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尊華在一個大型企業裏做文職工作,她的能力有目共睹,無論工作能力,還是文字水平,都是單位裏高水平的人才,公司有重要的事情也都交給她處理,這充分體現了對她的重視。
有一次,公司給少部分員工漲工資,王尊華認為自己應該在名額之內,可最後並沒有她的份,卻給了一個能力業績都不如她的女同事。王尊華很生氣,平時上司就對這位女同事特別關照,加薪這樣的好機會都想著她,自己的能力明明超越自己的同事,可是領導隻是分配一些大任務,讓她好好工作,而加工資時卻沒她什麼事。
這讓王尊華鬱悶了很久,可是,有一天,一個小故事讓她茅塞頓開。
故事裏講了一名小女孩,她和弟弟一起幫媽媽賣菜,回家的時候,她拎著重重的菜籃子,讓弟弟跑到前麵敲門,媽媽看到弟弟之後,就誇獎弟弟說:“孩子,你真乖。”然後就給了弟弟一個大大的紅蘋果。而媽媽接過小女孩的籃子,隻是說:“孩子,你可以去玩了。”
於是,這個小女孩就哭了一晚,她非常鬱悶,而且,她不能理解的是,難道這樣做是公平的嗎?為什麼自己辛辛苦苦沒有得到大蘋果,而弟弟可以輕輕鬆鬆拿到獎賞。
後來小女孩給報社的編輯寫信,報社的編輯看到這封來信,也非常的傷心,他知道生活中的確有很多這樣的現象,可是有一天,他的一個同事掉了一枚戒指,他就安慰她說:“你的手已經夠完美了,不需要過多的裝飾了。”這名同事就不那麼鬱悶了。
編輯有了主意,就給小女孩回信說:“對於你來說,勤勞就是對你自己成長最好的獎勵。”
看完了這個故事,王尊華也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她知道自己沒有必要一定要找到同事漲工資的理由,因為成為一名優秀員工,就是優秀員工給自己的最好的獎勵!
後來,王尊華心平氣和地工作,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她的平靜讓領導刮目相看,雖然領導沒有給她漲工資,但是不久後,領導卻提升了她的職位,這一次的提升,她的收獲就不再是和同事之間區區的工資差距了!
心理學專家支招
在職場中,很多時候不要過分地去找理由。這樣隻能讓自己的情緒變得很糟糕,要學會不苛求什麼,學會緩解釋放壓力,調整好心態,心平氣和地做人做事。不要總覺得自己和別人差不多,很多要找的理由往往不是理由,別人漲工資,也有一種可能是他比平常人多想、多看、多了解而已。
這樣想,當然不僅僅是為了讓你的領導滿意,而是為你的幸福著想,作為一個快樂的工作者,也是成功的加速因素。如果你想的是我不得不工作,因為我需要錢,那你就不會有很好的工作狀態,你會因為沒有加班費而計較個人的得失,因為待遇而抱怨領導的不公,這一切會使你的工作狀態處於惡性循環。
應該努力去熱愛工作,把工作當成娛樂,從中找到樂趣。比如,想一想自己的工作給了自己機會去結識更多的人,也讓自己開闊了眼界,這樣想,工作才能有不一樣的新感覺!
關係場效應——集體決策PK個人決策
“關係場效應”給了人們這樣的一個提示,那就是人們在與集體融合的過程中,既不能忽視群體對個體智慧的促進作用,也不能迷信群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比個體活動更有效率。
關係場效應體現了權利的微妙,也體現了個人奮鬥的精神,當集體決策PK個人決策的時候,有兩種情況。
群體決策的精確性、速度和個人決策的比較。許多研究證明,群體決策的精確性高於個人決策,這是因為群體成員間的相互提示和啟發促進了信息交流,提供了許多選擇方案,同時,成員間還能彼此檢查對方意見所存在的不足;而個人決策由於是單獨進行的,不能交流信息,也無法檢查自己意見是否正確,所以難免失誤。
但是,看問題不能如此簡單化。凡事都有一個度,過猶不及,要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如果過於傾向於集體決策,總覺得大家一起討論的東西就是最好的,可以實施,並帶來巨大的利潤,那麼就會喪失個性,讓個體角色、“個性化”,淹沒在群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