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和自己相處——把最好的一麵帶出來 (1)(3 / 3)

這讓千雪既尷尬又痛苦,她終於懂得依賴王建峰獲得的成績終究不是自己的成績,因為她沒有經曆過從小客戶做起的這個必要的過程,談大客戶的時候她又沒有發揮自己的思路,完全靠王建峰支招,才導致了此刻的被動。

重要的是,試用期已經過了,千雪知道自己在試用期表現良好,轉正了,反而工作不出成果,這可是非常說不過去的事情,她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馬上調整了自己,發誓要戒除依賴症。

千雪有問題不再馬上去問張燕燕了,而是自己一步步地分析,對自己犯下的錯誤,她也準備了一本工作簿,詳細記錄,時時總結自己的缺陷和收獲。很多很多的問題,千雪都是靠著自己的分析和總結解決的,每當解決掉一個問題的時候,千雪都非常興奮,她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

她也不再怨恨張燕燕了,當她能夠獨當一麵的時候,她看到對桌的張燕燕給自己傳來了一個真誠的微笑!

心理學專家支招

職場中,虛心請教,借助他人的幫助是無可厚非的,不過想要得到長遠的發展,就不能僅僅把目標放在眼前,覺得問題解決了就OK,重要的是應該學到方法,而且,遇到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會比別人教給自己的印象更加深刻。

另外,要說的一點是,如果你的周圍同事不願意給你肩膀依靠,那麼也不要怪自己的職場環境惡劣,也不必怨恨別人,坦白地說,別人永遠不能成為一個人不進步的理由。相反,正因為如此,你才能更迅速地成長起來。在不斷的提升過程中,自己會心態平和,越來越得心應手,還可以形成領導別人的氣質。

不值得定律——天底下沒有圓滿的工作

不值得定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一種心理,簡單點說,就是人們都會有這樣的判斷標準,那就是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如果一個人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他的內心就會產生抵觸情緒,更談不上投入和發展。

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即使做一份低層次的工作,也有很多人覺得是值得的,當別人問起的時候,可以大聲地報出自己的公司;如果在小公司,即使開始就被提升為領班或部門經理,可能還是覺得自己屈才。可是,工作畢竟不是用來炫耀的,一個人隻有正確地看待自己的選擇,才不會在別人的評價裏迷失。

職業是人生的必要選擇,當代社會很少有人可以脫離職場生活,對待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有人覺得自己幹的工作乏味透頂,有人覺得自己的工作天下第一。這都是個人的感覺。

一位心理學家在一項研究中,為了實地了解人們對於同一個工作在心理上所反映出來的個體差異,來到一所正在建築中的大教堂,對現場忙碌的工人們進行研究。

他問一個工人:“你在做什麼?”

第一個工人不耐煩地回答:“還能幹什麼,不就是敲石頭嗎?”

心理學家問第二個工人:“你在做什麼?”

第二個人歎口氣,說:“為了生活,敲石頭再累也得堅持下去。”

心理學家問第三個工人:“你在做什麼?”

第三個工人一邊幹著活,一邊說:“知道嗎,將來這裏會有一個非常雄偉的建築,我就正在從敲石頭這個基礎工作開始。”

這就可以看出來,三個人的反應不同,精神世界完全不同,幹勁當然也不同。實際上,天底下沒有圓滿的工作,即使一份工作是一個人夢寐以求的,但是時間長了也會失去新鮮感,所以,衡量工作的標準不是簡單的好與壞,待遇怎麼樣,而是一個人內心的判斷,把家務定義為煩瑣勞動,和把家務定義為帶給家人幸福感的人,他們付出的絕對不一樣,得到的也不一樣。

為什麼有的人在工作中,總有那麼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和處理,有的人卻覺得工作是年複一日的重複,根源出在兩類人內心地天平有所不同。一個人,想要好的發展,先應該考慮到自己的付出,要發自內心地把自己選擇的工作,當做一個值得做的事情,這樣就會發現工作中的樂趣。

下麵要講兩個人的故事。

趙剛和範磊同時大學畢業,進了同一家軟件公司從事軟件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