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野人怪獸(3)(3 / 3)

1887年,英國軍醫、法學博士兼林奈學會會員瓦德爾少校,在錫金5000米高的雪地上,看到一些像人腳印的巨大腳印,當地挑夫告訴他,那是“雪人”的足跡,瓦德爾在他所著的《喜馬拉雅群山之間》一書中也寫到了當地人講的“雪人”,但他聲明自己並沒見過。從此“雪人”這個名字便更廣泛地傳播開來。

有關“雪人”的傳聞由來已久,最早的文字記載可能要數清朝人紀昀所撰的《灤際消夏錄》了。其一雲:“方桂,烏魯木齊流入之也,嚐牧馬深山,一馬忽逸去。攝跡往覓,隔嶺聞嘶聲甚急。循聲至一絕穀,見數物,似人似獸,周身鱗皮斑駁如古鬆,發蓬蓬如羽荷。目睛突出,色純白,獲嵌二雞卵,共按馬生齧其肉。”

20世紀50年代,由於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成功,雪人的傳聞迅速傳到了世界各地,世界上很快形成了一股“雪人熱”。很多國家紛紛派遣探險隊進入喜馬拉雅山人跡罕至的雪嶺冰峰進行考察。在中國國家體委組織的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活動中,就曾有調查“雪人”的項目。

1951年11月8日,英國登山隊隊長錫普頓和華德從聖母峰勘察歸來,在探測萬比冰川的西南坡時,發現了一串像人腳印的巨大腳印。錫普頓拍下了幾張清晰的腳印照片。腳印長31·3厘米,寬18·8厘米,拇趾很大而且向外翻開,表示留下腳印的是一個約有2·2米高的靠兩足直立行走的動物,而且動作很靈活,第二趾瘦長,其餘足趾則較短,後部還連在一起,大足趾和其餘足趾看起來是分開的。錫普頓深信,在喜馬拉雅山“有一種像猿的巨大生物存在,這種生物是科學界還未能確定的,至少不在已知的中亞洲地區動物之列”。

錫普頓說,熊的足跡沒有這麼大,如果說是因雪融化而擴展了,則不可能這麼清晰。他說:“真正使我毛骨悚然的是,在那裏,我們不得不跳過冰隙。你能清楚地看到,冰隙裏有這個生物腳趾踏過的痕跡。”

1948年,挪威一位名叫簡·弗羅斯特斯的探鈾礦者聲稱,在錫金的澤莫·加普附近,他遇見了兩個雪人,其中一個向他發起進攻並嚴重地打傷了他的肩胛。

20世紀50年代,在尼泊爾發現了雪人的皮膚碎片,1個食指關節和1個木乃伊狀的拇指。經動物學家和人類學家鑒定,它們幾乎和人的一樣。在某些方麵類似尼安德特人(更新世晚期、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一種古人)。

1952年,意大利人湯布茲聲稱,他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卡布爾山麓看到一隻“耶提”(“雪人”的藏語音)在300米之外匆匆走過,隨即消失在雜亂的冰堆一麵。湯布茲寫道:“耶提外形像人,周身長滿了暗色的長毛,健步如飛……”

1954年從英國到喜馬拉雅山尋找“雪人”的考察隊在尼泊爾的一座喇嘛廟裏發現這裏保存著兩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的“雪人”頭皮。皮上長滿了夾雜著褐色的紅色長毛。頭皮曾被送往巴黎、倫敦、芝加哥的博物館請專家鑒定。結果證實“雪人頭皮”是用羚羊頭皮偽造的。但英國著名的研究靈長類的專家奧斯曼·希爾不同意它是偽造的,他認為這塊頭皮的毛雖與羚羊毛有相似之處,但帶有猿的特征,他將這些毛的色素與羚羊的相比較,發現它們之間的排列方式並不相同。

此外,頭皮上的寄生蟲也與羚羊的不同。這樣一來,這兩張頭皮的真偽又成了一個有爭議的懸案了。

1957年,在尼泊爾旅遊的美國得克薩斯石油工人托馬斯·斯利克遭到“雪人”追蹤。尼泊爾鄉民告訴他,4年來這裏遭“雪人”襲擊的人不下5個。

1958年,美國一登山隊員在喜馬拉雅山尼泊爾境內的一條山河旁,看到一個披頭散發的“雪人”在吃青蛙。

1956年,中國科學院等單位曾派出專業人員對“雪人”進行專題調查。

在海拔6000米的雪地上又發現了“雪人”的腳印,大小與登山鞋印相近。5月20日晚,隊員尚玉昌正在營帳裏寫日記,突然聽到山穀裏兩聲槍響,隻見藏族翻譯氣喘籲籲地跑來,大喊:“雪人!雪人!”原來一個“雪人”正從山穀下往山頂走去,它的全身長滿了毛。

翻譯緊放兩槍,但因天黑而未打中,“雪人”逃走了。這之前,絨布寺一喇嘛看到了“雪人”,他描述雪人的特征為:全身長毛,身體比人大,直立行走。

1959年6月24日,在卡瑪河穀中遊的莎雞塘。一個住在中國境內的尼泊爾邊民報告說:他的一頭犛牛被“雪人”咬斷喉嚨死去,“雪人”吸盡了犛牛的血。由中科院有關人員和北京大學生物學係教師參加的考察隊趕到現場,他們在死牛附近找到一根棕色的毛,長15·61厘米。帶回北京鑒定後,認為與犛牛、猩猩、棕熊、恒河猴的毛發在結構上均不同,但是當時也無法證明它就是“雪人”的毛發。但無論怎樣說,這是一個十分珍貴的有關“雪人”的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