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勝於能力
忠誠帶來榮譽,忠誠勝於能力。一個隻能用言語來表達忠誠的人是一個無用之人,但一個有能力卻用於不正當用途的人卻會走上絕路。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部長牛頓·貝克將軍曾說:“在處理日常事情時,有些人也許因為工作的不精確甚至不真實,受到同事的不敬重,或者受到法律起訴的煩惱。但是,作為一名軍官,如果他的工作不精確、不真實,那就是在玩弄他夥伴的性命,損害政府的榮譽。嚴格的組織紀律,與其說是一種驕傲,倒不如說是西點的一種教育手段,依靠它來培養學員,使他們具有一絲不苟的忠誠。”這就是西點之所以特別注重忠誠教育的原因。
誠實是西點製度的核心內容。在西點軍校,雖然有過幾次大規模的改革,但是基本上都沒有觸動西點的榮譽製度和榮譽準則,因為這些製度和準則是保證言行如一的有效方式。
士兵的不誠實就是拿自己夥伴們的生命和政府的榮譽開玩笑。因此,對士兵來說,這一問題已經不再是什麼自豪自尊的問題,它已成為一種絕對的需要,這就迫使西點要求其學員養成一種優秀的性格,即毫不含糊、不打折扣、絕對忠誠可靠的性格。
做人就應當以誠信為本。沒有一諾千金,沒有正直忠誠的道德勇氣,很難成就不凡的事業。西點一再強調,堅定地履行諾言是很困難的,但實踐了諾言的回報是豐厚的。作為一個軍官,真實的陳述更容易被人接受,被人尊重,被認為誠實可信,並可以得到各行各業的承認,可以說終身受益,取之不盡。
對於現代企業來說,誠信同樣是一項無與倫比的重要品質。從普通員工到管理者,每個企業中的一員都應以忠誠來回報企業。作為企業的一員,忠誠包含了很多含義。企業員工應當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以企業利益為先,恪守企業的經營原則,為企業履行承諾,規避風險,積極實現企業的商業目標,這樣才是一名忠誠的員工。
美國微軟有一名員工曾經盜用了公司的軟件。在公司內部購買一套軟件,可能隻要10美元,改了號碼之後,到別的工廠做一個新包裝,出去就可以賣幾千美元。他就是用這樣的方式賺了兩百多萬。最終,這件事情還是被公司發現了。公司把這名員工告上了法庭,令人難以想象的是,這名員工竟然在出庭前自殺了。
這個員工因為一時的貪婪出賣了企業的機密,不但毀了自己的個人信譽和前途,更把自己送上了絕路。因此,誠信不僅意味著集體的榮譽,更代表著個人的榮譽。西點堅信,不圖私利,忠於職守,才能把任務完成得盡善盡美。而那些在利益麵前丟棄了忠誠的人,必定會遭到懲罰。
1861年4月12日淩晨4時30分,伴隨著薩姆特堡的隆隆炮聲,蓄勢已久的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了。戰爭爆發後,南方奴隸主率領的軍隊包圍了薩姆特堡。北方軍隊的一位陸軍上校接到命令,保護軍用的棉花。接到命令後,他對他的長官說:“我不會讓一袋棉花丟失。”
沒過多久,美國北方一家棉紡廠的代表來拜訪他說:“如果您手下留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您就將得到5000美元的酬勞。”陸軍上校痛罵了那個人,把廠長和隨從都趕了出去,對他們說:“你們怎麼想出這麼卑鄙的想法?前方的戰士正在為你們拚命,為你們流血,你們卻想拿走他們的生活必需品。趕快給我走開,不然我就要開槍了。”
可是由於戰爭的爆發,南方農場主的棉花運不到北方,又有一些需要棉花的北方人來拜訪他,並且許諾給他1萬美元作為酬勞。這一次,上校的兒子生了重病,已經花掉了家裏的大部分積蓄,就在不久前,他剛收到妻子發來的電報,說家裏已經快沒錢付醫療費了,請他想想辦法。上校知道這1萬美元對於他來說,就等於兒子的生命。即便如此,他還是像上次一樣把那個賄賂他的人趕走了。因為他時刻沒有忘記自己向上司保證的話,“不會讓一袋棉花丟失。”
又過了不久,賄賂他的人再次趕來,這次給他的酬勞是2萬美元。這一次,上校沒有痛罵他們,而是很平靜地說:“我的兒子正在發燒,燒得耳朵聽不見了,我很想收這筆錢。但是我的良心告訴我,我不能收這筆錢,不能為了我的兒子害得十幾萬士兵在寒冷的冬天沒有棉衣穿,沒有被子蓋。”
那些人聽了上校的這番話,不禁對他高尚的品格肅然起敬,於是,他們慚愧地離開了上校的辦公室。
後來,上校找到他的上司,對上司說:“我知道我應該遵守諾言,可是我兒子的病很需要錢,我現在的職位又受到很多誘惑,我怕我有一天把持不住自己,收了別人的錢。所以我請求辭職,請您派一個不急需錢的人來做這項工作。”
他的上司非常讚賞他誠實正直的品性。最終,上司批準了他的辭職申請,並且幫助他籌措到兒子治病的醫藥費。
忠誠勝於能力,這句話或許說得太過絕對,但至少說明了一點:如果違背了忠誠,人們或許可以獲得一些直觀的利益,但是最終會失去信譽,而這一點點利益終究有山窮水盡的時候,到那個時候,一個丟失了信譽的人,還能靠什麼去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敬呢?在麵對形形色色的誘惑的時候,任何人都難免動搖和猶豫,尤其是在經濟拮據或者麵臨困境的時候,此時,唯有用高貴的職業道德品質和誠信精神才可能抵擋住種種利誘。故事中的上校,憑借自己對軍隊的忠誠,抵擋住了這種誘惑,維護了個人的榮譽,同時也保護了自己的家人。
強調團隊意識
所有的西點人都有著高度的團隊意識,他們明白,無論是否在戰場上,拆散的箭總比捆起來的箭容易折斷。
美國陸軍軍官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同誌間要友誼和忠誠。”這與西點人常說的“精誠團結直到畢業”有著同樣的道理。
在西點軍校,大家信奉這樣一個真理——“我們這樣團結起來可以創造一種集體觀念的氣氛”。軍官在人行道上相遇,總是彼此問候致意;學員們總是自覺地幫助學習較差的同學;如果某人的汽車壞在路上,毫無疑問,過路者一定會伸出援助之手。這是一種基本素養,是西點軍校長時間形成的習慣。
黑格將軍是尼克鬆政府裏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最初,他隻是基辛格的副手,後來一躍成為尼克鬆的左膀右臂,靠的就是夜以繼日的艱苦工作,出眾的參謀技能,與上司親密無間的溝通技巧和公關能力等等。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西點人所特有的團隊精神和團隊協作作風。黑格常將“直率、誠實、講團結”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並以此來證明,這就是西點人的本質。
黑格將軍曾自豪地說:“西點軍校是一個團結一致的優秀典範,美國就是根據這種精神,製定與執行國家各項政策的。”
實際上,精誠團結使西點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就和榮譽。一個有著悠久曆史,有著光榮傳統,名人輩出的團體,一個始終以集體精神、團結一致進行灌輸的團體,逐漸形成了一種社會網絡,以致在美國的各行各業都能體現出來。
西點人都熟知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不久於人世的老人,臨終前把三個兒子召喚到病榻前,手裏拿著一捆箭,他對孩子們說:“親愛的孩子,你們試試能否把這捆箭折斷,我還要給你們講講它們捆在一起的原因是什麼。”
長子拿起這捆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折斷,於是他把箭交給了老二。二兒子使出了渾身的力氣,依然沒有折斷。小兒子想來試試,結果也是徒勞,一捆箭一根也沒折斷。
“你們都是沒有力氣的人,”父親說,“你們瞧瞧,看看你們父親的力氣如何?”三個兒子以為父親在說笑,都笑而不答,但他們都誤會了。老人拆開這捆箭,毫不費勁地一一折斷。
“你們看,”他接著說,“這就是團結一致的力量。孩子們,你們要團結,用手足情意把你們擰成一股繩。這樣,任何人、任何困難都打不垮你們。”老人感到自己已經沒有說話的力氣了,聲音微弱地說,“孩子們,記住我的話,你們要始終團結,在臨終前我要得到你們的誓言。”三個兒子抱頭痛哭,他們保證一定會永遠記住父親的話。父親欣慰地閉上了雙眼。
很多時候,一個人受到別人的尊重或者敬畏,並不完全是因為他個人的魅力,而是他所在的團隊的力量,如果他脫離了所在的團隊,可能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力量是多麼的弱小。
團結就是力量,即使很多微小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有時也會產生很大的能量。
除了強調團隊意識,隊員間互相扶持之外,西點還要求學員共同承擔責任。軍隊是一個整體,一個人犯錯,也會導致整個軍事行動失敗,所以在西點軍校內,經常是一個人犯錯,全小隊一起受罰。
或許一開始許多人會覺得不公平,但是西點卻一直沿襲著這個傳統。這樣做的目的並非為了懲罰誰,而在於強調每個人都是軍隊中的一員,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且也有義務監督或扶持其他人。
布萊克說過:“沒有一隻鳥會飛得太高,如果它隻用自己的翅膀飛。所有的人都因在團隊中得到互相的扶持而比單獨奮戰達到更高的目標。”
每到秋天,成群的大雁都會排成“人”字形,集體向南方飛去,那麼,它們為什麼要排成這個隊形呢?
其實這絕對不是偶然的,是有科學依據的。當前麵一隻鳥展翅拍打時,其他的鳥可以更省力地跟上,整個鳥群比每隻鳥單飛時,至少增加了71%的飛行能力。當一隻大雁脫隊時,它立刻感到獨自飛行時的遲緩、拖拉與吃力。所以很快又回到隊形中,繼續利用前一隻鳥所造成的浮力。
當領隊的鳥疲倦了,它會退到側翼,另一隻大雁則接替飛在隊形的最前端。輪流從事繁重的工作是合理的,對人或對南飛的大雁都一樣。飛行在後的大雁會利用叫聲鼓勵前麵的同伴來保持整體的速度。
當一隻大雁生病了,或是因槍擊而受傷從而掉隊時,另外兩隻大雁會脫離隊伍跟隨它,來幫助並保護它。它們與掉隊的大雁飛到地麵,直到它能夠重上藍天或者死去。隻有在那時,另兩隻大雁才會離去,或跟隨另一隊大雁飛走。
分享共同目標與集體感的人,可以更快、更輕易地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因為他們憑借著彼此的衝勁、助力前行。
精誠團結,榮辱與共
對學員而言,沒有個人的私心雜念,隻有團隊的目標。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使得無數西點畢業生在軍界、政界、商界得以脫穎而出。
團體精神,是達成目標最關鍵的條件。團體精神是軍人職業的特別要求,也是所有行業不可或缺的成功因素。“西點之父”塞耶深知團體協作的重要,極力倡導甚至是強製推行一種共同行為、共同理念。結果,許多西點老學員明確喊出:“西點第一,陸軍第二,美國第三。”實際上,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