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裏奇對教職員們的控告怒不可遏,總統剛一離開,就把他們統統關了起來。
此時,西點陷入一片混亂。西爾韋納斯·塞耶少校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來到了西點。
西爾韋納斯·塞耶於1807年9月考入西點,1808年8月畢業,以後在西點任職近兩年。作為西點的知情人士,他對西點的情況有全麵的了解,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此外,他還親自參加了1812年到1815年的第二次英美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美國人敗退了,英國人殘酷地洗劫了漢普頓市,殺戮奸淫,無惡不作。可以明顯地看出,英國部隊都是訓練有素的水兵和步兵,而美軍由於無知、魯莽、鬆懈造成了慘重的傷亡。痛定思痛,塞耶認真思索了有關戰爭和軍隊教育的問題,他將許多作戰經驗與拿破侖的戰爭理論進行對比,權衡優劣潛心研究。塞耶越來越明確地認識到:美國現行的軍事訓練方法存在著太多的缺陷,正規嚴格的軍事訓練和教育對奪取戰爭勝利有極端的重要性,紀律、堅定、忠於職守是軍人的必備條件。
塞耶感到,中世紀以來,歐洲列強紛爭,戰火不斷,英、法、俄、普魯士等產生一大批著名的軍事家;歐洲肯定也有某種製度某種教育體製遠不同於美國漫無目的的教育方針。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隻有親臨歐洲戰場,通過實地調查法國的軍事教育,才能找到振興美國軍隊的辦法。
此時,爆發了第二次英美戰爭,人數不多的西點畢業生在戰爭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戰功,16名西點畢業生得到提升。西點的問題,軍事院校教育問題,也引起了最高當局的關注。麥迪遜總統說:“西點軍校必須擴大,以便為我們的軍隊提供足夠的訓練有素的職業軍官。”並決定由西點派兩名軍官去歐洲,重點是法國,考核軍事教育等情況。
就這樣,塞耶和另外一名軍官麥克裏有幸赴任——西點軍校由此開始了塞耶時代。
剛剛接手西點的時候,塞耶對軍校形勢感到無比震驚。他發現學員們酗酒、賭博,吊兒郎當地混日子,許多人還負債累累。
塞耶到任的當天晚上,帕特裏奇不辭而別。這一切並沒有難倒塞耶。到校後的第一天,他立即釋放了被關起來的工作人員,並和他們共同擬訂計劃,大張旗鼓地開始了對西點的整頓。就在整頓工作順利進行時,帕特裏奇回來了。
他要利用在學員中的影響和塞耶較量一番!
帕特裏奇徑直走進塞耶的辦公室。
“這裏是我的位置,”他傲慢地說,“請你出去!”
“不,”塞耶毫不讓步。
於是,帕特裏奇走到閱兵場,向等在那裏瞧熱鬧的學員們大聲宣布:“西點的負責人是我。”學員樂不可支地大叫起來。他們歡呼,跳躍,希望過去那種無拘無束的好日子再回來!
塞耶暗下決心,一定要平息這場騷亂,把整頓繼續下去。他冷靜地想了想,便坐下來,給陸軍部長發出一封信,報告了閱兵場上發生的事情,然後動身前往紐約待命。
陸軍部長接到信後迅速采取了措施。惹是生非的帕特裏奇以叛亂、瀆職、藐視指揮官和不服從命令等罪名受到軍事審判。他的“革命”僅僅維持了10天。
塞耶接管西點軍校之初,學員們的水平參差不齊。申請入學的人隻要會“讀、寫、算”,即可通過考試,而這也就相當於1820年美國普通男孩的知識水平。在人們看來,那時的西點充其量也就是一所中學,因此,西點當時不采用四年製教育,學員們同在一年級上課,軍隊何時需要尉官,學員們就何時畢業並走馬上任。
塞耶決心改變這種狀況,他認為:重整西點,一定要先從紀律入手。他製定了一係列詳細的規章製度。他規定:西點軍校隻招收高中畢業生,這些人必須遵守紀律、堅定果敢並忠於職守;學員不得結婚,在校期間不準看小說,甚至連看報也必須經過特許。塞耶將學員分成不同的年級,根據不同的水平分別授課,並開始試行沒有監督的考試製度,學員們在考試中自覺遵守考場製度,不偷看,不交談,違反規定的被開除學籍。
塞耶的教學和管理思想構成的“塞耶體係”,為西點和其他軍事院校所繼承、發展。
簡言之,“塞耶體係”就是斯巴達模式和雅典模式的有機結合。“斯巴達模式”是指崇尚高尚的戰士理想,即嚴肅簡樸、恪守紀律、戰友情誼、獻身國家、創造英雄業績和熱愛珍惜榮譽;所謂“雅典模式”,就是指特別強調文化和藝術,即把知識看作是一種品德,培養與時代結合最為緊密的高知識結構,建立良好的學校氛圍和文化環境。所有這一切,都通過學員的學校生活和學習體現出來,“塞耶體係”不能簡單看成是塞耶一個人的創舉,他在其中隻是發揮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其後的一些軍校領導不斷充實、完善這一體係,其中丹尼斯·哈特·馬漢、彼得·史密斯·米基和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都在聞名於世的“塞耶體係”上書寫了光輝的篇章。正如1972年獲得塞耶獎的比利·格雷厄姆所說的“衷心希望西點軍校的學員永遠用塞耶精神鞭策自己,直到塞耶的道德和精神的光輝普照全世界”。
塞耶的主要目標是將西點軍校辦成美國名牌的國立大學。他一到西點就對每個學員進行全麵考核,一些紈絝子弟個個如履薄冰。他以法國技術學院、特別是以巴黎理工學校為模式,對軍校進行了全麵改革,主張教學班盡量劃小,使每個學員都能在教師麵前背誦當天的課程。他要求學員每天背誦的目的,不僅僅在於養成學員刻苦學習、嚴謹認真的態度,而且有利於領導了解實際情況,同時在全班形成良好的競爭局麵。在一係列的改革中,塞耶使學員的全部生活安排逐步實現製度化,堅持要求軍人有良好的儀表,每周必須去教堂做禮拜,還對說謊、偷竊以及其他不規矩或不道德的行為頒布了嚴格的懲處細則。
1898年,西點軍校明確了“責任、榮譽、國家”的校訓,並刻在其校徽上,充分體現了軍校對堅強意誌、道德成長和性格培養方麵的重視,這也是塞耶體係的一貫思想。
塞耶體係還可以從他的領導作風中充分體現出來,他把一個指揮官的嚴厲領導和控製同對部下每個成員父母般的關懷結合起來。他作風深入,以至於在學校各處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堅持每天與各部門接觸,接收教授、教官、戰術軍官和行政管理人員的報告;但是在次要問題上,他絕不幹預部下的職責。每名新入校的學員都要親自向他報到,學員的任何請求都必須得到他的批準;從開學到畢業,他時刻觀察著每名學員的各個方麵。塞耶嚴格管理,不徇私情,不畏權貴,不管學員的社會背景如何,對他們都一律平等對待。做到這一點在當時是十分不易的,因為在那個時代,許多學員來自地位顯赫的名門望族,美國人的民主、平等觀念尚未深入人心。1818年,塞耶親自寫信給當時美國要人之一的托馬斯·平尼克將軍,通知他:由於將軍的兒子沒有按時返校,軍校已決定令其退學。平尼克將軍解釋道:由於天氣不好,是他執意把兒子留下的。塞耶的直接上級已答應作為例外處理,但是塞耶不從,他明白迎合權勢絕對辦不好學校。小平尼克被開除了,學員們說:“西點偏袒偏愛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西點變成了一個公正平等的軍校。”此外,塞耶還規定學員不得接受外界任何經濟援助,不管家境情況如何,每個學員都隻能靠自己微薄的薪金生活。此舉的目的,就是為了造就一種民主、互助、平等的院校環境。
塞耶強調用嚴格的製度、條令來管理軍校,有些規定近乎無情或過分。如他規定了對學員的六項懲處:一是剝奪休息,額外任務,懲戒、拘留、禁閉於學生宿舍或帳篷內;二是禁閉於有光的牢房、禁閉於黑牢房;三是公開開除;四是一旦校長發現在學員中有明顯聯合反抗當局或不服從指揮的行為,校長有權促使法官作出開除的判決;五是如果發現破壞規章製度的行為,但不知是否他所為,校長可以責成軍校調查院進行調查;六是不論任何情況,學員在熄燈號後和起床號前的時間裏,離開自己的宿舍不得超過半小時,如果有任何不道德行為,或隨便去限製學員去的任何娛樂場所,均以違犯軍事管製法而論,並開除出校。為了實施嚴格的管理,塞耶還建立了西點特有的調查院。
塞耶的改革大大改變了西點軍校的麵貌,使它逐步走上正軌,並開始嶄露頭角。
美國各地的年輕人紛紛慕名而來,執意要在塞耶手下學習。
立即行動,絕不拖延
西點認為,做事拖延的軍人不是一個好軍人,做事拖延的員工不是一個好員工。拖延的惡習將會一點點腐蝕掉原本渴望成功的熱情、進取心以及責任感,而解決拖延的唯一良方就是立即行動起來。
美孚石油的約翰·丹尼斯曾經說過:“決不拖延,我們就可以輕鬆愉快地生活和娛樂。避免拖延的唯一方法就是隨時開始行動,而隨時開始行動,首先必須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必須記住的是:沒有什麼人會為我們承擔拖延的損失,拖延的後果隻有我們自己承擔。如此一來,我們就可能在一個龐大的公司裏,創造出每一個員工都不拖延哪怕半秒鍾的奇跡。”
在西點的教學案例中,有這樣一個經常被引用的例子: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一直夢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到大學去任教,所以,她十分珍惜一分一秒的時間,刻苦自學,提升自己的學識與能力。年幼的兒子總是看見母親忙碌的身影,他不理解母親為什麼要這麼做。但是母親常對兒子說:“上天給你的生命不過是許多分鍾,而且是有限的。從你出生的那一天開始,你就隻有這麼多分鍾的生活,並且無時無刻不在減少。因此,你必須好好利用每一分鍾。”母親的話影響著兒子的人生觀,於是,兒子也開始時刻提醒自己要把握每一分鍾。最終,母親通過自己無數個一分鍾的努力,成為鮑靈格林大學的婚姻家庭係的副教授,而兒子則成為世界著名的花樣滑冰運動員,並且在1981至1984年連續4次獲得世界冠軍,他的名字叫科特·漢密爾辛頁。
還有一個故事也能說明上麵的道理。從前,有兩個年輕人一起跟著一個木匠學徒,白天的工作十分繁重,到了晚上,一個學徒要學習,另一個就糾纏他,要他拋開書本,和自己一起出去玩樂,但第一個學徒拒絕了這種要求。他覺得,晚上可用來學習的時間本來就很短,根本不夠用,因此,他要分秒必爭,等待機會的垂青。終於有一天,報上登出一則招聘啟事,為建造州立大廈征求最好的設計方案,獎金是2000美元。這位年輕的木工決定提交他的方案。他默默地工作著,並不擔心自己能否成功、是否會遭到他人嘲笑。他提交了設計方案,結果獲得了業界人士的一致好評,獲得了獎金。而另一個學徒,卻一直在虛度光陰。現在,那個不知進取的學徒還在吃力地幹著體力活,其勞動所得很難養活他的家人。而那位刻苦學習的木工通過在零碎時間裏的不懈努力,成了行業內的專家。
停留在想法的階段永遠不可能有所成就,隻有立即行動才能獲得成功。
在西點的遊泳救生訓練中,有一個學員們最害怕的動作——穿著軍服、背著背包和步槍,從近10公尺的高台上跳下遊泳池,然後在水中解開背包,脫掉皮鞋和上衣,把這些東西綁在臨時的浮板上。盡管每一個動作,學員們事前都反複演練過,但是真到了要往下跳的那一刻,大部分學員還是會遲疑,走到跳板盡頭之後就會停下來。當然,退縮是絕不允許的,否則將被勒令退學。所以,盡管猶豫,最終還是行動起來,縱身一躍。而這成功一躍之後的興奮之情是無法言喻的。行動產生了信心,行動才有一切。
卡羅·道恩斯原來是一名普通的銀行職員,後來受聘於一家汽車公司。工作了6個月之後,他想試試是否有提升的機會,於是直接寫信向老板杜蘭特毛遂自薦。老板給他的答複是:“任命你負責監督新廠機器設備的安裝工作,但不保證加薪。”
道恩斯沒有受過任何工程方麵的訓練,根本看不懂圖紙。但是,他不願意放棄任何機會。於是,他發揮自己的領導才能,自己花錢找到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完成了安裝工作,並且提前一個星期完工。結果,他不僅獲得了提升,薪水也增加了10倍。
“我知道你看不懂圖紙,”老板後來對他說,“如果你隨便找一個理由推掉這項工作,我可能會讓你走。”
立即行動,而不是尋找任何的借口逃避,這樣的人才能最終贏得勝利女神的垂青。
哲學家伏爾泰曾問:“世界上什麼東西是最長的,而又是最短的;是最快的,而又是最慢的;是最易分割的,而又是最廣大的;是最不受重視的,而又是最受惋惜的;沒有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於消滅,使一切偉大的事物生命不絕?”
智者查帝格回答:“世上最長的東西莫過於時間,因為它永無窮盡;最短的東西,也莫過於時間,因為人們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在等待著的人們看來,時間是最慢的;在作樂的人看來,時間是最快的;時間可以擴展到無窮大,也可以分割到無窮小;當時,誰都不重視,過後,誰都表示惋惜。沒有時間,什麼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後世紀念的,時間會把它衝走;而凡屬偉大的,時間則把它們凝固起來,永垂不朽。”
時間有限,生命有限。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和生命裏充分利用每一分鍾,絕不拖延,以達到單位時間所能發揮的最大功效。
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鍾,哪怕隻是一分鍾的積累,在達到一定的量之後將發生質的飛躍。
有的人不聰明,但是他卻把自己的每一分鍾時間都安排得十分充實,利用到最大的限度,所以他成功;而有的人十分聰明,卻總是企圖用小聰明來替代別人的努力,這樣的人隻會失敗。
洛克菲勒曾說:“不要等待奇跡發生才開始實踐你的夢想。今天就開始行動!”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如果我們不盡快開始行動,就不可能實現任何目標。有機會不去行動,就永遠不能創造有意義的人生,因為“人生不在於有什麼,而在於做什麼”。行動勝於高談闊論,成功是經過思索的行動的結果。
若想在秋天收獲糧食,至少需要在春天播種;若想欣賞遠山的風景,至少要爬上山頂。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需要我們立即行動,無論你的人生路上遇到什麼艱難,隻要你今天就開始行動,並且堅持不懈,就能渡過人生的難關。
現在就開始行動,立即行動,朝著目標大步邁進!今天就是行動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