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中國好,世界好!(3)(2 / 2)

至此,中共十八大以後,新一屆政府在以實現“中國夢”為大目標的前提下,對於國際關係的構想藍圖已經完整而清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八個字貫徹始終。如果說還有所欠缺,那就是在中東。由於以色列是美國的傳統盟友,而且該地區長期處於動蕩局麵,並且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之一,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合作發展比較慎重。事實上,中國與以色列的關係一直比較友好,已經有很多合作,與中東各國的關係也比較融洽。隻要中美之間能夠建立高度互信,中國不但願意同這一地區國家有更廣泛的合作,也願意為該地區局勢緩和、為該地區的永久和平盡自己的努力。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至今依然複蘇乏力,世界經濟因此大受影響,中國也不例外。麵對這一現實,有人認為,要等到美歐擺脫困境,中國經濟才能更加順利地發展。這一觀點並不全錯,但顯得很被動,仿佛發達國家是源頭,我們隻是依附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整個歐洲一片廢墟,處境比今天更糟,為何能在較短的時間裏複蘇、繁榮?這與美國當年執行“馬歇爾計劃”有關。“馬歇爾計劃”簡單說就是美國對歐洲提供援助,幫助其複興,然後美國從歐洲的複興中得到回報。因此,當今世界也需要一個新的“馬歇爾計劃”,執行這一計劃的主體,不再是當年的美國,而可以由中國和美國共同製訂和承擔這一新計劃。

中國與亞非拉國家擴大合作,就可以看成是這一計劃的一部分。事實上,中國去年同歐盟共同製定《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就已經被媒體譽為“新馬歇爾計劃”。當年美國“馬歇爾計劃”提供援助的對象隻是美國的歐洲盟友,如今,這一“計劃”的範圍比當年美國的更大。如果美國願意在這個問題上與中國攜手合作,它的範圍、效果將更加明顯。它既對亞非拉國家有利,也對中國有利,對於西方國家的經濟複蘇同樣有利。它將營造一個共贏的局麵。

當今世界,西方主導的全球化正方興未艾,世界各地包括西方發達國家在內,對於全球化的批評也不絕於耳,由此也影響到中國國內一些人對全球化的看法,有些人把它看成是一場陰謀、一場新的掠奪等。事實上中國是近幾十年這一輪全球化過程中最明顯的受益者,因此,中國沒有理由反對全球化。從中國曆史看,中國過去也是全球化的推動者和受益者。對於全球化,中國應該考慮的是怎樣的全球化更合理,對更多的國家乃至對人類整體更有好處。當今世界的各個角落正日益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全世界有很多共同的問題需要全人類共同麵對和解決。中國應該積極地參與全球化,增加自身對全球化發展的影響力。中國對於全球化的影響不應該隻局限於經濟,而應有更大的擴展。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關於全麵深化改革的若幹決定》中指出,要“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係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理順內宣外宣體製,支持重點媒體麵向國內國際發展。培育外向型文化企業,支持文化企業到境外開拓市場。鼓勵社會組織、中資機構等參與孔子學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設,承擔人文交流項目”。中國在加強自身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同時,開始向海外輻射文化影響力,這對於未來世界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例如,《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中提到“中國重申支持歐盟一體化”,歐洲一體化推進多年,為何還沒有實現真正的統一?原因這裏不多做分析。但是,中國傳統文化是否能對歐盟一體化提供借鑒?更擴大地看,中國傳統文化是否能對非洲統一、阿拉伯統一、拉丁美洲統一提供借鑒和幫助?

中國根據自身的現實要求,摸索著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的發展道路,不同於西方認定的現代化必然模式。“中國夢”的實現,將給全世界欠發達國家提供一條新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為世界提供實現全人類的共同夢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