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搞好業務關係——有手腕才有影響力 (8)(2 / 3)

其實,從心理學看來,需要我們正視的是沒有人希望失敗,當我們自己犯錯誤的時候,又何嚐不是非常自責呢?一個人在他已經開始自責和反省的時候,如果遭到過分的批評,那他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是人之常情。

如果下屬有了逆反情緒,即使是最恰當的勸告,他們也會聽不進去。不懂得這種心理去領導下屬,隻會以失敗告終。

更重要的一點是,領導批評之後並沒有任何建設性的意見,這是讓每一個“挨批”的人反感的最大理由。因此在給別人善良的建議時,應先讚美別人的優點,再給他人一些建議,然後再送上自己的期許,如此一來,人們在接受別人給他的意見時,維護了自己的自尊,心裏比較好受,對建議的接受度也會變得非常高。

瓦倫達效應——蛋糕做大了,再考慮怎麼分

在社會心理學中,人們把隻做好當前事從不考慮此外的一切其他事而取得成功的現象,稱為“瓦倫達效應”。這個效應其實來自於美國一位走鋼索的雜技演員瓦倫達的故事。想一想,一跟鋼索懸在離地幾十米的高空,人走在上麵,沒有任何人身安全保護措施,這是非常危險的,而且還有來自自然風雨、太陽光等不利因素的幹擾,人在上麵行走,就更加的險象環生。

但是,瓦倫達的技術非常高超,每次走鋼索,都不會被成功後的鮮花和掌聲所幹擾,而是排除一切與走鋼索無關的雜念,認真地走好每一步,最後的結果自然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和令人羨慕的眼光。這種不為當前活動以外的雜念影響而使當前活動順利完成的現象就是典型的瓦倫達效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瓦倫達效應是專心致誌的結果。專心致誌注意力就能高度集中。

有了這種專心致誌的能力,才能不被其他因素幹擾。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有這樣的一種感受,那就是如果在從事某項活動時腦子裏一直想著成功的喜悅與表揚,或失敗後的痛苦與冷眼,那麼,這一活動就很難順利完成。

在這裏,我們要談的是瓦倫達效應對於合夥人做生意來說,存在的巨大價值。很多合夥人有很好的前景規劃,但是,由於這些規劃不是建立在蛋糕原理的基礎上,每個人都隻想著讓自己不吃虧,因而,難以激發所有人的積極性,最終難以實現目標。

“家外家”已經成為當地最火的一家大酒店。來這裏吃飯的人絡繹不絕,而且,“家外家”的運營規模並不複雜,主打的菜品保持了恒久的品質。

當“家外家”的規模逐漸擴大的時候,最被人們津津稱道的是“家外家”有兩個老板,兩個人從合夥之初就是好哥們,直到事業發展壯大了,家外家開了多家連鎖店之後,兩人依然沒有因為任何問題或者利益的關係而產生矛盾。

大家都知道,親兄弟合夥開飯館都有反目成仇的例子,況且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辛辛苦苦經營這麼多年,究竟是什麼讓他們具備了這麼大的能量。

有人吃飯的時候就問老板,正巧趕上一位老板興致很高,於是這位老板非常感慨地說:“我和我搭檔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吵過,因為我們都把精力放到了怎麼把生意做大的重心上。這樣才能不分散注意力,您看看我每一家分店都掛的這幅畫就明白了。”

仔細觀察,還真的發現,任何一家“家外家”都掛了這樣的一幅畫,畫上有一群人,他們使用的筷子非常長,按理說,這麼長的筷子是沒有辦法讓自己吃到東西的,但是這群人采用了這樣的一個方法,那就是使用長筷子給自己對麵的人夾菜吃,先給對方吃。就這樣,彼此考慮對方,所以所有人都能順順利利吃到食物。

是的,把合夥事業做大的秘訣就是把專注力放到值得專注的地方,多為對方著想。

世間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公平,如果合夥人抽中華自己抽前門就會不舒服,或者自己不抽煙看到合夥人報銷一盒煙也會心裏有波動,合作就不會長久。雙方都讓一些利益給對方,最終大家都吃不了多少虧。不要任何事情都計較,提高專注力才是長遠大計。

心理學專家支招

怎麼讓合夥的每個人拿到的利益更多,客觀的方法是把蛋糕做大,每個人得到的就會更多,但是很多人因為把注意力放在了虛擬的利益中,總覺得自己吃虧,最終導致合作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