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後,領導笑著說:“嗯,我們做市場的,就需要有思想的人。楊小薇是吧,我很認同你的想法,是個不錯的建議,不過,在公司還是正式點比較好,下次注意。我代表公司歡迎你的加入,坐下來吧。”
這件事情迅速給楊小薇建立了威信,而且,以後的工作中,因為領導偶然的就會提起楊小薇,楊小薇頓時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那種能迅速讓別人記住自己的名字,並且敢於直接和大領導對話的“牛人!”
心理學專家支招
當今社會,就業機會很多,但競爭更是激烈,要想在這千萬人同擠獨木橋的路途中把握住機遇,你就得時刻有所準備,不放棄任何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
轟動效應是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它直接避免了這樣的一個現象,那就是在單位中屬於弱勢職員,業務能力不是很強,人緣也不是很好,在老板的眼睛裏似乎就看不到你這個人,自己還在堅持著做著,在別人的忽視中默默地在職場中求得自己的空間。
如果此刻能夠製造出效果良好的轟動效應,說不定整個人生都會不一樣,轟動效應的製造並不困難,隻是缺少有心人,一旦抓住一個機遇、在重要場合語出驚人,或者在關鍵事件中做出成績,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就立刻被刮目相看,成為職場明星,獲得超值回報!
因為,當一個人超出預期,為企業組織帶來了績效、人才的雙重驚喜,就具有轟動效應。而且,這樣的轟動並不突兀,是用一個人深厚紮實、沒有驕氣、勤懇耐勞的品質贏得的。
舉個例子來說:公司組織爬山,誰最後一名,就要表演節目,這時候,作為一名員工,是否有這樣的意識,那就是故意放慢速度,等到表演節目的時候,讓大家眼前一亮,引起公司其他人的關注,再求大家夥辦事情的時候,至少他能記得自己。
當然,這裏要注意的一點是,如果產生轟動效應的後果不是給自己帶來轟動效益,那麼在職場就不要輕舉妄動。
威克效應——別讓習慣,弄丟了飯票兒
威克效應來源於威克教授做過的一個十分有趣的實驗。他把一隻玻璃瓶平放在桌子上,瓶的底部朝著窗戶有光亮的一方,瓶口敞開,然後放進幾隻蜜蜂。蜜蜂在瓶子內朝著有光亮的地方飛去,不停地在瓶底上尋找出口,結果都隻能撞在瓶壁上。經過幾次飛行後,蜜蜂終於發現自己永遠也無法從瓶底飛出去,它們隻好認命,奄奄一息地停在有光亮的瓶底。
接著威克教授把蜜蜂放出,仍然將瓶子按原來的樣子擺好,再放進幾隻蒼蠅。沒過多久,蒼蠅就一隻不剩地全部從瓶口飛了出來。
在這個實驗中,蒼蠅和蜜蜂的命運截然不同。蒼蠅為什麼能找到出路,是因為蒼蠅堅持多方嚐試,飛行時或向上,或向下,或背光,或向光,一旦碰壁發現此路不通,便立即改變方向,最後終於找到瓶口飛了出來。蒼蠅靠不懈的努力在碰壁後總結教訓,最終找到出路。而蜜蜂卻按照以往的“飛行習慣”,一條道走到黑,即使麵對無法逾越的瓶底也不回頭,以至於丟失了性命。
在蜜蜂的思維裏,玻璃瓶的出口必然會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可憐的蜜蜂沒有意識到環境發生的變化,還一味地堅持業已形成的經驗,不停地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這對於人們來說,啟發的意義是非常大的,要知道人們對於自己習慣的縱容心理,不亞於蜜蜂的盲目飛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往往也重複著蜜蜂的“經驗”而渾然不覺。
在職場中同樣如此,很多人在心理上願意堅持固有的習慣,對新事物有恐懼和不願意接受的心理,迷信自己的經驗,而不注意形勢的變化,以為成功的經驗可以複製,資曆能代表能力,卻因此弄丟了自己的職場飯票兒。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如果一名老員工,在高層換了領導班子之後,還墨守成規,飯票兒就難保,或者,原來公司隻需要大學專科畢業的員工,但是隨著公司的發展,對學曆的要求已提高到本科,那麼,就需要專科學曆的員工,打破自己不願意改變的心理,跟上新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