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這個名字是西方人提出的,對於中國,它存在了兩千多年,至今仍然是一個跨地域經濟合作與發展的概念和現實。在漫長的曆史中,絲綢之路從中國一直到歐洲,途經無數國家和地區,給沿途國家和人民帶來很多好處,中國因此也受益良多。包括經濟、文化、宗教、族群的流通與交往,各種文化和物資在絲綢之路上長期流動,形成人類文明交往史上的一大景觀,直到今天都令人讚歎和回味無窮。絲綢之路沿線曆史上也發生過戰爭,大都是某些國家或部族試圖獨占絲綢之路的經濟利益,從而阻斷、妨礙了交流。對於中國來說,保證這一路線的和平交往,保證沿線各國、各民族的互利共贏是最重要的使命,中國在絲綢之路上從來都不希望任何人獨占。
對於中國人,僅僅把絲綢之路看成是一條貿易線路是不全麵的。貿易線路的看法注重經濟利益,單純為了經濟利益容易出現你爭我奪的現象。對於中國來說,兩千年中絲綢之路的貿易功能並不是最突出的,包括貿易在內的各方麵交流與融合,才是中國對絲綢之路的要求。唐朝是典型。如今我們在中國曆史的記載中幾乎看不到唐朝在絲綢之路上關於經濟利益的鮮明痕跡,而更多的是文化上的,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玄奘沿著絲綢之路到印度取經。此外,舉世罕見的莫高窟,興建時間長達一千年,它也是絲綢之路的產物,但它對人類的價值,遠遠超出了經濟範疇。
除了經由西域高山沙漠、戈壁的陸上絲綢之路,中國從很早就開通了海上絲綢之路,這條海上航線大致是從中國東部沿海,經過東南亞,到達印度、阿拉伯和東非地區。千百年來,這條海上航線沿岸的民眾和諧相處,促進了共同繁榮。明朝時期,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艦隊多次巡航這條海上航線。現在有人因為擁有如此強大武力的鄭和沒有像西方一樣搞殖民地而感到惋惜,甚至對鄭和艦隊大加諷刺挖苦,認為那隻是中國人好麵子,等等。事實上,鄭和的所作所為我們還可以有一個參照點。
明朝之前的元朝有著征服世界的野心,除了成吉思汗的“西征”外,忽必烈也多次發起“東征”和“南征”,其征服對象既包括日本,也包括東南亞,最遠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亞。但是,忽必烈的軍事征服行動,要麼失敗了,要麼是無功而返。雖然我們說元朝時的蒙古人也是被中國傳統融合的北方民族之一,但相對來說,在蒙古人軍事武功最強盛的時候,其接受中國文化的程度還比較低。對於是接受中國文化還是保持蒙古人的自身文化,忽必烈與他的兄弟們還發生了激烈衝突。因此,忽必烈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而發起的一次次征服,實際上破壞了海上絲綢之路長期以來和平相處與公平互利的局麵。忽必烈的軍事征服像他爺爺成吉思汗一樣應驗了宋朝歐陽修的那句話:“德不足矣,地雖廣莫能守也。”由此我們再看鄭和艦隊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多次巡航,實際上是糾正了忽必烈的錯誤,是中華文化再次歸位的宣示,使得海上絲綢之路沿岸的民眾能夠看到明朝政府不求征服、重歸和平的決心,使得眾多國家能夠在和平的環境中公平地發展貿易,明朝自身的經濟也由此達到曆史的新高度。
明朝取代元朝以後,在一段時間裏,逃往北方的蒙古人依然是威脅,明朝政府內部有主戰、主和兩派。但是,明朝最終對蒙古殘餘勢力這個心頭大患采取了主和的政策,開邊互市。從此以後,蒙古再也沒有成為中國的危害。從對蒙古開邊互市起,中國曆史上一個叫作“晉商”的群體開始出現。到了清朝,清朝政府與當時的俄羅斯互通貿易,從此,經由恰克圖的北方貿易路線一直可通達俄羅斯的彼得堡。晉商能夠在中國曆史上叱吒風雲三百多年,與這條北方貿易線路有著必然關聯。這條貿易線路上的和平,直到鴉片戰爭以後才被打破。
長期以來,中國古代政府維護陸地、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原則是和平,經濟利益顯得不突出。以西方為主的曆史學家麵對這一現象常常大惑不解,因而說中國人傻,好麵子,不講實際。我們中國人麵對這一問題不應該跟著西方人雲亦雲,而應該看到那是西方“夏蟲不可語冰”的狹隘。中國關注貿易線路的和平,目的是互利共贏,絕非自己獨自發財。既然是互利共贏,那麼,你賺多少、我賺多少,就不那麼重要,大家都能在和平環境中共同發展最重要。反觀西方,當初來到富裕的亞洲,賺的比他們在歐洲獲得的要多得多啊,所以大書特書,以此為榮。結果,在西方權貴的鼓勵下,為了讓別人都賺不到錢,最終把別人的地盤變成殖民地。海上絲綢之路這條航線上的和平,隨著歐洲人的到來被徹底打破。關鍵在於,歐洲人將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當成首要原則,由此必然造成衝突,衝突中的勝利方則對失敗方進行奴役。中國人何時如此行過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對外關係上,除非被逼到忍無可忍,中國總是希望構建和平發展的關係,即便對於美國也如此。我們不應該忘記,中美之間的緩和是中國主動發出的信號,由此才改變了世界局勢。中國從不希望發生戰爭,當然也不害怕戰爭。中國更希望和平,相互溝通,擴大交往,以和平交流、和諧共處為主,以經濟利益為輔。在經濟利益上,中國不想獨占,也不想不公平地被別人侵占,中國總是以雙方獲利、互利共贏為原則,使得良好的經濟合作能夠長久。中國的所作所為,不論在過去還是在未來,都是世界和平與共同繁榮發展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