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執政黨實現社會整合功能的基本原則(3 / 3)

從本質上講,政黨代表的總是社會中一部分社會成員而不是全體社會成員,然而,作為執政黨,由於它所掌握權力的公共性,其意識形態不能隻是代表“部分”,而應該具有盡可能大的包容性。執政黨同在野黨或反對黨不同,它要盡可能地代表、綜合社會各個階層、不同群體的利益、願望和要求,這樣才能動員、聚合起社會上最廣泛的力量,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麵發展。這就要求執政黨的意識形態具有較大的兼容性和融合性。再者,一個政黨上台執政以後,該黨的意識形態往往會成為主流意識形態。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執政黨的意識形態並不是社會的意識形態,這裏就產生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即執政黨怎樣處理自身的意識形態與社會的意識形態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執政黨的意識形態怎樣在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中發揮導向作用。而這種導向作用的發揮並不能僅僅憑借國家政權的力量來實現對思想上觀念上的強力整合,這種強壓於人思想的做法是無濟於事的,甚至是適得其反的。在社會利益多元所帶來的價值觀念多元的社會裏,要提高執政黨意識形態在價值整合和社會整合中的導向作用,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就是要使執政黨的意識形態具有吸引力和包容性。

“強調包容性,不是淡化意識形態,更不是放棄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不能丟,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是因為它集中了人類先進思想的精華。從這個角度講,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這種包容性,才使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強調包容性,不能簡單理解為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思想、思潮來者不拒,更不意味著把黨的意識形態變成一個內容上無所不包、相互矛盾的大雜燴。意識形態的包容性,恰恰意味著在堅持自己主心骨的同時具有開放性。”馬克思主義本身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其理論中體現的一係列基本價值,都是同人類基本價值共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之處,不在於它摒棄人類共有價值而另立一套價值,而在於它建立在人類共有價值基礎之上,對這些基本價值進行了提煉、綜合、補充,使之進一步科學化、係統化,更能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馬克思主義的三大來源(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都是資產階級學者的研究成果。在馬克思浩如煙海的著述中,馬克思自己也認為,真正屬於他特有的貢獻的主要是三條: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曆史階段相聯係;階級鬥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我們主張擴大黨的意識形態的包容性。實際上,確切地說,這個‘擴大’,應該叫做‘恢複’,因為這種包容性本身就是存在的。”

在當前中國的社會轉型時期,各種利益、願望和要求充分表達的情況下,政治的穩定與社會的和諧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社會政治文化與主流意識形態對這些變革和要求的兼收並蓄程度。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利益關係的不斷調整以及利益主體的多樣化,我國社會的物質利益、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和就業方式日益多元化,必然給人們的文化生活、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帶來多樣性。多樣化的民眾意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衝擊和影響,從而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包容性、適應性與導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需要更加重視意識形態的建設,不斷以新的理論充實意識形態的內容,擴大其包容性,增強其內涵的底蘊,以融合其他思想體係的文明價值,為社會整合提供思想文化的支持和幫助。這種融合包容的政治文化體係,不僅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合理的外來文化,而且還能適時地吸納新興階層和群體的新的政治信念體係。可見,融合包容原則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在社會轉型期發揮社會整合功能必須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

五、穩定有序原則

執政黨在發揮社會整合功能時必須遵循穩定有序的原則,即在社會整合中必須穩步推進,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和循序漸進地展開,而不可操之過急。當前,我國社會轉型加速推進,使社會結構分化和利益分化的速度也隨之加快,大量新的社會結構要素分化出來。社會分工的明細化和分工範圍的擴大意味著做成一件事往往需要很多人的協作和配合,意味著一個人要與不計其數的人發生利益關係,這不但增加了個人之間利益對立和矛盾的可能性,而且增加了群體之間利益的摩擦與衝突,打破了原來相對均衡的利益結構模式和狀態,造成了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帶來了因社會上存在大量利益衝突與摩擦而對政治秩序和社會穩定的潛在威脅。這種潛在威脅,有可能成為社會動蕩不安的直接導火線,廣大民眾的既得利益也將因此而受到損害。為了把“衝突”保持在“秩序”的範圍以內,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必須要對“衝突”進行“有序”的整合。

執政黨發揮社會整合功能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社會階層和群體的利益可能會有所增加,而另一些社會階層的利益將會受到影響和消減,社會不同階層和群體之間的衝突和摩擦有時會尖銳和強烈,正因為這樣,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決不能采取暴風驟雨式或一刀切方式來達到社會整合的目的,而要分析不同階層和群體之間衝突和摩擦形成的根源之所在,然後對症下藥,對不同的階層和群體要有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有針對性地實施其社會整合功能,要在理順各方利益關係中總結經驗教訓,並最終形成與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利益整合新手段新模式,以此確保我國的政治穩定與社會有序。沒有穩定就沒有一切,穩定是壓倒一切的大局。正如鄧小平同誌多次強調:“沒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就不能安下心來搞建設。過去二十多年的經驗證明了這一點。”總之,中國共產黨在發揮社會整合功能時,隻有堅持穩定有序原則,才能化解各種矛盾和衝突,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利益協調與利益平衡穩步前進、有序推進,取得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