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拚搏挑戰(1 / 3)

不被想象中的恐怖嚇倒

西點人相信,現實中的恐怖遠比不上想象中的恐怖那麼可怕。

西點人向來以勇敢拚搏著稱,殊不知,這些馳騁沙場的英雄將帥,在年輕的時候,也曾有過被恐懼嚇倒的經曆,然而,他們最終憑借自己勇於冒險的精神戰勝了自我。

麥克阿瑟在西點軍校入學考試的前一晚緊張至極,母親看出了他的心事,對他說:“如果你不緊張,就會考取。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否則沒人會相信你。要有自信,要自立。即使你沒通過,但你知道自己已全力以赴了。”母親的話緩解了麥克阿瑟的緊張,他全力以赴地應考,發揮了自己正常的水平。果然,當考試成績公布的時候,麥克阿瑟榮登榜首。

西點軍校的學員都懂得,當你相信自己能做出最好的成績時,你不僅能提高自信,而且會超常發揮。

在西點軍校的課堂上,一位教官說:“當你停止嚐試的時候,也就是你完全失敗的時候。”欠缺自信的人將終日和恐怖結伴為鄰。而越是被恐怖的烏雲籠罩,自我肯定的機會也就越渺茫。

此時,如果我們將恐怖置之不顧,任其生長的話,恐怖的陰影就會越長越大,你越是想逃避,它越是如影隨形。

西點人相信,現實中的恐怖遠比不上想象中的恐怖那麼可怕。大多數人在碰到棘手的事情時,隻會考慮到事物本身的困難程度,因此而產生恐怖感。但是一旦實際著手時,就會發現事情其實比想象中要容易且順利多了。

西點軍校前校長丹尼爾·w·克裏斯曼中將說:“處於現今這個時代,如果說‘做不到’,你將經常站在失敗的一邊。”學著對自己仁慈些,列出一張你的勝利和成功的清單。當你想到自己已完成的事時,你對能做的事會更有信心。隻有失敗者才會集中注意力在失敗和缺點上。

大多數人所表現的自信要大過我們所意識到的,我們很早便知道相信自己。在你跨出第一步時,你就相信你會走;在你說出第一句話之前,你就相信你會說;因為你先相信,所以你會去完成它。

西點軍校1915屆畢業生、美國第34任總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的成長和性格形成與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艾森豪威爾的母親很少采用棍棒教子的方法,即使動了肝火,也隻是用尺子打一下手掌。她深信自我體察和修養覺悟的作用。她能夠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因人施教。正是由於母親教子有方,艾森豪威爾和兄弟們才形成了良好的立身處世方法。與母親不同的是,他們的父親則是火暴脾氣,從不吝惜揮舞棍棒。一旦發現哪個孩子故意搗蛋,便使出棍棒教訓一頓。

艾森豪威爾的父母都討厭爭吵和毆鬥,也鄙視不懂規矩禮儀的舉止行為。

一天下午,艾森豪威爾從學校回家,一個同他年齡相仿的粗壯結實的男孩在後麵追他。艾森豪威爾不敢迎戰,隻想逃跑。艾森豪威爾的父親看見後,衝他大喊:“你幹嗎容忍那小子追得你滿街跑?”艾森豪威爾當即委屈地反駁說:“因為我不敢還手,而且不管輸贏,結果都是挨你的鞭子。”“別為自己的懦弱尋找借口,去把那小子趕走!”

聽了父親的話,他猛地轉回身,怒發衝冠。那個追趕他的男孩被艾森豪威爾的突然反擊嚇壞了,他慌忙奪路而逃。艾森豪威爾窮追不舍,一把將他抓住,當即把他放翻在地,並且正顏厲色地警告他:“如果你再找麻煩,我就每天揍你!”

通過這件事,艾森豪威爾悟出了一個道理:那些慣於稱霸、耀武揚威的人,其實不過是耍弄唬人的把戲,外強中幹。而自己所能做的,就是不被想象中的恐怖所嚇倒,敢於迎戰看上去比自己強大的對手。

勇於冒險,敢於拚搏

陸軍參謀長任期屆滿之後,麥克阿瑟到菲律賓出任軍事顧問和菲律賓軍隊的統帥,被授予菲律賓陸軍元帥軍銜。他在接受菲律賓陸軍元帥杖時說:“隻有那些不怕死的人才配活著。”

1880年1月26日,麥克阿瑟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個軍人家庭。他的父親17歲就進入軍界,中間曾一度複員,學習法律,後來再次從戎,最後晉升為中將,曾任駐菲律賓的軍事總督。他的母親出身於一個貴族家庭,結婚時剛從一所中等專科學校畢業,她總是教導自己的兒子,長大之後要成為一位偉人。父母的經曆和性格,對麥克阿瑟的職業選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從小追求的目標就是做一個軍人,當一名將軍。1898年,麥克阿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點軍校,實現了他孩提時代的第一個夢想。

出身於軍人世家的麥克阿瑟,入學時已經擁有了相當豐富的軍事知識,在學員中遙遙領先。1903年6月11日,麥克阿瑟以98.14分的總平均積分畢業於西點軍校。據說,這是西點軍校25年來的畢業學員中分數最高的。在西點軍校學習的四年時間裏,麥克阿瑟連續三年成績名列全班第一。二年級時被任命為學員下士,三年級時被任命學員中士,四年級時獲得學員中的最高軍銜——第一上尉。

按照西點軍校的傳統,高才生可以自由選擇兵種。於是,他選擇了在戰場上為各兵種服務的工兵。畢業後,他曾在菲律賓服役一年,回國後不久,又和父親一起被指派為日俄戰爭的觀察員,1906—1907年,曾任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隨從副官。此後,麥克阿瑟親自到遠東的許多國家和地區考察,眼界大開,獲得了更大的提升。

1912年,他被調到華盛頓陸軍總部的參謀長辦公處服務,受到參謀長倫納德·伍德少將的賞識,不久便被任命為參謀部的成員。這一任命使他與首都的大人物有了更多的接觸和交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麥克阿瑟擔任了陸軍部的軍事新聞檢察官,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1917年5月,美國對德國宣戰,他被任命為第42師(彩虹師)參謀長,同部隊一起開赴法國前線,編入潘興率領的美國遠征軍,不久便投入了戰鬥。由於他作戰勇敢,指揮部隊多次取得勝利,因而獲得兩枚服務優異十字勳章、一枚服務優異勳章、七枚銀星勳章、兩枚紫心勳章以及數枚法國授予的勳章,職務由參謀長提升為師長,軍階由上校提升為準將,後又晉升為少將,1919年4月,從歐洲回國,出任西點軍校校長。

麥克阿瑟在西點軍校任職的三年時間裏,實行了不少改革,但是這些改革不僅受到來自國會、陸軍部、校友會中保守分子的責難,也遭到了潘興將軍的反對。於是,他被調往菲律賓執行海外任務。

1925年,麥克阿瑟又奉命回國,管轄一個軍區,司令部設在巴爾的摩附近。

1928年夏天,麥克阿瑟再次被派往馬尼拉,擔任了駐菲律賓部隊司令的職務。1930年8月,50歲的麥克阿瑟被任命為陸軍參謀長,成為了美國陸軍曆史上最年輕的參謀長。在擔任陸軍參謀長期間,他不顧一些人的反對,以機械化裝備代替了馬匹,大大提高了美軍的機動能力,並建立了一個航空司令部以提高地空部隊協調的效率;還製定了一個總動員計劃和一個平時工業生產轉為戰時生產的計劃;他通過對國會的影響,使陸軍在經濟蕭條時期免受大幅度的削減。1932年他奉胡佛總統之命,派軍隊驅散進入華盛頓要求補發退休金的1.5萬失業退伍軍人,雖然他並不願意這樣做,但還是親自指揮軍隊將這些人趕出首都。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意、日於1941年簽訂“三國公約”,美日之戰已不可避免。羅斯福總統再次召麥克阿瑟服役,統一指揮遠東地區的全部美國陸軍和空軍。麥克阿瑟走馬上任不到5個月,就發生了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的事件。此後,麥克阿瑟以他的勇氣和才能,奔波於澳大利亞、菲律賓和華盛頓之間,為恢複美軍元氣做了不懈的努力。不久,太平洋地區的盟軍統一編製,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西南太平洋地區的總司令,指揮這一地區的部隊。

他在戰爭中從不考慮個人安危,曾經數十次進入日軍的火力封鎖區,一次又一次地和第一攻擊波的部隊一起登陸。他曾說:“能打死我的日本子彈還沒造好!”

1944年6月,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完全控製了新幾內亞和馬裏亞納群島。對下一步的作戰目標麥克阿瑟同海軍方麵發生了分歧。參謀長聯席會議表示同意金海軍上將的建議:繞過菲律賓,攻取台灣,早日進攻日本本土。麥克阿瑟則認為,加速進攻日本本土是行不通的,繞過菲律賓而直接攻取台灣,從軍事上講是“完全錯誤”的。他要求親自去華盛頓全麵陳述他的觀點。羅斯福總統沒有讓麥克阿瑟回華盛頓,而是相約在珍珠港會晤。7月26日,兩人幾乎同時到達珍珠港。第二天晚上開始討論戰略問題,尼米茲拿出金海軍上將的計劃,並陳述了海軍方麵對這一作戰計劃的理由,自己完全持中立立場。麥克阿瑟則詳盡陳述了首先收複菲律賓群島的理由。到午夜休息時,總統仍沒有作出最終裁決。第二天上午繼續會晤。麥克阿瑟的主張終於被采納。9月15日開始向菲律賓進軍,10月23日主要目標已被奪取。此後他熬過了艱難的近3個月的萊特戰役。

1月9日,宣布萊特島上有組織的抵抗已經結束。此後,他得到了五星上將的特級軍銜。

在宣布萊特島之戰勝利的同時,麥克阿瑟組織發起了進攻呂宋島的戰役,他鼓勵士兵要有決定性的突破,向馬尼拉“衝刺”。2月3日,盟軍第一支部隊進入馬尼拉,解救了5000多名戰俘。後來,他的部隊又參加了因萊特島戰役的艱難而推遲的硫磺島和衝繩島之戰,準備向日本本土進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麥克阿瑟代表同盟國在受降儀式上簽了字。

麥克阿瑟的人生經曆告訴我們,人生需要一種不斷拚搏、挑戰的精神信念!人生不是一馬平川的坦途,處處都可能潛伏著巨大的暗礁,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卻步,而是要迎難而上,螺旋式地前進,直到取得勝利。

逆流而上,胸懷大誌

西點認為,不管到了什麼時候,即使被人遺忘甚至羞辱,也要堅持不懈地努力。

法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統帥拿破侖·波拿巴,是所有西點人崇敬的英雄。他的為人和魄力,被西點人奉為美談。西點人更喜歡他的一句名言:我成功,是因為我誌在成功。

幼年的拿破侖生活十分清苦。他的父親雖然是出身科西嘉的貴族,但後來因家道中落而一貧如洗。他父親仍以貴族的身份自居,性情孤高自傲,為了維持家門的尊嚴,父親多方籌措費用,把拿破侖送到柏林市的一所貴族學校去求學。但是那所學校的學生大多家境優裕、豐衣足食。家道敗落的拿破侖,破衣蔽履,十分狼狽,因此經常遭到那些貴族子弟的欺負和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