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改進黨的作風和形象(1 / 3)

增強黨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江澤民曾經指出:“黨的作風問題,也是黨的形象問題,作風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切不可小看作風問題。”增強黨的公信力和凝聚力,一是要堅定不移地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二是要轉變工作作風,避免形式主義和表麵文章。

一、加強反腐倡廉,防止以權謀私喪失民心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鍾長鳴。”腐敗的“高發”態勢容易敗壞黨的作風和形象,影響黨群、幹群關係。因此,當前迫切需要大力加強黨的反腐倡廉建設,防止以權謀私喪失民心。

(一)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目前,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既給黨注入巨大活力,也使黨麵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課題新考驗。黨的性質宗旨、黨群關係、社會穩定發展以及曆史經驗教訓,決定了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反腐倡廉建設格外重要和緊迫。

首先,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是水火不相容的。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但是,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出現了一些黨員幹部掌握一定權力但利用這種權力進行“權錢交易”謀取私利,這同黨的性質和宗旨是背道而馳的。作為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必須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加大反腐敗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如果不反腐倡廉,社會利益就得不到公平分配,人民群眾應得的經濟利益就無法合理實現;如果不反腐倡廉,憲法規定的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就會受到侵犯;如果不反腐倡廉,就不能建立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和思想道德,在全社會就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風貌,也不能實現全社會的有序與和諧。總之,中國共產黨的性質與宗旨與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是格格不入的。

其次,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必將疏遠、破壞黨群關係。中國共產黨對腐敗現象堅持不懈地進行懲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近年來,腐敗現象仍呈滋生蔓延的勢頭。隨著反腐敗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腐化墮落分子紛紛落馬。“腐敗現象呈現出幹部級別越來越高、貪汙受賄數額越來越大、手段越來越隱蔽,涉及領域越來越寬廣、斂財速度越來越快,冒險膽子越來越大、大案要案窩案竄案增多的態勢。”由此可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拒腐防變,已是密切黨群關係、樹立黨的良好形象的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以後,黨內確有一些人逐漸不思進取、好逸惡勞,不願意艱苦奮鬥,貪圖享樂的思想滋長起來了。他們把黨和人民賦予的職權,把自己的地位、影響和條件沒有拿來為黨、為人民更好地工作,而是用來為自己撈取不合理的甚至非法的私利,有的甚至把這些東西看成誰也碰不得、動不得的私有財產,想方設法地去維護和擴大這種既得利益。這是十分危險的。古今中外的曆史說明,執政黨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極力攫取本階級、本集團和執政官員個人的私利,形成一個欺壓人民、侵害人民利益的既得利益集團,其結果,必將遭到人民群眾的反對和拋棄。可見,腐敗現象損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導致人民群眾不滿情緒滋生,直接破壞黨的形象,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

再次,腐敗問題對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腐敗的實質是對權力的濫用,為個人或小集團謀取私利。”因此,它會破壞黨和政府管理秩序和行使權力的公正原則,激化社會矛盾,毒化社會風氣,導致公眾對黨和政府的不信任,影響社會的穩定。我們看到,轉型期的腐敗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引起軒然大波,成為民怨鼎沸、政局動蕩的禍根之一。腐敗還會幹擾黨和政府的經濟政策,導致公共決策失誤,投資扭曲,生產成本非正常上升,經濟秩序紊亂,巨大資源浪費,經濟效益下降,人民負擔加重,從而極大地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目前正處於腐敗易發、高發的社會轉型期,腐敗問題是在群眾中反響很大的問題,處理不好,就會疏遠甚至瓦解黨與群眾的密切聯係,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從而削弱黨的公信力和凝聚力。“中國共產黨是任何敵人都壓不倒、摧不垮的,但如果腐敗得不到有效遏製,黨就會喪失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失去群眾的執政黨就會像神話中離開大地的安泰一樣無力和無助。”在這樣的問題上,我們一定要頭腦清醒,居安思危,決不能麻木不仁。

最後,反腐倡廉建設是我們黨深刻總結執政黨建設曆史經驗教訓得出的必然結論。過去,我們黨的建設呈“四位一體”的格局,即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製度建設,而今從“四位一體”建設向“五位一體”建設轉化,即在原有四大建設的基礎上專門增加和突出了“反腐倡廉建設”這一項。腐敗如寄生在各個政治共同體內的一種“病毒”,總是千方百計地來尋找其適應的環境。一個政黨由於長期執政而發生腐敗,蛻化變質,產生脫離群眾的傾向,滋生既得利益,失去生機與活力,甚至麵臨大選落敗而被在野黨(或反對黨)替代的命運,這確實是一種在曆史上反複出現的帶有規律性的現象。無論是發達國家也好,還是發展中國家也好,總會不時地受到腐敗“病毒”的侵蝕,從而引起人們的憂慮和關注。盡管由於各國政治製度的不同,反腐敗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會有所不同,但是腐敗現象所造成的結果卻是相同的。這就是導致人們對政治體係喪失信心,使執政黨失去執政的合法性,從而引起秩序性和製度性的不穩定,甚至會招致嚴重的危機。正是因為這一點,所有執政黨都會主動或被動地向腐敗開戰。

(二)當前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對策思考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方針,全麵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建設,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具體來說,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麵著手:一是以教孕廉,從教育上加強自律;二是厚俸養廉,從經濟上減少貪

念;三是以法保廉,從法製上鉗製貪腐行為等。

第一,以教孕廉,從教育上加強自律。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價值取向、利益追求、生活方式、就業方式逐漸多元化。與此相關的是,原有的一些道德規範逐漸對人們失去教化和製約作用,但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的道德規範尚未建立和完善起來。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一些人的是非觀念模糊和道德失範。社會上滋長起來的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的傾向,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影響,以及由此誘發出來的種種消極醜惡現象,給黨員隊伍帶來了不良影響,使有些黨員個人主義思想膨脹,對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喪失了抵製能力。有些黨員理想信念淡薄。有些黨員忘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權謀私,假公濟私,貪汙受賄,腐化墮落。“黨內存在的一些消極腐敗現象之所以屢禁不止,有的情況還日趨嚴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相當一些地方和單位的黨組織和領導者治黨不嚴,對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疏於教育、疏於管理、疏於監督。”抓好對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意識支配的,一切腐敗現象的發生,都是當事人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出了問題的結果”。在同樣的環境中,在同樣的條件下,在同樣的製度約束下,掌握同樣權力的人,有些人墮落腐化了,有些人卻保持了廉潔的作風,這不能不說與人的思想因素有關。

思想教育是基礎,是反對腐敗現象、防止腐敗行為產生的第一道防線。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廣大黨員幹部時刻麵臨著腐蝕與反腐蝕的考驗。對絕大多數黨員和幹部要主要立足於教育,著眼於防範。要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提高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牢固構築拒腐防變的思想堤防。首先,要教育黨員和幹部牢固確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各級黨組織、各個領導機關要高度重視對幹部、黨員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進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教育,進行黨的優良傳統教育,進行正確對待權力、正確使用權力的教育。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既是民主執政的本質要求,也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黨隻有一心為公,立黨才能立得牢;隻有一心為民,執政才能執得好。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黨員和領導幹部帶頭執行黨的現行各項政策。其次,要加強對國家工作人員的廉政教育培訓與遵紀守法培訓。各級黨校、各級行政學院、幹部學院和其他幹部培訓機構,要把廉潔從政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作為各級領導幹部的必修課程。對於新任領導幹部和新錄用的國家工作人員,要進行任職和上崗前的廉政培訓,建立廉政培訓和遵紀守法檔案。教育黨員和幹部要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把解放思想與遵守黨紀統一起來,把開拓創新與遵紀守法統一起來。再次,教育黨員幹部的方式要增強針對性。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知識結構的黨員和幹部,進行不同內容的教育,切忌一刀切和千篇一律。“要增加黨員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滲透力,借助現代化的多種傳播媒介,以形象化的活動為載體,寓知識、趣味、娛樂於一體,把教育內容的思想性與形式的生動性結合起來。采用民主討論、積極探索的方式,允許不同見解、不同觀點各抒己見,相互碰撞。”要緊密聯係工作實際和個人思想實際,提高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黨員和幹部在拒腐防變上下功夫,在學以致用上下功夫。

第二,厚俸養廉,從經濟上減少貪念。部分機關工作人員不能維持較好的生活標準,是目前我國產生貪汙受賄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個收入較低的公務員會以輔助收入為理由來辯護其貪汙行為。同時,如果公務員的收入太低,就難以抵製誘惑而貪汙受賄。全國政協委員孫繼業表示,自從1993年公務員工資製度改革後,國家在統一製定工資標準的同時,開始建立了地區津貼製度。但從實踐情況來看,因缺乏全國統一的規範指導意見,各地、各部門之間在津貼、獎金、福利等方麵存在著一定的混亂現象。在全國諸多行業的職工平均工資中,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排名處於中下位次。另外,司法機關、紀檢監察等機關經費緊缺,已影響到反腐敗鬥爭的正常進行。改善物質待遇,保證必要的辦案經費也成為一個相當迫切、必須下決心解決的問題。

厚俸養廉是當代資本主義國家保證為政清廉的一項措施。這些國家的官員很少貪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政府給予官員很高的待遇。具體辦法為:保證從政人員有優厚的工資,如美國《聯邦薪水法》規定,聯邦雇員的工資要同私營部門人員的工資相當。《日本國家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若不是因法律和人事院規則的事由,不得強行降職和免職。公務員在房屋、醫療、假期等方麵,也較私人機構雇員有更好的福利待遇。工資和福利待遇的提高和改善,使公務員生活上有很好的保障。衣食足而後知廉恥,從而減少貪念。待遇優厚成為促使公務員自我約束、忠於職守的物質基礎,使其一般不敢輕易涉貪而冒丟失職位喪失優厚報酬的危險。新加坡是舉世公認的成功地將腐敗抑製在最低限度的國家和地區之一,新加坡近年來一直位列亞洲地區廉潔政府排行榜一、二位。在一黨獨大的體製下,反腐敗就基本上變成了一個執政黨自我清理的過程。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推行“高薪養廉”政策,實行高額公積金製度。新加坡法律規定,凡犯有貪汙、受賄等違法行為者,一律全部撤銷其公積金,這樣就使公務員不敢輕易違法亂紀。1985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議會解釋關於提高內閣部長工資時說,支付給政府領導人最高的工資,是建立廉潔政府的保證,若他們收入太低,就難以抵製誘惑而貪汙受賄。因此,政府機構中的官員對貪汙賄賂有比較一致的認識:我的工作很好,收入較高,生活很好,我不敢貪,不想貪,也沒必要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