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創意產業的概念及範疇(3 / 3)

6。新加坡

2001年12月,新加坡政府成立經濟檢討委員會(EconomicReviewCommittee)以檢討新加坡的發展策略,並製定未來發展方向,此委員會之下又依不同產業分類分為七個小組委員會,其一的服務產業委員會則由八個工作小組組成,而創意產業工作小組(CreativeIndustriesWorkingGroup)為其中之一。以英國創意產業定義為基礎,CIWG經過九個月的研究,於2002年9月提出第一份針對新加坡現狀擬定的創意產業發展策略——《創意產業發展策略:推動新加坡的創意經濟》。

CIWG的這份創意產業發展策略基本上采用英國定義,提出CreativeCluster(創意聚落)的概念,以三個重心來發展新加坡的創意產業:

(1)文化藝術:涉及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學藝術、攝影藝術、手工藝、圖書館、博物館、畫廊、檔案、拍賣、文物遺址、藝術表演場所、各種藝術節及其他藝術輔助事業等行業。

(2)設計:涉及廣告、建築、網絡和軟件、製圖、工業產品、時裝、室內外裝修等行業。

(3)媒體:涉及廣播(包括電台、電視台和有線廣播)、數字媒體(包括軟件和電腦服務)、電影和錄像、唱片發行和媒體印刷等行業。

新加坡創意產業的發展目標:到2012年將創意產業的增加值翻一番,即從2002年時全國GDP3%的占有率提高到6%,並且樹立起“新亞洲創意中心”(NewAsiaCreativeHub)的聲譽。具體來說,就是與創意產業所涉及的三部分內容相對應,將新加坡打造成擁有眾多高級創新人才和文化藝術精英的“文藝複興城市”(RenaissanceCity),在工作、生活和娛樂等各方麵都滲透著設計意識與創造力的“世界文化商業設計中心”(GlobalCultural&BusinessHubfortheDesign),立足於新加坡蓬勃的媒體發展環境同時又麵向世界、具有很強輻射能力的“環球媒體城”(GlobalMediaCity)。

7。中國香港

2003年,香港大學文化政策研究中心撰寫的“香港創意產業基礎研究報告”(BaselineStudyonHongKongsCreativeIndustries)正式發表。報告分析了創意產業對經濟的重要性、就業情況、營運特色、強項和弱點、未來麵對的挑戰,以及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在這份報告中,香港大學為香港創意產業定義如下:

“經濟活力群體,它們開發和配置技能、知識產權去生產和分配具有社會文化含義的產品和服務;通過這樣的生產體係,潛在的財富源泉和就業機會將得到發掘。”

共有11項產業被納入創意產業的範圍,並依其屬性分為三大類:

(1)文化藝術類:藝術、考古和手工藝、音樂、表演藝術。

(2)電子媒體類:數字娛樂、電影和視頻、軟件和計算機、電視和廣播。

(3)設計類:廣告、建築設計、設計和企劃、出版。

同時,他們認為那些以文化藝術形象為資源,結合原創的經營方式,為顧客提供不同消費體驗的服務業也可被稱為創意行業,如健身美容、美食、文化旅遊等。創意產業的概念也可延伸至小區建設與城市形象的規劃。

2003年,前任香港特首董建華在其施政報告中正式宣布發展創意產業,香港政府委托香港大學文化政策研究中心擬訂的香港創意指標(HongKongCreativityIndex,簡稱HKCI)也在2004年正式策劃出來。在這份HKCI中,香港大學以弗羅裏達的理論為基礎,在“3T”(Technology,Talent,Tolerance)的概念下,擬定了5Cs為香港的創意指標:創意效益(ManifestationsofCreativity)、結構與製度資本(Structural/InstitutionalCapital)、人力資本(HumanCapital)、社會資本(SocialCapital)與文化資本(CulturalCapital)。

相比弗羅裏達的理論,香港創意產業研究的理論更注重社會的全麵發展,在鞏固主要產業的同時,也重視有利的社會環境的營造,以培養、吸引各方的人才。

三、中國內地創意產業界定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指出:中國將重點培育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麵的創意群體。規劃綱要為中國創意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國內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正以創意產業園區的形式,集聚各類創意人才,大力發展城市創意產業。

1。北京

北京市統計局對文化創意產業作了明確定義:以創作、創造、創新為根本手段,以文化內容和創意成果為核心價值,以知識產權實現或消費為交易特征,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體驗的具有內在聯係的行業集群。

2.上海

上海經濟委員會和上海創意產業中心結合上海本地特色,提出上海創意產業定義:創意產業是指以創新思想、技巧和先進技術等知識和智力密集型要素為核心,通過一係列創造活動,引起生產和消費環節的價值增值,為社會創造財富和提供廣泛就業機會的產業,主要包括研發設計、建築設計、文化藝術、谘詢策劃和時尚消費等幾大類,並涉及諸多行業。

2006年,上海創意產業提出未來五年發展思路及目標:以“創意設計、自主創新”為核心,進一步突出產業集聚,加快推進載體建設,形成一批創意產業集聚區、一批服務平台和中介機構;突出創意設計,以產業鏈高端為抓手,全麵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突出聯動發展,推動創意園區、校區、社區和城區聯動;推動二、三產聯動和市區聯動。

3.金元浦的定義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係文藝學博士生導師、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金元浦教授認為:創意產業是全球化條件下,以消費時代人們的精神文化娛樂需求為基礎,以高科技技術手段為支撐,以網絡等新傳播方式為主導,以文化藝術與經濟的全麵結合為自身特征的跨國、跨行業、跨部門、跨領域重組或創建的新型產業集群。它是以創意為核心,向大眾提供文化、藝術、精神、心理、娛樂產品的新興產業。它改變了過去時代產業發展的靜態平衡,而趨向於一種發展的動態的平衡。

金元浦教授認為,創意產業的基本經濟特點可以從創意需求、創意產品、創意人員等三方麵來探索。包括“需求的不確定性與產業的風險;創意為王與創意產業的精神特質;創意產品的多樣性與差異性:縱向區別與橫向區別”。

(1)需求的不確定性與產業的風險。他認為創意產業或文化創意產業生產的產品是富於精神性、文化性、娛樂性、心理性的產品。對於每一個具體的產品如電影、電視劇、廣告片、MTV、動漫、網絡遊戲來說,這種需求又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每一創意產品對於消費者需求來說,存在著時尚潮流、個體嗜好、傳播炒作、時機選擇、社會環境、文化差異、地域特色等多種不確定因素,因而也大大增加了創意產品的風險。

(2)創意為王與創意產業的文化的精神的特質。創意產業的精神性、流動性、易逝性決定了創意產業的根本:創意為王。盡管創意產業的組織結構與交易過程十分複雜,但其核心仍然是創意。創造性是創意產業的生命線。當代消費社會、大眾流行文化遵循時尚化浪潮化的運行方式,使得文化產品的新穎性、短時性和強烈的空間(視覺)特征空前凸顯出來。創意產業的文化性、精神性、流動性、易逝性和組織結構與交易過程的複雜性,表明了創意產業必然要超越過去時代的產業水平和產業模式,而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展開。它既要求創意產業建立在現代企業製度的構架之上,又具有自身對文化承傳、精神創造、意境營構和可遇不可求的藝術天才及其靈感的追求。

(3)創意產品的多樣性與差異性:縱向區別與橫向區別。創意產業盡管十分推崇創造者的個人創造力,但它又不同於過去時代文學家、藝術家在象牙塔中閉門造車的那種“獨創性”,不同於過去時代藝術作品,如繪畫完全由畫家個人獨自完成的情形。當代創意產品必須由創意策劃、技術製作、傳播操作、管理協調、商品銷售等多方合作才能最終完成,它是各方協同聯合的產物。所謂縱向區別,是指產品與產品之間在產品水平、等級或質量的區別,它關乎產品的“原創性”、“技巧性”或藝術境界的評價。橫向區別則是指不同類別不同特色之間的區別,同樣質量、同樣水平的創意產品消費者會有不同習慣、偏愛。

四、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傳媒及文化產業基地的創意產業定義

創意產業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各個國家、地區按照自身發展的需要提出了一係列有關創意產業的定義。創意產業本身具有多樣性、包容性和跨行業性。通過對全球創意產業發展較好的國家、地區以及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對創意產業的定義,我們發現創意產業包括五大核心本質,即重點強調個人的創造力、受知識產權保護、具有文化內涵、對財富的巨大創造能力及對社會就業的貢獻。

(1)強調個人創造性。創意產業增值的核心是由個人的創造性而產生的,人的才華是創意產業的源頭。

(2)注重文化內涵。文化是創意產業的核心和內涵,“文化性”是創意產業的重要特征。

(3)強調知識產權。版權性是創意產業的核心,知識產權保護是創意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4)強調創造財富。財富的創造是創意產業的重要表征,是產業化的結果。

(5)提供社會就業機會。一個產業如果不能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毫無疑問也就失去了其生存的價值,它是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動力之一。

可以說,具備以上五個核心本質的產業都可以歸屬為創意產業的範疇。

因此,我們認為創意產業可以定義為:它是指建立在現代信息資源基礎之上,個體或組織充分發揮聰明才智,運用現代數字媒體技術,通過知識產權保護,以數字化、網絡化、文化性、互動性、體驗性為特征,引起生產和消費環節的價值增值,為社會創造財富和提供廣泛就業機會的產業。