區看到“大毛人”的足跡。據目擊者介紹,這種動物蹲著,多毛,但臉上無毛。還有人看到它有一個大扁平的鼻子、突出的眉拱、後縮的前額和一個粗大的脖頸。如果他們所收集的大量敘述證明是事實的話,這將表明,目前在地球上有兩種人類共存,即智人和認為已經滅絕的“尼安德特人”的遠方堂兄弟。

所以,學術界對於野人是否存在,持兩種相反的觀點。讚成者認為野人可以直立行走,頭部的轉動靈活,身披長毛,頭發披肩,臉型與現代人相仿,眼小嘴寬牙白,不長犬齒,腳印長達40厘米。神農架野人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行動迅速而敏捷。而且,通過多種高科技手段測定和分析,發現毛發寬度、皮質細胞等都與已知動物不同,屬於高級靈長類動物。所以人們就認為野人有可能是古代巨猿的後代。如果事實如此,從類人猿到人類的進化史上缺少的那一環節就要被野人所取代。這在動物學和人類學上都是一個飛躍。

同樣,也有人反對野人的存在。一是認為至今沒有活捉到野人。它們的行蹤飄忽不定,而且行動迅速,很難跟蹤。找到的也隻是一些毛發、頭皮、骨頭和腳印,而這些不足以證明其所脫離的野人身體的真實情況。二是在考察手段上,基本上是從生態環境入手,尋找奇異動物蹤跡。所以,從發現到掌握它的生活規律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且受地理條件和氣候變化的影響,考察野人本身就是一項挑戰。所以,這些“野人”是直立古猿的後代,還是巨猿的後代,抑或是猩猩、熊等的後代,現在還很難作出一個肯定的結論。

對奇異動物的科學考察,不是狩獵活動,也不是一進山就能“撞見”野人的。所以,要揭開這千古之謎,還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去考察和研究。

阿爾瑪斯人在哪裏

“阿爾瑪斯”,是流傳自高加索到蒙古一帶的一類“野人”。在蒙古語中,它意指一種種屬在人與猿之間的奇特的動物,也可以直譯成“野人”。1907年到1911年,人類首次對它進行了科學考察。1914年,俄國聖彼得堡研究院的刊物上,第一次發表了關於“阿爾瑪斯”的考察文章。從那時起,對“阿爾瑪斯”的考察,陸陸續續地不斷開展。到1977年,人們已有數百個這類“野人”存在的證據。1981年蒙古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在一次講話中,就專門提到了“阿爾瑪斯”。

對“阿爾瑪斯”的科學研究始於20世紀初,但是有關它的故事傳說,卻可以追溯到遙遠的過去。

薩滿教是廣泛流行於原始社會許多民族中的一種原始宗教,如今主要分布在亞洲和歐洲的北部。和佛教信奉在名山大川、莽莽高原上存在神靈一樣,在薩滿教流行的蒙古西北部,“阿爾瑪斯”往往也被當做神來看待,人們用捕獲的野生動物和樹根等作為祭品來供奉他。在薩滿教的神話傳說中,“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