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整合的最終目的是避免社會陷入混亂和無序狀況,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核心是妥善處理與協調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為了確保社會整合的穩定、良性運行,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必須製定一整套實現社會整合的有效途徑與方式。製定這種途徑與方式,首先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經濟發展原則、效率與公平並重原則、民主平等原則、融合包容原則、穩定有序原則等。
一、經濟發展原則
所謂經濟發展原則,就是執政黨在發揮社會整合功能的過程中,要充分注重生產力的發展、財富的增加、社會的繁榮,為實現社會的秩序和公正提供物質基礎和保障。這是執政黨實現社會整合功能的首要原則。
首先,利益資源的不足是產生利益矛盾的重要因素。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利益矛盾和衝突,實質上是因人的利益無法全麵實現以及利益對象不足引起的矛盾和衝突。要解決這一矛盾和衝突,根本問題是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全社會利益對象的有效供給水平。”《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指出:“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其實質內容就是利益矛盾。在當前的社會轉型期,人民內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之所以存在大量的具體的利益矛盾和利益衝突,如區域之間、行業之間、工農之間、城鄉之間以及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利益矛盾,除了其他方麵的因素之外,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生產力不發達,經濟發展落後,利益對象相對稀缺而遠遠不能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普遍需求。而且,由於社會生產力落後,國家財力有限,調節二次分配往往捉襟見肘,加快扶貧致富的步伐、加快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也勢必會力不從心。這是我國人民內部利益矛盾產生的重要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社會經濟實力,才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解決人民內部利益矛盾的有效渠道和重要方式。凡是促進和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利益環節和機製,都是應當提倡的;凡是妨礙和影響生產力發展的利益環節和矛盾,都是應當革除的。隻有經濟發展了,物質財富增加了,才能使社會成員不斷受益;隻有經濟發展了,才能推動後進地區追趕先進地區,才能促進後富群眾追趕先富群眾,逐漸使經濟發展趨於平衡;隻有經濟發展了,國家才有足夠的能力進行利益補償和利益調節。
這裏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說經濟不發達,解決人民內部利益矛盾就無能為力,或者說必須等到經濟發展了才去解決,而是“從根本上說,手頭東西多了,我們在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時就立於主動地位”。也就是說,社會財富增加了,物質基礎豐富了,解決各種人民內部矛盾和實際問題的回旋餘地就地大,如就業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交通問題、教育問題、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城鄉發展不平衡、階層發展不平衡等,許多利益矛盾解決起來就可以得心應手。
其次,經濟的增長為執政黨的利益整合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發展水平和財富的多少,決定著社會的整體福利水平,是實現社會公正和社會秩序的前提條件。人們所追求的各種利益的實現程度和範圍是與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一致的,較高的生產力水平能夠滿足人們較多的利益需求;在較低的生產力狀況下,隻能是普遍的貧窮,根本談不上物質的豐富和利益的滿足。在西方近代社會的利益協調模式中,增加利益對象的有效供給是實現利益協調的根本所在,鼓勵發展,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是近代以來西方社會利益協調模式的根本價值取向。然而,“中國傳統社會認為,利益的矛盾和衝突實質上源於人的私欲,要實現利益協調,就是要控製人的私欲,要反對唯利是圖”。即在中國傳統社會的利益協調模式中,要反對人對利益的追求,用精神的力量來抑製人對物質的需求和動力。“曆史地看,儒學強調道義原則,反對唯利是圖,對於調解利益衝突,維護社會穩定,發揮過積極作用;但它對功利意識的過度壓抑,則往往削弱了人們追求正當利益的動因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活力。”中西方利益協調模式的這種曆史差異,使得近代以來西方社會獲得了快速發展的動力,而中國卻遠遠落在後麵,造成了被動挨打的局麵。
從曆史和現實來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其貧富差距較小,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和地區,其貧富差距較大。就一個國家來說,在社會轉型初期生產力相對落後的一段時間內,往往是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的時期,而到了社會轉型後期,生產力有了發展,加上利益分配製度越發完善,貧富差距就會逐步縮小。政黨社會整合能力與水平從根本上說受製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取決於發展的協調性。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為執政黨的利益整合和社會整合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必須抓住一切機遇加快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有效整合,促進社會全麵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證人民共享改革發展和社會整合的成果。緊緊把握這一點,就從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把握了執政黨利益整合和社會整合的精神實質,就能使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不斷夯實,政治權威進一步確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有了顯著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大大改善。執政黨發揮利益整合功能的方式與途徑不一而足,但首要的一點就是要加快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使社會財富不斷豐富,進一步做大“蛋糕”,為執政黨實現社會整合功能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總而言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物質財富的增加、社會經濟的繁榮會直接提高社會的整體福利水平,也有利於執政黨發揮社會整合功能和實現社會公正與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