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曆史上,唯一超越主權的力量是宗教,但它不符合政教分離的普世原則。對於美國來說,現在它所擁有的、能夠超越主權的力量是金融和軍事力量,而運用這兩種力量,美國並沒有把世界管理好。湯因比之所以傾心中國,是因為中國的“天下觀”中,超越主權的力量既不是宗教,也不是金錢,更不是軍事,而是偉大的文化力量。這是真正統一的力量,也是和平的力量。它將以具有人類共性的文化為基礎,超越威斯特伐利亞體係,在主權獨立國家之上,構建真正的“普世價值”。因此,“中國夢”任重而道遠,“中國夢”也是“世界夢”。
1969年,湯因比曾經判斷,早在二三十年之後,遲在21世紀初,中國將重新掌握世界的領導權。現在看來,湯因比對中國的期望有點性急了。但不管怎麼說,湯因比的預見正在變為現實。1973年,有人問已經84歲的湯因比,如果再生為人,您願意生在哪個國家?湯因比說:“我願意生在中國。”那時,中國正是“文革”時期,世界仍處於冷戰中,他為何能做出這樣的判斷?事實上,此後幾十年時間裏,不論中國還是西方,相信湯因比此番話的人並不多。但是,現在相信並認可的人已經越來越多。德國前總理施密特說:
中國,這個人民共和國在21世紀今後的進程裏將獲得與美國相同的意義。在未來幾十年裏,如果低估這個巨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世界政治和世界經濟中的日益增長的重要性,將是不明智的。對中國必須尊重,必須同它進行合作和開展交流。……如果僅僅以為中國人是受益者,而發達的工業國家是施予者,那是錯誤的。因為中國人的智商、善學和發明才能與歐洲人是同等的,他們的勞動道德則優於歐洲人。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我們必須向中國人學習一些東西。
英國作家馬丁·雅克《當中國統治世界》一書中有些觀點我並不認同,例如書名上的“統治”,未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未必是統治,而應該是最優秀、最合適的管理者。但是,這裏不去細究馬丁·雅克書中那些似是而非的結論,有一點他說得很對:中國將改變世界,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文化和政治上。馬丁·雅克說:“中國未來給世界帶來的影響,將可與20世紀的美國媲美,甚至有可能會超越美國。
九十年前,一位英國學者、哲學家伯特蘭·羅素說,”中國人溫文爾雅,他們所要求的不過是正義和自由。他們的文化比起我們的更能使人類快樂。他們的年輕改良家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就能使中國複興,而且其結果肯定勝過我們碾碎一切的大機器文化。“”中國人完全可能貢獻給世界一種可與其過去所貢獻的媲美的新文化。“”我們要向他們學習的東西與他們要向我們學習的東西一樣多,但我們的學習機會卻少得多。“”如果在這個世界上有‘驕傲到不屑打仗’的民族,那就是中國。中國人天生寬容而友愛、以禮待人,希望別人也投桃報李。隻要中國人願意,他們可以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國家。但是,他們所追求的隻是自由,而不是支配。“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不單是為了中國,也不單是為了美國,更是為了世界,為了全人類的美好未來。由於篇幅所限,文中較少涉及中美以外的國家,尤其是當今聯合國另幾個常任理事國。雖然美國曾經提出G2的概念,但這並不意味著中美要拋開其他國家來領導世界,而是說,世界需要中國。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體係,建立一個持久和平、友好交往、共同發展的世界,需要中國文化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